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8页
    此人没有进行自我介绍, 但他介绍了需要凌渡做的事。
    凌渡听了他的介绍后,心下十分震惊,这个震惊比之前听到杨姝韫的死更甚。
    根据此人的描述,他们在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构建一个协同人意识脑波的大系统, 第二是通过让人的意识同这个系统调试到协同后,可以将人的意识上传于这个系统,如此, 以实现人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这个概念,在数百年前就在科幻小说里出现了, 而在百年前就被提出过科学实现的依据, 但当时因为人类伦理问题而限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凌渡没想到杨密魁有安排秘密团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杨密魁的意思,就是要把杨姝韫的“意识”上传于这个刚做好、准备做试运行的系统。
    这个系统虽然说是做好了,但要实现其目的, 并且运行稳定, 凌渡觉得是非常困难的,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可能它并不能真的实现目的。
    凌渡以前也关注过这方面的研究,并做过一些推演,他觉得这个研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这个系统是构建在人类已知的宇宙基本原理之上的,所以它即使能保存人的意识,但也无法让人在这个系统里有所发展,也就是说,纵然这个系统成功了,它也只是一个数据库而已,这个数据库即使因人的“意识”而发展,这个发展也和现实世界不是一回事,因为现实是未知的,而系统的数据库却是某种“已知”。
    在这些问题外,其社会伦理和人类伦理上也都存在很大问题。
    那位Alpha带着这个项目中的另外几名Alpha把凌渡引到了放着杨姝韫的生命维持舱前面,此时的生命维持舱上还连接着另外的数据线,又接着一台功能强大的智脑。
    凌渡困惑地看着这个生命维持舱,小声问道:“我今天下午才见过杨局,她这是怎么了?难道是要处理杨局的意识数据?”
    那几名Alpha因为都是项目技术人员,为人完全做不到房间里其他政客那般心眼多,其中一人回答凌渡道:“杨局是我们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她今天突然晕倒,虽然救治已经非常及时了,但还是没能救回来,所幸她一直参与我们这个项目,她之前就和项目系统建立过基础联系,所以,我们想可不可以把她的意识完全上传到系统里去。”
    凌渡这下明白了。
    杨姝韫的确已经死亡了,她被装在这个生命维持舱里,是因为这个生命维持舱有一个连接脑神经的装置,可以在她刚死亡这会,通过刺激她的脑神经并接收回馈的数据,而获取一些所谓的“意识数据”。
    凌渡感应着杨姝韫的信息素,这个生命维持舱并没有使用信息素屏蔽装置,但凌渡却发现杨姝韫的信息素在短时间内已经变得非常淡薄,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人在死亡后,精神能量场只是慢慢消失,所以精神能量波还会存在一定时间,信息素也就还会存在一定时间。
    凌渡怀疑杨姝韫信息素消散这么快的原因和杨行屹的一样,杨姝韫的死亡原因,最大可能真是因为凌渡之前“定位”了杨姝韫。
    而凌渡这时候也明白了杨密魁为什么会很有诚意地招揽“凌焕”,因为他极有可能是想让“凌焕”也加入这个让人“永生”的项目里。
    在凌渡看来,这个项目在“永生”的概念之外,对杨密魁一系来说,还有另外一个“用处”,就是那个让人的意识先和系统协同的操作,既需要做精神检测,又能完成一定的精神操控。
    杨密魁极有可能是想通过这个项目,来技术性地控制民众的意识。
    想到这里,凌渡心下不由发寒。
    看来,他们在之前虽然意识到了杨密魁是个多么可怕的人,但还是太小看杨密魁了。杨密魁是想把所有人当数据一般地操控。
    也难怪他毫不在意对顾欢月等人进行某段记忆清除,那对他来说,这种记忆清除可能就不算什么事吧。
    凌渡明白了这些人的意思后,他已经开始查看那台连接着装着杨姝韫的生命维持舱的智脑。
    另外的技术人员向凌渡解释了他们现在遭遇的困难,那就是无法得到杨姝韫意识的有效数据,他们刚才忙了很久,但什么数据都没得到。
    凌渡小声问:“这是第一次做这种意识数据采集和上传吗?”
    一名技术人员道:“怎么可能,我们这个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之前做过上百例实验了。到后期,也就是最近,我们有90%左右的成功率。”
    凌渡问:“都是做的死者的数据吗?”
    对方道:“只有一部分是死者的数据。另一部分不是。”
    凌渡看他们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不由心下一沉,但他面上却是非常认真地问:“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成功率各是多少?失败原因有做分析吗?”
    对方道:“采集刚死的人的数据成功率较高,大约在86%;采集生者的数据成功率最高,成功率大约在97%;而死亡时间越久,采集到数据的成功率就越低,在一天之后,基本上就采集不到有用数据了。我们觉得成功还是与大脑活跃程度成正相关。”
    凌渡问:“采集生者的数据,对生者有影响吗?”
    对方道:“会对人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损伤,让人记忆力和反应力都出现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