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7页
    七阿哥被宣嫔带到了启祥宫,在温暖开始有反应的时候康熙就让人传宣嫔过来。
    孩子小对生产的场面会害怕,若看见了只怕会吓到。
    她本来以为到天黑前她怎么都生了,还能收拾妥当了。
    但是到现在宫.口未开,羊.水未破,还没有要生的迹象。
    七阿哥被带到启祥宫的时候隐约猜到了一些,很想回去看看,或许是母子连心他只觉得心慌很想见额娘。
    宣嫔哪里能让七阿哥回去,一直哄着七阿哥,说是很快就能生了,他回去额娘会担心他,影响生产。
    七阿哥听话一直等到天黑,再也等不住了,哭着要回去。
    宣嫔她也担心长春.宫的情况,那么久都还没生下来。
    可她心焦的同时也知道不能让七阿哥回去,只好说歹说的让奴才去看看情况,若是还没动静就带他回去。
    温暖觉得她疼的五脏六腑都移了位置,肚子像要裂开一般,就连呼吸都感觉肺部也疼。
    好不容易挨过了那一阵子疼痛,产婆一检查,产道才开了三指,还要再等等。
    康熙在大厅里坐了一个下午,从太医来了之后,说胎位没问题之后的从容,时间长了慢慢的有些心焦,到天黑的时候眉头紧蹙,大拇指上的板子不停的打转。
    屋里并未发出什么声音,但偏偏就是没声响更让人心焦。
    耳边还传来各宫妃嫔的议论声,关心声。
    康熙不耐烦的打发了来看情况的各宫妃嫔,说天黑了让她们先回去。
    因着皇上近几年对后宫子嗣看的严,皇上在这里也做不了什么手脚。
    后妃们一番关切果断离开了。
    戌时末的时候,屋里慢慢有声音出来了,温暖是在忍不住喊出了声。
    她为了节省体力一直忍着,唇.瓣都被她咬出了血,锦秋见状把落在枕边的软木重新塞在娘娘的嘴里,为防娘娘疼痛难忍咬着自己的舌头。
    温暖提着一口气听着产婆说产道开了羊.水破了,可以生了这才开始用力。
    伴随着七阿哥略带哭腔呼喊声和宣嫔急担忧神在外面响起,还有皇上对七阿哥的安抚声。
    温暖那撕心裂肺的声音传了出来,七阿哥哭声顿住,康熙忍不住停下哄人的动作。
    屋里一声婴儿的哭啼声传了出来,伴随着产婆的道喜声。
    “恭喜皇上,恭喜淑妃娘娘,是位阿哥,母子平安。”
    第七十章
    人家都说生产就是鬼门关, 确实不为过, 温暖精疲力尽沉沉的睡去。
    便是她被收拾好抬回寝宫, 太医把脉后, 皇上进来看她她都丝毫感觉不到。
    也不怪此次生产比头一次困难, 那十二阿哥七斤多,虽说看起来肚子不算太大,但孩子个头不小。
    母子平安康熙大喜,让人去给太皇太后报喜, 然后大批的补品进了长春.宫。
    吩咐完之后, 康熙领着收拾过后的七阿哥去看他新出炉的弟弟。
    七阿哥本来是想去看额娘的,皇阿玛说额娘累了需要休息。
    七阿哥想着等额娘休息好了之后再去看她,便去看他盼了许久的弟弟。
    十二阿哥和七阿哥当初一样, 红彤彤的,头发瞧着比七阿哥当初的浓密, 但对于满人来说头发多没啥用。
    虽说红彤彤的,眼睛还没睁开, 但十二阿哥的模样和七阿哥当初的模样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不愧是一个肚子里出来的,倒像是双胎,只是分开时候来生了。
    接下来是三朝满月,温暖身边有两个健康的阿哥且恩宠不断, 在宫里很显眼了。
    所以, 温暖越发小心, 把长春.宫把的严严实实的, 外面的线人时刻留意这其他宫里的动向。
    十二阿哥的奶娘直接用七阿哥之前的奶娘, 因为她一直奶着七阿哥。
    七阿哥大点儿的时候少吃奶了,也就戒了人奶多用牛乳羊乳。
    奶娘也有自己的家庭,恰好也有个六个月大的孩子在喂奶,温暖还没生的时候就决定还是用她。
    锦秋是负责七阿哥,温暖就把锦瑟调到十二阿哥身边贴身伺候。
    温暖身边就没有顺手的宫女了,就从下面的宫女提了两个平时还算机灵的二等宫女。
    妃位上伺候的人宫女可分配六人,除去锦秋锦瑟,还有四个小丫头。
    除了宫女,太监小喜子,小春子,再加上普通太监十来个。
    小喜子主要负责长春.宫太监的分配,小春子负责长春.宫膳房太监的管理。
    两个宫女并没有按照锦字排名,而是依着她们原来的名字,冬灵,冬云。
    能贴身伺候淑妃娘娘,冬云和冬灵自然尽心尽力。
    锦秋和锦瑟两位姐姐在娘娘身边一直得用,待遇好,她们也不差,但和贴身伺候的还是有区别的。
    能有机会近身伺候娘娘对于她们来说那是她们早就希望的,自然事事尽心尽力。
    温暖的生辰是在月子里度过的,十二阿哥满月温暖尽量低调,加之太皇太后又病了也不适合热闹。
    太皇太后的寿辰因为病了取消,早春是易生病的时候,这回太医连着几日早中晚往慈宁宫跑,甚至连专门给康熙看病的太医院院首都亲自去了。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七十多岁的高龄,一场风寒断断续续一个多月都未曾好彻底。
    康熙日日往慈宁宫探病,几乎不传人侍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