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四十四章 通天之路(十五)
王崤峻等人闻言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牵马拉车的就要跟这小黄门进宫。那小黄门见状赶紧拦住,说道:“一众马匹车辆在此等候,不得入宫。”
王崤峻上前一指在最前面的三辆车,解释道:“这位公公,这三辆车里装的是草民等敬献给陛下的礼物。”
那小黄门说道:“宫禁之内,除了官家的车驾外,是不允许其他车马进入的。尔等需将礼物卸下,抬到宫门处。经由禁军检验无违禁之物后,自会有人负责搬运进宫去。”
小黄门所说原本就在“代表团”众人预料之中,刚才他们不过是试探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带护卫进宫。这会儿见宫禁森严,众人也就不再多言。王崤峻等人马上指挥护卫们将送给柴荣的各种礼物从车下搬下来。由于黑火药以及燧发枪的弹药数量和体积都不小,所以东西从车上搬下来后,摆了一地总共六口大木箱子、两只小木箱子,搞得旁边的小黄门不禁多看了几眼,猜想着里面是不是一些道士施法用的法器之类的东西,或者是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这小黄门知道这些从北边来的道士是扶摇子道长的弟子,而柴荣对黄老之学特别是对道术有兴趣,这在宫中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他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些道士是来为柴荣表演道术,或者炼制仙丹的。由于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所以这小黄门并没有怀疑箱子里面会是其他东西,径直带着王崤峻等人往右掖门而来。
右掖门门口,气宇轩昂的站着数十名禁军,见到王崤峻等人抬着好几只木箱前来,立即上前执行应尽的检查义务。
在守门禁军头领的要求下,王崤峻让抬箱子的护卫们把所有木箱都打开,以便禁军检验。随着箱子盖被掀开,连禁军带小黄门一起发出了“咦!”的一声——因为在这六口大木箱、两口小木箱中盛放的东西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其中有一口木箱里装的东西最容易判断,应该只是五把造型别致的长刀。另有一口箱子里装满了大小一致的圆型弹丸,看样子应该是铅做的。还有两口箱子里分别摆放着六根铁管似的物件,具体是干什么用的他们就看不出来了。最后两口大木箱中则装满了一种黑色的粉末,看着像炭粉,但具体是不是就好不说了。
至于那两口小箱子里装的东西他们就更说不出名堂了,其中一个里面装了五支铜质圆筒,另一个里面则是三个小锦盒,每个锦盒里面都装着一件用红色绸布包裹的物件。当道士中的一人过来将红绸打开,将里面的东西递到守门军将的眼前时,立时就把这军将吓得差点跳起来。因为他从那件东西上看到了一张大黑脸,一张他自己的大黑脸。与以往在铜镜中见到的那些模糊影像不同,这个物件上反映的人像清晰异常,甚至连他脸上那几颗并不太明显的麻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如此清晰的影像,再加上面前这些人道士的身份,这位军将头脑中立即就显现出三个字“照妖镜”。“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照妖镜”守门的军将暗自思忖着,“除了那几把长刀外,包括这几面照妖镜在内,其他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一定都是这些道士给官家送来的法器。可没听说皇宫之中闹鬼呀,官家让他们送来这许多法器做什么呢?难不成,是想对付外敌的?听说最近官家打算南征南唐,没准这些东西是用来给禁军施法,让他们刀枪不入,好一举扫平南唐用的。”
其实,要想了解这些稀奇古怪东西的用途,直接问送礼的人是最好的办法。可这守门军将此时已经像那小黄门一样,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法器。在他们看来,如果官家要用这些法器做法,那么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被施法的人事先有了准备,法术就有可能不灵了。因此在胡思乱想了一番后,守门军将最终并没有挨个询问这些礼物的名称、功能、用途。他只是指着面前大大小小的箱子和“代表团”的成员们说道:“尔等既是官家下旨召见,这些礼物自可入宫。但尔等的随从并不在召见范围之内,只能在门外等候。由于这些礼物之中有刀剑一类的凶器,所以一应搬运之事皆由宫里的禁军负责。尔等见驾之时,礼物自会由禁军献上。”
守门军将的这番话彻底断了“代表团”众人把护卫带在身边一起进宫的念头,王崤峻等人只得命护卫们将礼物交与禁军,并让他们在宫门外等候,自己随着小黄门走进右掖门去见柴荣。
后周的皇宫面积不大,远比穿越者们前世都游览过的北京故宫紫禁城要小得多。无论是面积还是殿宇的规模数量,与紫禁城都相去甚远。所以领略过紫禁城的王崤峻等人走在其中,并没有一般百姓进皇宫的那种压迫感。玉虚子虽然没见过紫禁城,但他这人素来澹泊,所以走在皇城之内也是悠闲自在,没有一点不适应的感觉。
王崤峻等人这种轻松自在的表现令给他们带路的小黄门惊讶不已,他没想到这几个从北方偏远之地来的道士来到这皇宫大内居然就像走在自家院子里一样,没有一点寻常百姓那种对皇家威严的畏惧之心。这使得这名小太监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判断——这些位道长都是得道高人,他们来见官家就是为官家表演法术,或者是按照官家的吩咐对某些人施展法术的。
正因为把“代表团”众人当成了得道高人,所以心中虽然充满了好奇,但是在引领王崤峻等人进宫时,这小黄门并未主动与他们说话。而王崤峻等人初来乍到,与这位小黄门并不熟悉,再加上刘太监之前也教导他们进了宫要注意礼节,不可大声喧哗,所以他们也没有主动去和领路的小黄门说话。结果,双方就这么沉默着走了一路,搞得“代表团”众人连这位小黄门的名字都不知道。
小黄门带着王崤峻等人七转八拐,最后在一座偏殿之外停住了脚步,说道:“尔等暂且在此等候,咱家去殿内向官家复命。”
王崤峻等人闻言忙向小黄门道:“多谢公公。”
小黄门进到殿内不大会工夫,便重新出来,向王崤峻等人说道:“陛下有旨,宣尔等进殿见驾。”
王崤峻连忙排好队列,在小黄门的带领下,按照那位刘太监教的规矩,亦步亦趋的走进了偏殿之中。
众人进了大殿之后,小黄门并没有带着他们再往内里走,而是在门口左近站定。偏殿的面积虽然不大,但由于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殿内的光线并不太好,再加上按照刘太监之前的教导,王崤峻等人进殿之后只是略向殿中瞟了一下,并没敢仔细观看,所以众人除了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外,根本没看清御案后坐着的那个人的模样。
不过,不管看没看清坐着那人的模样,该行的礼都总是要行的。因此,“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马上就将那套练了一天半的跪拜之礼演练了出来,十一个人一齐跪倒,行三拜九叩大礼:“草民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过了片刻,就听一个沉稳的声音说道:“平身吧。”
“谢陛下”王崤峻等人谢恩之后站了起来。
这时,众人已经适应了大殿中较暗的光线,于是纷纷偷眼向御案后面望去。就见,在御案后面,端坐着一个头戴金冠、身穿黄袍的中年男子。此人面似银盆,长相英武,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想必应该就是柴荣了。
不过,令“代表团”众人有些意外的是,在柴荣的御案之下,居然还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人面色较黑,长得方面大耳、体态魁梧胖大。另一个人面色较白,长了一张国字脸,鼻直口方,虽然身材不如前一个高大威猛,但也显得非常精悍。从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所站的位置看,估计应该是朝中的大臣。
就在“代表团”众人纷纷猜测这二人的身份时,张维信头脑中突然灵光一闪。黑脸、方面大耳、体形胖大,再加上能在这个时候被柴荣召到身边来的肯定都是亲信近臣,这几个特点结合在一起,使得张维信想到了一个名字——赵匡胤。
想到这里,张维信不由得又看了看此人,把他的模样与自己脑海里所记忆的那几副赵匡胤的画像仔细对比了一下,最终确信自己应该没有猜错,这人就是那个在历史上以“黄袍加身”出名的赵老大赵匡胤。
一下子同时见到两位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皇帝,这让作为历史老师的张维信不由得有些激动。他很想把自己的发现和判断告诉其他兄弟,但在安静的大殿中说悄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心情激动的张维信只能放弃与兄弟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努力抑制着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表情不会显得过于兴奋。
至于那个面色较白的人的身份,张维信一时还真无法把他和这个时代某个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这个时代,作为柴荣亲信重臣的大臣还有好几个,史书上对他们相貌的描写又少之又少,想进行一一对照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十四章 通天之路(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