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的双驾马车用的可都是品种优良的军马,是那种一个小时疯跑起来就能跑四五十多公里的好马。两匹马拉着,轮子又是在水泥板上跑,那速度简直算得上风驰电掣。
官府有规定,乡间的水泥路上不限制人走。可在官道上的水泥路一般行人是不准步行其上,这也是为了避免疯跑起来的马车直接撞了人把人撞死的结果。
随着水泥厂的产量越来越多,睁大大裕朝铺设水泥路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一开始肯定是紧着发达地区的,像是边疆小镇什么的肯定要排在后面。
在大部分地区还只能铺设单行道的时候,陶良州到苏州这条双车道的水泥板路已经可以算得上天恩浩荡了。
普通老板姓可能还发觉不到其中的关键,但只要是当官的,就已经没人怀疑白苏在圣人面前的恩宠程度了。
皇帝是一点遮掩的意思都没有,只差直白的说了这条路就是为了白苏两口子专门铺就的。
马车是经过改良的车厢,里面还有一扇隔门。两个车夫坐的车辕那边也有专门的挡风板和遮阳棚,马车风驰电掣的跑起来,带动的风都能吹眯了人眼。
白苏和石菖蒲在车厢里说话,不要说外面可能路过的人,就算是车辕那边坐着的两个车夫都不可能听的见。
这一次出行,白苏就带了两个能兼职车夫的下人。在车上看书并不是什么好选择,晃动的车厢会让人头晕目眩,低头时间久了就会开始犯恶心。
所以白苏没让石菖蒲看书,两个人就搂在一起说着小话。认了那什么精怪的身份,白苏‘编’起故事来就更得心应手了。
像是后世的一些事情,也完全可以说是在那什么妖精王国里发生的。石菖蒲信不信不知道,但是听的一惊一乍的却是事实。
一路上石菖蒲瞪的圆圆的眼睛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全部用来表达自己的震惊了。
早上出发的早,赶在午饭之前一行四人就到了苏州。
现在的苏州虽然也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但绝对还没到达苏州最美的顶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本身这句话是元朝人奥敦周卿在《双调·蟾宫曲》里写的词句。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奥敦周卿是直接点明,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在正史上却是在唐末就已经有了端倪。历史记载之中,差不多也是说是从唐代诗人开的先例,唐代诗人任华开的先例,白居易关键的品题什么的。
可惜了,前面有个双龙皇帝,直接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穿越到了双龙王朝开国的时候,而任华还有白居易那些大诗人也全部被蝴蝶的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后面的元朝还没到,所以白苏不能说什么,可前面的唐朝时间早已经过了,所以唐朝那些大诗人大词人什么的,算是彻底没有了。
惋惜之情有,不过借自己的口将那些诗人的千古名句流传下去什么的,还是算了。
术业有专攻这种事情,白苏得承认。他一个能全篇背诵汤头歌、本草纲目的人,在背诗上面真心不拿手。
像是什么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像是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像是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什么的都是小意思。
像是什么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什么的,读起来自己都信了完全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可惜人家《石灰吟》里的是粉骨碎身浑不怕……
等等,我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吐槽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和我有关吗?
白苏难得茫然的抬头看天,一点都不想承认自己是怕那些真正的诗人棺材板压不住过来找自己的事儿。
所以说,自己身为一个精怪,现在好好做人就行了。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当不知道吧。
第106章
冒充伟大诗人的事情, 死在了记忆太过混乱上面。对于这个办实事儿比说大话更重要的朝代,白苏也不觉得他们缺乏什么文学修养需要自己去拯救。
还是那句话,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肚子都吃饱了,那么自然也就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了。
那些,就不需要白苏去操心了。
苏州最大的官方书院叫做岳麓书院,白苏不知道这家和历史上记载的那家有什么关系。反正能叫的起这样名字的, 肯定是有一定本事的就是了。
石菖蒲已经有秀才功名,算是有了前往岳麓书院求学的资格。一般来说, 想要进入岳麓书院的秀才们还需要再经过一系列的考核, 最终相互确定师徒关系这才能进入书院学习。
石菖蒲直接越过了考核入门这一关, 进入了第二关——寻找合适的夫子。
就算没有找到, 也不影响石菖蒲进入书院学习的事情。
两个人抵达苏州的时候,刚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找了最大的客栈投宿, 留下两个下人在客栈照顾马车收拾房间, 白苏和石菖蒲直接去了岳麓书院那边。
苏州的岳麓书院, 整整占据了一个山头。和白苏位于陶良州那个穷山恶水的景观房不同, 这边的山头是那种海拔不超过一百米并且青山绿水占地面积极大的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