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2004年亚洲杯的两胜一平就是中国队在亚洲杯小组赛中的最好成绩了。
当时是第一场小组赛2:2战平了巴林,第二场5:0击败了印度尼西亚,第三场1:0击败了卡塔尔。
当然要严格来说,这不是中国队第一次在小组赛中保持三连胜,因为在1984年亚洲杯小组赛阶段,当时中国队需要打四场小组赛,在第一场0:2输给伊朗之后,中国队2:0赢新加坡、3:0赢印度、5:0赢阿联酋,也取得了小组赛三连胜,但这不是小组赛全胜。
本届亚洲杯上,中国队创造了一系列的新纪录,小组赛三个对手,全都是第一次在亚洲杯上击败他们。
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和朝鲜,此前中国队都没有能够在亚洲杯上赢过他们。
虽然在高峥加入中国队,参加亚洲杯之后,大家对于中国队的成绩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憧憬,但是能够拿出这样的表现总体来说也还是给了中国球迷们很大的惊喜。
就是最后一场打朝鲜,留下了个小瑕疵。
不过这事儿在战韩国的前提下,很快就被忽略了。
现在所有人都一门心思想要看中韩大战。
网上两国球迷的争吵已经把气氛炒起来,随后各家媒体跟进,把这事儿从网络上炒到了线下。
东亚三国之间,几乎每次比赛都会引起这样的热潮,在这方面,足球这项运动很好体现了为什么它是世界第一运动,因为足球不仅仅是足球,还承载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
比如民族情绪,比如家国情怀。
中国和日本比赛,大家很自然就会想起抗日战争。
而中国和韩国要稍微复杂一点,从历史上来说,韩国长期做中国的附属国,称呼中国的皇帝为“爸爸”,自己皇帝自称“儿臣”,这种客观历史上存在的低人一等的感觉,让如今身为发达国家的韩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韩国一直在试图降低削弱消除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力,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如今的。
取消汉字教育,将“汉城”改名“首尔”……这些都是韩国的举措。
同时在各项体育赛事中也和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他们的优势项目中。体育是最能体现民族情绪的,毕竟号称“和平时期的战争”,在冬季运动项目,比如短道速滑上,韩国为了胜利简直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犯规、小动作、盘外招层出不穷。
而这种韩国体育特性最集大成者的则是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那届世界杯韩国队最终杀入四强,收获季军。可是他们的这个成绩却让人很不服气,通过收买裁判来帮助韩国队淘汰掉了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强敌,在比赛中他们多次粗野犯规主裁判都视而不见,对手毫无问题的好球也能被主裁判给吹出来。
这届世界杯也因为韩国人的拙劣表现,而成为了世界足球历史上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点。
反过来在中国这边,历史上是辉煌无比的大国,但是自清末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陷入了积贫积弱的状态,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都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在逐步恢复,但韩国则抓住了美国这条粗大腿,一跃从历史上中国的附属国变成了发达国家。
这让很多中国人在情感上都无法接受,更不要说这个发达了的仆人还总是不断挑事儿,想要把当年的“爸爸”踩到烂泥里,更是让中国人对韩国的好感很低,甚至还比不上对日本的感受。
为此,中国人发明了一个专用名词来回击韩国:“棒子”。
以前中国确实实力不如韩国,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十年来,中国高速发展,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在逐步赶超韩国了。
但是韩国人缺还是用老眼光来看待中国,认为中国没有大都市,认为中国人生活依然很贫困,这种现实和他们自以为是的反差,也加深了两国民间的矛盾。
这种民族情绪最后放到足球上,就是“恐韩症”——一方面很讨厌韩国,另外一方面韩国确实在足球上打的中国人没脾气。
要知道“恐韩症”这词可不是韩国人叫出来的,而是中国人自己,是中国的记者发明的,并且随着每次对韩国队的失败而被传遍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了中国足球的标志性耻辱柱。
在中韩大战之前,就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都专门拿了一分钟来报道中国队的备战情况。
由此可见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和意义了。
这不是一场足球比赛,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缩影。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中韩大战前
在民族情绪高涨的热潮下,高峥在更衣室里的那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话被流传了出来,并且迅速火爆网络。
成为了中韩大战最好的宣传语。
也同时被韩国媒体报道了,当然,韩国媒体新闻下面的评论画风大家用屁股都能想到,肯定是一边倒的冷嘲热讽咯。
高峥自己对于他这么一句话就火爆网络,还是挺意外的,媒体找到他的时候,他表示自己没时间关注网络上说了什么:“啊,我好久没上微博了……这说明了大家对于我们的殷切希望……压力?当然有压力,但面对压力本来就是职业球员的日常,我觉得不用放大这个压力的意义……韩国球迷说什么?我哪儿管得着他们说什么?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我是中国球员。遗像?我不生气,这是韩国球迷的常规操作,我们在2002年世界杯上不就见到了吗?他们当时是给克洛泽P的遗像吧……足球还是用脚说话的,我相信我们能击败韩国。我身体健康,没有‘恐韩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