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66页
    一想到自己来现场见证的可能是马德里竞技丢掉联赛冠军的时刻,他就觉得很丧。
    这场比赛做现场直播是早就定好的,毕竟这不可能是临时拍脑门决定来现场报道解说的。
    当时在央视内部做出这个决定时,马德里竞技的成绩还挺好的,领先巴塞罗那多达七分,形势看起来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
    那个时候的他对这场比赛还颇有期待与憧憬呢。
    哪想到几个月之后,形势就变成了如今这样。
    看着阳光明媚的马德里,他深吸了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可不能带着情绪去解说比赛。
    平常心平常心,就算输了也没什么……
    ……
    赛前最后一天训练结束之后,西蒙尼并没有直接解散球队,而是把队员们召集到一起,围成了一个圈,而他则站在圈里,对自己的球员们说道:“明天就是我们和皇家马德里的比赛了,关于这场比赛的意义不用我多说,我想你们每个人都很清楚。”
    “我觉得这挺好的,联赛的关键比赛碰上了这么一个对手,我一点也不担心你们会斗志不足,或者让其他什么事情影响了你们的状态。我最近听到了一些声音,说皇家马德里很开心能够在这个时候遇到我们,他们想让我们彻底失去争冠的希望……老实说,我觉得皇家马德里这种心思很可笑,就算我们无法夺冠,难道他们就能吗?但同时,我对于在这个时候碰上皇家马德里也很开心,有什么比踩着死敌的尸体继续向冠军发起冲锋更美妙的事情呢?”
    大家听到主教练这番话都笑了起来。
    他们是马德里竞技球员,天生就和皇家马德里不对付,对于任何能够打击皇家马德里的事情,他们都乐于做。同时如果还能给皇家马德里双重打击,那就更乐此不疲了。
    客场击败皇家马德里,在他们的主场耀武扬威的同时,还能够继续保留夺冠希望。
    “……所以让那些眼红的人嫉妒去吧,发疯去吧!我坚信明天比赛的胜利会属于我们!同样,我也坚信,这个赛季的最终胜利会属于我们!解散!晚上睡个好觉,明天让我们去大闹一场!”
    第三百一十章 好与坏的因素
    “……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在西甲联赛历史上一共交手一百五十七次,其中皇家马德里以八十五胜三十三平三十九负,进两百八十四球,失两百一十三球,占据绝对上风。在主场,银河战舰七十八次和床单军团交手,成绩为五十二胜十二平十四负,进一百五十五球丢九十一球,优势更加明显……”
    比赛还没开始,贺平已经坐在了解说席上,为万里之遥的中国球迷们播报两队互相交锋的历史战绩。
    在他眼前,球场看台已经快被填满了,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白色的皇家马德里球迷们。
    马德里竞技球迷数量少得可怜,还只占据一座看台的上半部分,远离球场,能对比赛双方施加的影响力也很有限。
    另外皇家马德里球迷们还在主场看台上打出了巨型TIFO,TIFO中展示的正是皇家马德里的群星们,皇家马德里球迷用这样的方式在为自己的球队加油,给客队制造压力。
    皇家马德里球迷们似乎也很清楚这场比赛对马德里竞技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这场比赛他们格外重视,誓要将马德里竞技的夺冠希望彻底击碎。
    虽然这个赛季他们也基本上无法夺冠了,但这不妨碍他们坏同城死敌的好事。
    唯一让皇家马德里球迷有些不爽的就是,另外一支能够夺冠的球队是巴塞罗那,也是他们的死敌,这就让皇家马德里球迷们很郁闷了。
    哪怕和马德里竞技争夺联赛冠军的球队是塞维利亚也好呢?
    现在,他们击败马德里竞技,就等于帮助了巴塞罗那……
    怎么想都亏了。
    “……不过对于马德里竞技来说也不都是坏消息。比如皇家马德里上一次击败马德里竞技,还要追溯到2012-2013赛季的第三十三轮,当时执教皇家马德里的主教练还是穆里尼奥,他率领球队2:1客场取胜。而到现在为止,皇家马德里已经换了三任主教练,时间也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在联赛中的战绩则是一平四负,马德里竞技占据压倒性优势!”
    贺平一开始报了一大堆数字,就是想给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们打预防针的。
    告诉他们,从历史数据来看,马德里竞技就算客场输给皇家马德里,也不过是正常的历史趋势之一。
    但他还是内心不甘,于是又紧接着补充了马德里竞技最近三年来对皇家马德里的优势数据。
    他的内心还是矛盾的。
    既希望看到马德里竞技赢球,又不希望马德里竞技真的熟了之后大家不能接受……
    在解说席上的另外一位解说员何塞·玛利亚就没这么复杂的心思了,他是马德里的解说员,在马德里球队对阵其他地方球队的时候,他自然是站在马德里球队这边,但如果是马德里球队之间的内战,他就站中立。
    他只是把所有数据都报了一遍,对马德里竞技好的坏的都一个不落,他甚至还补充了一个贺平没有说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马德里竞技已经连续两个赛季在客场击败皇家马德里了,但在他们俱乐部的历史上,却还从未连续三年做到过这一点。而今天正好是第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