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霁哭笑不得的看着他们家老师,无奈只能再解释一遍,“庄周还小,在帝丘人生地不熟,和邻居多走动多正常,老师不要多想。”
“老夫独自在家时不见他来走动,专挑你在的时候来,老夫看上去那么好糊弄吗?”老爷子哼了一声,一手负后语气极为笃定,“小小年纪便不学好,就学会和子京那老东西一样抢人了,啧,还好老夫早早看出了他的阴谋。”
“老师,咱们还是继续说孙师兄吧。”卫霁顿了一下,果断将话题转开,“孙师兄一个人留在栎阳太可怜了,卫鞅师兄身为秦国左庶长不和他住在一起也就罢了,还非让他跟着干活,一点也不心疼孙师兄腿脚不方便,老师过去后一定得好好说说卫鞅师兄,怎么能这么折腾孙师兄呢?”
他们家老师在帝丘友人多,众多年逾花甲的老爷子聚在一起,一个开始闹脾气就能带动所有人,经常出去时还是稳重和蔼的老夫子,回来时就变成气鼓鼓的老小孩,现在这般揪着庄周不放,大概今天又被子京先生针对了。
人家只是个来帝丘避难的少年人,如今和孟轲一起在子京先生门下学习,虽然平时奇思妙想多了点,但也不能这么和人家小孩儿过不去。
他脑子里毕竟多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的东西,遇到问题时想到的解决方法也依旧是后世的思维为主,若论天资,身边这些人他谁也比不过,只是老师对他太过偏爱,所以才觉得他哪儿都好罢了。
人家庄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后世见其文莫不感到惊叹,“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他卫霁在看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时,只能应景的来一句“鲲之大,一锅炖不下”,这能比?
而且小孩子找朋友还知道找同龄人,平日里家中只有您老一人,人家小庄周敢过来吗?
作者有话要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别怀疑,鲁迅先生真说过这句话)
霁崽现在的心态还停留在:哇,好多大佬,流批,我就是个小辣鸡!!!
为了避免有小可爱觉得霁崽自卑啥啥啥的,先剧透一下,心态问题过几章就会解决,毕竟我们霁崽也是万能小天才,真男人从来不说不行。
第79章
天色渐晚, 宫里的马车准点过来接卫霁回去,王诩老爷子乐呵呵将人送走,待人马车走远后才转身回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他总觉得小徒弟对自己很不自信,明明千娇百宠养出来的娃娃, 天资样貌样样不差,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呢?
老爷子疑惑的皱起眉头, 远远瞧见庄周和孟轲走在一起, 迟疑了一下然后让下人将两个少年请过来。
霁儿身边平日里没有年龄相仿的玩伴, 他年纪大了, 娃娃们和他相处起来难免有些拘谨, 这两个小子看上去还算机灵,这些天和霁儿走的也近,应该也能看出些端倪。
卫不逝这个当哥的就是不会养孩子, 弟弟和儿子终归不一样, 霁儿心思细腻, 难免听见外面说什么就记在心里了,当哥的再粗心点注意不到,好好一孩子变得没有自信也不是没有可能。
孟轲和庄周跟着引路的下人过来,行过礼后在旁边坐下,听老爷子忧心忡忡说完然后面面相觑,总觉得他们认识的公子霁和老爷子口中的公子霁不是一个人。
这从小被兄长带在身边听着朝臣诟病长大的小可怜, 是他们知道的那个被卫公捧在手心里,整个卫国不管身份高低男女老少只要提起名字就下意识感叹的公子霁?
其他先不说, 他们两个在子京先生身边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对卫国的政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卫国上下都透着一股子闲适, 就连当年卫公带着弟弟上朝也只是吵了几天便作罢,和他们家君上的私事相比,卫国朝臣明显更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
公子霁脾气温和,丝毫没有身为公子的凌然傲气,相处起来令人如沐春风,最重要的是,不管他们说什么,儒学道学亦或是其他,公子霁都能有所见解,并非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而是真正和朋友一般将探讨。
老师不只一次惋惜没能在几年前先下手为强将公子霁收入门下,若是早些年便知道公子霁之才,断不会让王诩老匹夫……额……断不会让鬼谷先生得手。
他们在公子霁也是面前自愧不如,鬼谷先生为何会有如此感觉?
孟轲看着愁眉苦脸的老爷子,斟酌了一下言辞然后说道,“先生,公子只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比较拘谨,您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他第一次和老师来鬼谷先生府上见到公子霁,那个和他年纪相差无几的少年人几乎将紧张二字写在了脸上,后来和庄周到了帝丘,他们私底下谈起公子霁,发现那位从小被卫公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公子在第一次和他见面时也是那般反应。
待到熟悉之后,公子霁慢慢放下戒心,他们的关系这才一日千里,公子自小在宫里长大,对待外人知道保持警惕再正常不过,若是刚开始就非常热情,以他和庄周的性子大概也接受不来。
如果卫霁在这里,他肯定会对这俩人的说辞感到很是奇怪,他那是警惕吗?他明明是对他们心怀崇敬不敢靠近。
他和王诩老爷子相处的时间不短,心中的滤镜早就碎的连渣都不剩,但是孟子和庄子不一样,这两位还不如他的年纪大,正是崭露头角的时候,身为根红苗正的大天朝人,听到这二位的大名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