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遵想想也是,不过换个角度想,如果是他,估计没脸找上门。
“你觉得他可用吗?”葛九的卖身契还在他手里,如果李煦不想用这个人,完全可以把他转卖出去,或者撕了卖身契放他离开。
他相信,离开王府,葛九的日子不会比现在好过多少。
来到了闽州城,还会因为饿肚子偷东西吃,要知道城里城外到处都有招工的项目,只要肯出卖劳动力,吃饱是没问题的,这葛九要么是防备心太重没去打听这些,要么就是不想。
“不忠之人,要之无用。”无论葛九本事多强,光是他弃王爷而去这一点,就足够判死刑了。
“他妹妹呢?”
“在城外一个破庙里,已经派人去接了,您打算如何安置他们?”
李煦根本没多想,说:“明日带他们三人去衙门,按偷盗罪该服刑多久就服刑多久,告诉他们,服完了劳役愿意去做工的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不愿意的请自便,至于葛九的妹妹,送到慈幼局去帮忙洗衣做饭,等葛九服完刑再给他送回去。”
贺遵了然,这是王爷不准备重用葛九了,说起来,王爷算厚道了,没有追究他逃奴的罪。
第122章 送草?
李煦没有再见葛九,这个人他一直都当他已经死在了那条河里,如今突然出现也并没有引起他太大的重视,交代过也就了结了。
之后好几天,李煦都在忙羊毛的事情,纺车本地就有,许多人家都是自己在家织布裁衣,重大喜事或是过年才舍得去店里裁布,羊毛纺织成线与其原理差不多,张朔在原有纺织机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可以用来纺织羊毛。
这天,钟水清来请顺王去田庄看试验田,一路上激动的语无伦次:“真的已经成熟了,太不可思议了王爷,您真是南越的大恩人,这水稻按这样的速度生长,下半年的那一季肯定能种得。而且您之前说的沤肥的方法,也有人弄明白了,施过肥后,水稻长的格外健壮,结的穗也格外饱满,光是这一亩田的产量就比别的田里多两成不止。”
钟水清絮絮叨叨的说了一路,李煦就默默地听着,这时候的人都很重视农业,钟水清几乎是日日住在田庄里,伺候着那一块试验田。据说,稻子抽穗的时候他还大哭过一次,估计前几天看到成果又哭过了。他这人,一激动起来就有些忘形,其他官员对李煦是越来越敬畏,钟水清则是越来越放得开,仿佛把他当成了忘年交。
“听钟大人的意思,这个月就能收割了?”此时才六月中旬,似乎没这么早吧。
“应该还得过半个月才是最佳收割的时间,您放心,不会错过的了,今日请您去看,一来是大家太兴奋了,办了一桌宴席,为丰收庆功,二来是想仔细询问您,下一季的播种安排。”
李煦敲了敲车窗,让贺遵去郡守府把纪韩宇叫来,解释说:“最近到处都在开荒,百姓们也都在为种下一季水稻准备着,但该种多少还得问问纪大人丈量了多少土地了。”
钟水清精神奕奕,眼里闪着光,“这事下官知道,光是闽州城外开出的田地就不少,要不是官府限制了有些地方不能开垦,估计方圆十里都会成为良田。”
这事是李煦吩咐的,他的工厂还需要地,军营也需要地,还有一大片的茶山也要建,哪里能什么地方都开成水田,再说了,田地多少也要量力而为,为了防止过度开垦,官府还再三交代了,若开出的田来年有废弃没有耕种的,则开荒者要收回之前许出去的农具和粮种,税还得照交,官府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
很快就到了田庄,李煦看到这座寇家名下的田庄时,才想起来他好几天没看到寇骁了,也不知是不是被那匹马迷失了心智。还敢说喜欢他呢,连追人都没点热情,像这样的追求者,谁会同意放到现代,就是孤注生的结局。
“王爷来了。”田庄门口呼啦啦地跪了一地人,李煦对这种场面已经免疫了,
他微微点个头说声:“免礼。”然后和大伙一起先去试验田看了看。
看得出来这块田被照顾的很好,别说田里,就是田埂上也一根杂草都没有,而且因为每天视察的人很多,田埂被加宽了许多,被踩得平实的很。
稻田里,一株株稻苗被稻穗压弯了腰,金黄的稻穗在威风中精神抖擞地等着李煦检阅,这一刻,李煦终于能体会到农民看到丰收时的喜悦心情了。
“很好。”李煦情不自禁地赞了一句。
众人齐齐点头,然后又对李煦跪下参拜一番,“全是王爷的功劳,王爷圣明。”
李煦第一次听到有人夸他圣明,他想,要不了多久,估计就有人对着他叩拜,口呼千岁了。
除了这块田,李煦还去看了钟水清他们种的种子,那是雷阳之前带回来的,除了辣椒,还有许多等着他去分辨成果的植物。
钟水清在田庄后山上开了半个山腰的地,呈梯形,每一排都种着一种植物,在排头插了木牌记载着植物的生长状况。
钟水清特意带他先去看了那一片辣椒地,因为李煦特别交代过,辣椒要种一亩地,所以就在山脚下,成片的绿苗已经长到了十几公分的高度,估计再过两个月就能结果收获了。
“王爷,这辣椒您真爱吃啊?”钟水清至今对辣椒的味道记忆犹新,也没有勇气再次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