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页
    沈青萍还在原地不动,卫晞看他一眼:“还有事儿?”
    沈青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秦小姐送来的。”
    静默半响,卫晞抬手指了指书案:“搁着吧。”
    沈青萍放下信,默默退下。
    卫晞推着轮椅上前,随手取下一本书来读,目光并未在那信上停留。
    他知道阿娘之所以恨卫家,二十年前的事是其一,他为救卫昭伤了双腿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他是燕国太子慕容翊之子,是慕容皇族仅存的血脉,却成了不良于行的残废。阿娘的痛恨可想而知。
    但卫晞却从来没有后悔过,每每见到跳脱开朗的弟弟,他的心情总会跟着变好。因为这些是他可望而不可求的,他从出生就背负着慕容全族的血仇,注定了他不能像寻常人一样恣意快活。
    可阿昭不同,那条鲜活的生命是自己救回来的,看见他,才能看见生的希望。
    热烈的夏风拂过脸颊,信封上沾染的芙蓉香气清清淡淡,卫晞终于将目光落在那封信上……
    卫老太君不是个爱磋磨人的婆婆,府上没有晨昏定省一说。余氏身体不好,在府上一向低调,只偶尔孟氏会同她说说话。平日若不刻意去想,怕是都想不起府上还有这么个人物。
    因涪陵堰决堤一事,朝中动荡,卫儒终日繁忙,府上的事难免疏忽了。秦芜早就和孟氏探望过余氏,心知余氏不好了,便打算提前准备后事。待卫儒回府,如实禀报便是。
    大家各忙各的,就连卫远都老老实实跟着先生启蒙。卫昭转悠一圈,瞧见他那好侄子借着千字文的书封,里头藏着的竟是画册子,心里这个气啊,捡起一颗石子扔了过去,唬的卫远‘哎呦’一声。
    先生睁开眼,用戒尺敲了敲:“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后面是什么?”
    卫远小脸一红,支支吾吾。
    “今日学的这段,罚抄十遍。”
    卫远小脸一垮,委屈巴巴。
    卫昭整治了小侄子,心情大好。才想着要约上三五好友到梅苑捧捧秦玉笙的场,便见卫淑华一路疯跑回来,气喘吁吁。
    “出事了出事了,大哥出事了!”
    第65章
    卫昭摇着小扇,点了点卫淑华:“二姐可是名门闺秀,这般慌慌张张,若叫父亲瞧见又要唠叨你了。”
    卫淑华抬手拂开他的扇子,瞪他一眼,气仍未喘匀,断断续续道:“大,大哥,哥,杀,杀人了。”
    卫昭笑容僵在脸上:“你说什么?”
    卫淑华总算喘匀了这口气:“大哥在樊楼杀了人,北府程孟亲自抓的人,现下大哥被羁押在北府大狱。”
    “什么!”一道尖锐的妇人叫声从身后传来,秦芜拎着裙摆疾步上前,全然不顾世家小姐风范,头上金钗跟着一晃一晃,发髻也跟着松散了。
    她抓着卫淑华的手臂,急急道:“淑华,你说清楚,你大哥好端端的怎会杀人。”
    卫淑华摇摇头:“我也不知,我那时和秦小姐在百荟街看杂技,瞧见程孟带队直奔樊楼去了,再出来时就见他们押着大哥。我问程孟,是程孟说大哥在樊楼杀了人,我没敢耽搁时间就赶紧回府来了,嫂子,父亲在家么?”
    秦芜俏丽的脸颊瞬间失了血色:“父亲不在。”她忙拉住卫昭:“阿昭,你同长孙大人熟识,嫂子求你,请长孙大人出面,总要先保住你大哥,不能叫他受刑啊!”
    卫昭脑子里乱哄哄的,他想到长孙恪说的话,人皮扇是个警告,有人对镇国侯府动手了。
    先是长姐,又是大哥,府上没一刻安生时候。他攥着折扇的手微微颤抖着,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嫂子放心,事情究竟如何都还没有搞清楚,大哥兴许是冤枉的呢。我这便出去打听。”
    秦芜六神无主,慌忙点头答应:“好好好。”
    卫淑华道:“阿昭,我跟你一起去。”
    “二姐,嫂子情绪不好,府上事情又多,你留下陪着嫂子吧。”
    秦芜似是才缓过神儿来,她吸了口气,道:“阿昭,嫂子相信你大哥。你若见到他了,告诉他不要担心家里。”
    卫淑华见秦芜脸色惨白,眸中却没有了适才的慌乱,不愧是世家大族培养出的小姐,无论何时总会保持一身风骨。
    卫昭恭敬的朝她行了一礼:“家中拜托嫂子操持了。”
    卫昭叫霍宝儿备马车,急匆匆出了府,却不是往南府去,而是拐了个弯直奔北府。他要见洪坤。
    洪坤知道卫昭会来,特意煮了茶坐在厅里等着,似乎心情不错。
    卫昭阴着一张脸,皮笑肉不笑的与洪坤拱了拱手:“洪监司好生惬意啊。”
    洪坤掀了掀眼皮,抬抬手示意卫昭坐下:“极品的苍山雪绿,味道不错,三公子赏个脸尝尝看。”
    卫昭从怀里掏出一本账册:“武帝十二年至十五年间,洪监司的受贿记录。”
    洪坤笑了笑:“三公子是个痛快人。三年的记录,保卫世子三个时辰不受刑。”
    卫昭怒极反笑:“洪监司好算计啊。”
    洪坤摇头:“不敢不敢,比不上三公子。”
    “记住你说的话,若我大哥受一点伤,休怪本公子不客气。”
    洪坤举起茶杯,微微一笑。
    卫昭气结,转身便走。
    出了北府大门,卫昭叫车夫往城东樊楼去。城东是雁行堂的势力范围,卫暄杀人,想必长孙恪比他早一步收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