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挺好的吗?人数这么多应该有优势啊。”
“都在公示,可张楚简直就像是开挂一样,付费阅读他的人数,比另外九个人加起来还要多好几倍!简直就是全方位吊打。”
老林对这些几乎没什么兴趣,“吊打也正常吧,张楚原本就人气挺高的,作品质量不知道谁好。”
“也是。今天正好不需要做实验,我准备去把张楚的书看看,到底有没有网上吹得那么神。”
这俩人可不知道,队伍前面的那人竟然就是嘴里谈论的对象!
张楚听完部分谈话之后,自己也稍微有点惊讶,《少年派》的热度竟然从网络上面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了!
……
课程波澜不惊,有些学霸其实早就已经把后续的内容预习过了,现在只不过是来听老师讲解而已。
对于中文系的学生们而言,光是课堂上面的内容其实并不足够。
起码张楚就知道自己寝室的杨凌最喜欢是看古籍、找文献、做摘录,大概将来回投身到学术事业中。
而班上另外一些同学是被调剂进来的,他们打定主意要修双学位,经济学、心理学、哲学这些都是热门。
张楚并不想成为研究员,他来燕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在课堂之外参加山鹰社的活动、去图书馆借书阅读就成了他的爱好。
正在图书馆内闲逛,张楚没料想到手机竟然震动起来,他连忙扭头四处查看着厕所或者消防通道,可不敢公然在安静的图书馆内部打电话吵人。
大概半分钟过后,他才迅速跑进男厕所里面,依然压低音量询问道:“周叔,你给我打电话做什么?”
“好消息啊!你的那本《少年派》破纪录了!”
“这还没发售呢,有什么纪录能让我破?”张楚纳闷起来,他对这方面可不太了解。
周康作为经纪公司的人必须要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他简单的解释说道:“你要破销售纪录还早得很呢!现在你那本《少年派》用了26个小时的时间,破掉中国作家网最高付费人数的纪录,同时也是评论数跟参与评论人数最多的作品!”
这可了不得,一口气破掉三个纪录,而且还仅仅是用了一天多一点点的时间!
“之前那些纪录到底是有多低啊……这么容易就被破掉。”
张楚忍不住吐槽起来,他丝毫没觉得是因为自己这本书太强势。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付费看你的书么?”周康打趣着问道。
“应该有两到三万人才对,要是再多点就三万多。”
“到我现在给你打电话为止,有6.1万人付费了!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前年那部大火的《影子》。那部用了差不多15天时间才累积到6万人,你现在只用了26个小时!”
张楚倒吸一口冷气,这成绩的确超乎他的想象,比预料的要多好几倍!
周康并没有停下来,他感慨了两声,“啧啧,第二名那本《沧海之水》才1851个人付费,这差距不要太大。”
第172章 蜚声文坛
现在《少年派》每增加一个付费读者,那就是崭新的一步!
谁也不知道这个记录将停留在什么地方,是十万,还是二十万?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人阅读,有那么多人讨论,有那么多人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所以才有少年派的辉煌成绩。
其余暂且不说,张楚赫然发现自己这一天好像就赚了三十万人民币,只需要交税,不需要给别人分成!
明明才过了一天多,评论区里面的各种解读、分析帖子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下面读者或者赞同或者反对,帖子刷新速度相当快。
几乎每个看完的读者,都会来评论区瞅一眼,看看有没有人跟自己一样的想法。
这种反转的乐趣,这种看完后文之后对前文的恍然大悟,以及传统水墨画留白式的写作方式,都让读者乐在其中。
其实是用一个很客观的视角讲诉事件,可以有任何可能性,张楚没有在一个点上放大或者忽略。
读者的理解其实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他们对这部的看法跟理解其实来源于自身。
有读者说看流泪了,有读者说无动于衷,感受不到任何东西,这些都跟是跟他们自身的性格、学识相关。
现在摆在张楚面前的问题在于少年派如此成功的商业化究竟会不会成为评委眼中的缺点。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卖得好、看的人多反而会是缺点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评委中间有些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品味,觉得跟银子挂钩之后就会变味!
在很多人眼中,文人这两个字大概永远只能跟贫困联系在一起,仿佛这样更能彰显风骨一般。
《少年派》既不属于主流价值、审美标准下的作品,也不是带有批判色彩的作品,在这样的文学奖项评比中带有劣势。
……
如果把这六万个付费阅读的人数换算成为电子书销量,那其实也并不算多了。
许多顶级作家发布新书的时候,首日电子书销量上十万都是常见的,张楚距离顶尖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过由于这位置有些特殊,所以文学界不少人都认识了这个在征文活动上创下奇迹的年轻人。
中国作家网地位非同一般,哪怕它的流量不入流,可由于是作协的门面,华语文坛可没人敢轻视它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