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9页
    将沈群赐予她的那些锦缎首饰都截胡去了碧落院,并半嘲半讽地称道“天家最为无情, 你最好能将这棵大树永远的抱紧、抱死,否则被丢弃之时只会比你那娘死去时更加惨烈,生不如死”。
    沈宴秋听这句话只觉得有些嗤之以鼻,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依附于谁存在,更遑论会有丢弃之说。况且她在当日便与大家解释过,她与摄政王只有知己之交,并无男女之情,身上的锦裳只是误会一场,至于如何理解,便不是她所能干涉的了。
    这日,沈南卿到了上泉苑探望,身后侍从手上抱着的都是前些日子被老太太截走的赏礼。
    心儿和婆婆记着大小姐上回的恩情,忙前忙后地周到相待。
    最后两人坐至榕树下的石桌前交谈。沈宴秋给人斟了杯茶递去:“那日还要多谢大姐的出手相助,怪宴秋不周,这么长时日都不曾亲自登前道谢。”
    沈南卿摇摇头:“我也没帮上什么,况且事出在我,若非湘云不听我嘱劝,事情也不会闹到那么大……”
    沈宴秋不甚在意:“白小姐就事论事,是宴秋不察,被人抓去了马脚,没什么可怪罪的。倒是要感谢大姐唤来父亲,否则宴秋也免不了鞭责二十的责罚。”
    沈南卿轻叹了口气,转而道:“祖母糊涂,将父亲赠与你的厚礼都搬到了我的屋子,我今日把东西都带了回来,还请妹妹不要与祖母置气。”
    沈宴秋视线淡淡扫过后面侍从手上抱着的大盒小盒,笑了笑:“既然祖母已经将东西转赐给大姐,大姐便好生收下吧。况且父亲能赏我这些东西,也是看在摄政王殿下的薄面,倘若他知道我与殿下真不是他想的那般,恐怕还会将东西从我这处收回去。终归是无福消受,在大姐这处,也算是物尽其用。”
    “这……”沈南卿犹疑稍许,本想说父亲并没有她想的这般不堪,但看她神色笃定,再联系起身边发生的许多不争事实,顿时也没了立场再劝说什么。
    适时,心儿端着糕点上前,打破了稍显凝滞的氛围。
    沈宴秋招呼沈南卿吃点心,半晌看人脸上露出难以启齿的神情,道:“大姐可是有什么心事,直接说与妹妹听便是。”
    沈南卿抿抿唇,抬手将周边下人都屏退十数米,方道:“我母亲和老太太近来起了让我借你之便攀近摄政王的心思,届时可能会采取什么手段……我知道你听了一定会恼,但你相信我绝无此念,奈何改变不了两位老人家的想法。所以接下来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配合你。”
    沈宴秋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她指的是老太太和大夫人想要两个女儿“共侍一夫”。心中不由觉得几分好笑,那位是个什么样的厉害角色,你沈府何德何能想将两个女儿都塞去,真当自己是新出炉的面饽饽,遭人哄抢么。
    敛下心神,真心道:“多谢大姐相告,宴秋会加以随机应变的。”
    沈南卿松了口气,安下心来。
    两人没再交谈这些有的没的事情,反而讲起一些生活中的琐碎来,不得不说感觉非常奇妙。
    其实沈南卿与沈宴秋岁数相差不大,只隔了几个月的时间,按理说应该是童年最好的玩伴。但二娘在她记忆里一直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难以亲近,再加上母亲不喜她与妹妹往来,便不曾玩在一处。
    后来稍微长大些,府里又出了那样的事,祖母、母亲越发不准她与妹妹靠近,她不知具体为何,但对大人的所言所语习惯了照听去做,看父亲对妹妹也是不闻不问,便也渐渐跟着忘了这样的存在,并经常下意识地让弟弟南飞与二妹走远些。
    而近月来的点滴相处,让她有些后悔,若从前她能在这段亲情间主动些,现下或许能成为很好的姐妹……
    ……
    在沈宴秋闭门未出的这段时日里,《谁是真千金》的上半场剧目已经展开了长达七天的巡回,并按现前的势头,还有加办的迹象。
    大街小巷的谈闻都成了对真假千金的争论,有人对假千金咬牙切齿,又有人为她敢爱敢恨的性子动容折服;有人对真千金怜惜同情,又有人为她慈悲不改的心性叫急不平……
    总之书中各式各样的人物都让大家掺杂了复杂的情感,时喜时怨,时嗔时怒,刻画了人性的多面。
    因为是罕见的双女主形式,从前书迷习惯了为一方站队,现下如墙头草般,哪边都不舍得放下。无论是真千金与兄长的禁忌之恋,还是假千金对皇子的爱而不得,都让听众如临其境,随之沉浮,悲喜交集。
    大家纷纷揣测着下半场剧集将会作何进展,真千金的身份何时得以揭穿,她与兄长的恋情将何去何从;同时假千金经身份曝光,是否更受皇子厌恶,从此回落民间,无缘相见……
    在民众为“下回分解”的内容争辩的如火如荼之际,童话镇又趁热打铁地提前两天出售了杂志新刊。
    好死不死《首辅大人的小甜甜》剧情也进入白热化阶段,美人遇难生死未卜,首辅黑化滥杀无辜,简直要把读者虐得肝肠寸断,抓心挠肝的求售下一章节。
    一时间巨先生的大名在临安城风靡不断,与此爆发的是民众对巨先生真实身份最大规模的猜测——
    美人、首辅、沂兰楼,又是个写作的才子,将几大要素进行叠合,多加筛选,就跟虞回之前推测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世人也不约而同将视线瞄准到了刑部侍郎家的千金沈南卿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