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君阁光着脚从房间里出来,阿音那边也光着脚出来了,李君阁看她还被重新上了点淡妆,显得更加漂亮。
侍女们在前面带路,李君阁主动拉着阿音的手,降低她的紧张程度,低声介绍道:“看来没错了,我们要去见老国王,他在位已经六十多年了,就凭将国民识字率从百分之四十八提升到百分之九十八,将山地的乡亲从种鸦片引导到种咖啡,就绝对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家……”
一路将老国王的诸般事迹给阿音说了一遍,奇怪的是,阿音的紧张感竟然渐渐地消失了,从李君阁的嘴巴里,了解到的就是一个慈祥和蔼爱民勤政的老人。
当然有些话李君阁不可能在这里跟阿音说,中国一个更加睿智的老人曾经说过,将国家的命运放到一两个人的手里,那是绝对不妥的,绝对要出问题的。
跟着侍女走了十来分钟,两人到了一片果园,李君阁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荔枝树,前几天还在自家鱼塘周围种着呢。
一个身材不高,面容清癯,相貌文弱儒雅的老人,正站在两棵挂果的鹅蛋金前,欣赏着硕大明艳的果实。
最吃惊的是阿音,被李君阁描述得开挂一般的君王,除了目光坚毅之外,外表看上去就如同一位老学究。
凯那姆和巴齐沙提如同两个拘谨的小学生一般站在这位老人的身边。
李君阁牵着阿音的手上前,深鞠一躬:“陛下。”
抬起头来,李君阁看了阿音一眼,两人都有些恍惚,李君阁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词,有一天竟然会在现实里,从自己口中,对另一个人说出来。
老人似乎看穿了李君阁的想法,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说道:“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听说这个品种,是你自己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在山里考察时发现的?”
李君阁笑道:“侥天之幸,我本来只是想给鱼塘边上加一些不花钱的绿化树而已,没想到竟然发现了我们家乡千年前的古种。”
老人说道:“我也时常去农村考察,不过没有你这样的运气……”
李君阁心道:“千万别谦虚!您老的气运,那是千年一出,小子可不敢跟您比肩。”
嘴上说道:“这是先祖的遗泽,小子不敢居功,反而是该如何保护和推广,让我感觉担子更重了……”
老人说道:“你们栽种了荔枝上千年,听说荔枝随着成熟,果核会越来越小,最后达到焦核的程度?”
李君阁说道:“确有其事,不过这事情不光可以让大自然来完成,人力也可做到,我国宋代有一个名人叫沈括,写了一本书叫《梦溪笔谈》,里边提到土人将荔枝树连根挖出,用火燔去主根,然后用大石抵住主根,重新种回地里,只让旁根生长,这样的荔枝树,就能结出焦核的果子。”
说完又补充道:“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法子我们家乡似乎没人做过,具体是真是假,我也不能证实。”
老人点了点头,说道:“现在这荔枝,我能品尝吗?”
李君阁笑道:“这荔枝树现在就是您的,当然可以品尝。”
第446章 共进晚餐
说完从树上摘下一颗来,递给老人道:“我们家乡的规矩,习惯称呼老人家为爷爷,我还是叫您爷爷吧!爷爷,吃荔枝容易上火,我家乡吃荔枝都要自己用牙咬破荔枝果皮,因为果皮能去火,这样自己剥皮自己吃荔枝,荔枝皮正好可以平衡荔枝肉带来的火气。我们李家沟搞的是绿色有机农业,这荔枝上绝对没有任何污染,是可以这样咬开果皮吃的。”
老人接过荔枝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我感觉你的话里蕴含着哲理,事事让别人帮你做好,不一定就是好事。有些时候反而不如亲力亲为。”
李君阁笑道:“这是我家乡说法,荔枝皮和荔枝核都是清热去火的良药,再说了,自己栽种自己采摘自己剥皮品尝,也是一种生活乐趣不是?”
老人笑了,竟然真的就用牙齿咬开荔枝皮,将果肉剥了出来,放进嘴里一尝,点头道:“很不错,这品种比我们国家以前从你们粤州引进的品种好多了,你们的绿色有机农业是什么思路,能够跟我谈谈吗?”
李君阁笑道:“这位是我们村的村长,名叫阿音,由她来向您解说,我想更加全面细致。”
阿音在旁边听着李君阁和这老人的对话,非常的自然放松,不由得被他带上了节奏,说道:“爷爷,我们李家沟的发展模式,是以地方名优品种为导向,以传统种植方式为驱动,以现代科学技术技为助力;一面大力发展经济,一面厚养文化教育。发展经济是迈开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高产值绿色有机农产品,一条是以旅游项目为主的第三产业……”
这些李君阁早就跟阿音掰开揉碎讲了无数次,阿音又在县,市,省,甚至中央领导前面讲了无数次,早就是信手拈来熟极而流。
现在俏音朗朗侃侃而谈,眉目间飞扬着自信和骄傲,不但让老人陷入了沉思,连副总理和农业部长也频频点头,暗叹大国人物,果然丰神出众,就连一个小小村长,都有这样的风采和水平。
老人听得兴起,叫侍女搬来桌椅,几人就坐在鹅蛋金前,听阿音侃侃而谈,偶尔提问几句,总能得到细致满意的回答,不由得连连点头称道。
凯那姆和巴齐沙提受宠若惊,自己还是第一次在这位老人面前屁股挨上凳子,这下成了倒沾这对年轻人的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