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府执掌一州大权, 事务繁忙,生平最为厌烦这种堆砌词藻的文章,连带着谢令姜在明州府跟随父亲读书后, 也抛弃了以往闺阁婉约之风,文风格外地质朴。
先前谢令姜一直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直到现在在考场上,她看着自己格外质朴的文字顿了一下, 万一自己写的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不符合阅卷官的审美怎么办?qvq
谢令姜纠结了一会儿,懊恼地鼓起脸,算了,算了,反正墨家祖师爷自己就是个农民出身的落魄贵族,一直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提倡各个方面都要朴实无华,我这叫秉承先贤圣人的作风。
她又看了一眼台上精致铜炉上插着的三根线香,燃了一半,上头盘旋着渺渺白烟。
时间已经过半,她还剩三道题,谢令姜知道时间不多了,自己在第二题花了太久的时间。
谢令姜拿起笔架上的狼毫笔,蘸了蘸墨,深吸一口气,提笔挥毫,一蹴而就,神情洒脱,不知道的光看着这架势就以为她在写什么华章藻薇。
只有谢令姜自己知道,她不过是把草稿纸上的寥寥数语誊抄了一遍而已。
她低头开始看第三题,“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谢令姜唇角微翘,露出轻松的笑容,她只看了第一句话就知道是法家的思想,这题稳了。
或许是法家并非儒墨那样的当世显学,有众多拥戴者,或许是认为一群小娘子不会喜欢冷酷无情的法家,出这套卷子的人在第三个小故事中特地给了提示,而且明显到就在第一句。
这篇小故事的难度与前面两个小故事模棱两可又暗藏机锋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只要是听说过这句话的小娘子都能在第三题拿到分。
谢令姜捏着笔杆继续往下写,心道,莫非这是因为第二场考试只取前百名,所以不想让剩下的小娘子们考得太难看被人耻笑。
别看谢令姜一写起法家就是下笔如有神,一点都没有之前的纠结,但谢令姜以前并不喜欢法家和韩非子。
包括到现在谢令姜都一直法家觉得太重帝王心术,冷酷而又不讲人情,没有儒家的温情脉脉和墨家的仁慈兼爱。
谢令姜的阿耶谢佐之是一个再正统不过的儒门中人,谢令姜受她阿耶的影响也对儒家抱有好感。而《韩非子》一书中有许多孔子的反面事例,以此达到攻讦儒家、推行法家的目的。
直到她跟随阿耶阿娘到了明州府,那里靠近边关。
……
明州府的日子如果不看清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天气,其实生活很宁静祥和。只有秋天的时候,明州府的气氛会陡然变得紧张一些,因为每年秋收时戎狄的军队都会犯边。
谢家的茅草屋旁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个老妇人和她尚在襁褓的孙儿。
阿耶阿娘常常将家中的口粮拿去接济隔壁那户人家,谢令姜也常常到隔壁帮着老妇人照料她的孙儿。
但是,无论是谢令姜还是明州府的其他百姓都知道燕朝的军队最终会将戎狄阻拦在兰城之外。
那一年,也不例外。而且听人家说边境新来了一个陈将军,不仅将戎狄赶跑了,还一路追击到了戎狄的王帐,俘虏了戎狄的六王子。
打胜仗的将军无疑是边关百姓心中的大英雄,陈将军是从小兵开始做起的,但是打仗特别厉害,据说是兵家这一任统帅的关门弟子。
陈后被废,谢佐之被贬,谢家如今既不是有点关系的皇家外戚,也没朝中重臣,这等消息也只是听乡间那些有亲戚在陈将军部下当兵的人传来传去时知道的。
据说陈将军打赢胜仗的第一件事情是为将士请功,第二件事情就是公开审判逃兵。
这事原也和谢家没什么关系,两位阿兄早些年便出了意外音讯全无,自是不会应诏入伍。
只是隔壁老妇人的儿子竟也在这耻辱名单之列其中,那个事事以他母亲为先的孝子竟做了逃兵!他难道不知道他身为边关将士保护得就是身后百姓,其中就有他的母亲吗?
在陈将军宣布的审判之日到了之后,阿耶在隔壁老妇人的恳求下决定前往陈将军驻守的边境兰城。
家中只剩谢令姜和谢夫人,谢佐之并不能安心,先前的谢家五口人正剩他们三人相依为命了,于是谢夫人和谢令姜也跟着去了。
到了兰城,谢佐之现在是被贬之官,但按例还是得去递上拜帖去求见陈将军的,当然最后陈将军肯定不会见他这种被贬谪的官员。
果不其然,谢佐之在兰城客栈等了几天也没有见到陈将军。
倒是陈将军的副将还专门派人来解释一声,说是陈将军身为边关主将,平日里公务繁忙,需要安排调度三军粮草,还要筹谋日后的战争,实在是脱不开身。
谢佐之在官场沉浮已久早已料到,早已知道今非昔比,对此并不意外。他只是微笑着问道:“那这位将军,现在城中可能允许人去牢里探望犯人。”
亲兵的态度很好,拱手抱拳道:“谢先生客气了,我不过是薛将军手下的一名亲兵而已,当不了你一声将军,谢先生直接叫我名字楚河即刻。至于探望犯人,城中并无禁令,不知道谢先生的故旧犯了什么事?”
谢佐之掩面羞愧道:“不瞒楚兄弟说,我想找的人是我家旧日邻居,我在审判逃兵的那份名单中看到了他的名字,就来看看是不是我的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