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令姜的第三题题目:节选自《韩非子》: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两相对照,谢令姜就赞同了法家的观点~
第39章 第二场考试(4.22修)
谢令姜稚嫩的面容神情严肃, 一瞬间隐隐与当时神情端庄肃然的谢夫人有些相像。
她看着第三题的题目,提笔挥毫道:“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
若是因为孝顺免除了对逃兵的惩罚, 并褒奖他的孝顺, 人都是惜命的,其余将士在知道有这样的方法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好和名声的时候, 就不会拼命去和敌人打仗,而是会轻易地投降逃跑。
其他的官员或是百姓做了不好的事情, 也可以在别人问责的时候, 理直气壮地说一句我是为了奉养父母。
长此以往,国法的威严会荡然无存,国家的法度就会如同虚设。没有了“法”, 国家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最后谢令姜这样写道:“人无信不立, 国无法不立!”
答完了第三题的法家思想, 谢令姜接着往下看, 第四题是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河伯与北海若”,这是庄子最有名的文章之一, 出自《庄子》的秋水篇。
但是,谢令姜没有急着做第四题,她翻到后面一页, 想看看最后一题是什么?
兵者,诡道也。
最后一题竟然是兵家出的题目,谢令姜迟疑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 在女学的入学考试试卷上出一道兵家的题,真的不是为难她们吗?
谢令姜又看了一下时间,没有时间多想其中的深意,便翻回前面,开始提笔写下自己对于道家和庄子的看法。
首先,这个“道”的思想是老子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所以推崇“无为而治”,君王要少过问政事,与《尚书》中提到的“垂拱而治”不谋而合,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虽有鸡犬之声相闻,但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谢令姜并不认为周朝先王的制度就是极好的,若真是这样好,周室又怎么会衰亡,让九鼎移于秦。
庄周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虽同为道家,却大不一样。庄周对老子提出的“道”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道”就是“我”,“我”就是“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就可以从痛苦的人生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虽然老庄思想在燕朝还是很盛行的,但是谢令姜并不喜欢这种消极的思想。只想着逃避和自我麻醉,对现实中遇到的困境没有任何帮助,她还是更喜欢务实的儒家。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之后,谢令姜把笔搁在笔架上,看起了第四题,这明显是截选自《孙子兵法》的文章。
谢令姜有点欲哭无泪,还她有什么想法,她能有什么想法啊?她就觉得孙膑好厉害,《孙子兵法》,又没打过仗,其他的东西还能瞎掰掰,兵家她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请不要对一个上辈子就活了十九年,这辈子才七岁的无知少女提出过多的要求。qvq
实在没有办法,她努力回想上一世去兰城时听到的那些称赞陈将军如何用兵如神的话,抽丝剥茧,渐渐拼凑起一场战役的雏形。
谢令姜深吸一口气,将狼毫笔蘸上墨,粗略地将这场战争描述了一下,然后强行和《孙子兵法》扯上点关系。战场上的妙计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谢令姜觉得自己瞎扯的看上去一副很对的样子。
只是她有些心虚地想,这场震惊大燕和戎狄的战役还要十年后才开打,会不会非有较真的师长要去古籍中寻找她描写的这场战役,最后发现这是虚构的,然后认为她在睁着眼睛瞎扯。
比起上一次她提前交卷,这一次谢令姜堪堪在线香燃尽前才写完交卷。
出了考场,谢令姜看见国子监门口的树下有个穿大红色襦裙的小娘子,正远远地朝自己挥手。
谢令姜背着小竹筐跑过去一看,早就交卷的秦翎等在那里,正朝她挥手。
秦翎不满地嘟起嘴,“我在这里等你好久了,坐等你不来,右等你不来,我还以为你早就走了呢。刚想着,你再不来,我就家去了。”
一路小跑过去,谢令姜有些气喘吁吁的,这天气也是越来越热了,她抹了抹额上的汗,歉意道:“让翎娘久等了,实在是今天的题目有些难,有时候会感觉无从下笔,我写得就慢了些。”
“不会吧,”秦翎惊讶地看着谢令姜,“明明今天的题目都很简单啊,三娘你怎么会觉得难?我们做的是一套卷子吗?”
谢令姜眨眨眼睛,背出了卷子最上面的“观下文,写出其对应的学说,须有理有据,并写下你对此学说的看法。”
“对啊,”秦翎疑惑地说道,“这不是很简单的吗?”
谢令姜颦起秀气的蛾眉,迟疑问道:“那翎娘你是怎么答的?”
“我背给你听。”
要知道,她顶着中午的大太阳在这儿等谢令姜,就是为了和谢令姜对题。
秦翎难得能和谢令姜炫耀一回,笑嘻嘻地挺开心,噼里啪啦地把自己写的那些东西一股脑儿全背了一遍。
背完了,她觉得有些渴,懒得从自己小竹筐里拿水,就推推谢令姜,撒娇道:“三娘你的水还有吗?给我喝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