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71页
    果然,博爹听到老伙计老邻居们这么说,刚才的尴尬顿时一扫而空,满心得意但很努力的做低调表示:“没啥没啥,小博在外国的镇子就养牛为主,他带牛肉回来是应该的。”
    在村后扫晒场的博妈闻讯回来,抱起小萝莉拉着伊娃的手嘘寒问暖。
    小萝莉已经快八岁了,不是小丫头了,她长得很快,身段已经带着窈窕色彩了。
    可惜,在五大三粗的博妈面前,她还是跟个洋娃娃一样被玩弄。
    天色不早了,王博留下司机住一夜,司机帮忙搬运车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轻松。
    博爹想给司机留下了一小箱牛肉,总共是十公斤,王博摇摇头,直接多给了五百块钱当小费。
    司机高兴坏了,连连道谢。
    博爹有点心疼,说道:“小费给这么多呀?”
    王博道:“你知不知道那一箱子牛肉多少钱?在新西兰,我的牧场出产的牛肉,最差的也是一公斤一百纽币,这种得两百纽币,也就是说十公斤是两千纽币,接近一万块人民币!”
    博爹不了解他的生意,更不了解牧场的情况。
    他倒吸一口凉气:“那明天?”
    “明天分出去五百公斤,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五十万块钱打底。”王博道。
    博爹舍不得了:“你这样还不如拿出五十万块钱一家一户分五千块呢。”
    王博笑道:“爹啊,不是这么回事。首先,这些肉的价值在新西兰才能卖这么贵,其次,要是挨家挨户发五千块,大家指不定想我有多少钱呢,给牛肉是情谊,给五千块那就是找事了,救急不救穷啊爹!”
    博爹很欣慰,拍拍他的肩膀道:“行,儿子,你现在成熟多了。不过,你有多少钱?我和你妈也不知道。”
    王博想了想道:“能动用的资金,可能是三亿纽币左右吧,如果加上不动产,那就是整个落日镇了,上百亿都不止!”
    他一点不夸张,城堡是无价之宝,而两片牧场可是新西兰最好牧场,加上哈威亚湖的渔获出产能力,落日镇是真正的价值连城。
    博爹大笑:“你小子就吹吧,不想说算了,反正我跟你妈不在意。”
    王博无奈,老爹儿子说的是实话。
    冬季家家户户晒鱼干,王博家里的屋檐下挂着满满一溜,全是至少半米长的大鲅鱼、大加吉鱼之类。
    博爹说道:“这两天天好了,咱们得出去一趟,风雪过、鲅鱼获,肯定有大鲅鱼群出来,要是运气好了,咱们还能碰上金枪鱼呢。”
    金枪鱼是珍贵的经济鱼,不过他家乡海域能出现的是黄鳍金枪鱼,顶多能获得大眼金枪鱼,如马苏金枪鱼和最珍贵的蓝鳍金枪鱼,几十年了从未见过。
    即使是最多的黄鳍金枪鱼,现在出产的也少了,不是烂捕的缘故,而是水质差了,金枪鱼不肯来了。
    自然,晚饭就是吃鱼干,这是特色菜。
    第942章 咸鱼菜
    咸鱼和干鱼,这是以前沿海渔村的主力菜肴。
    在物产稀缺的年代,即使生活在海边也不能常常吃到鲜鱼。
    首先是古代有海禁政策,严格到清朝,愚蠢的清政府肃清海岸线,将很多渔村都迁入内陆。有人出海,那不管是打渔还是观光,统一当做海上营运处理,一概杀头。
    其次,古代即使打到了鱼,那得带去市场卖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样的道理,吃上海鲜者,并非打渔人。
    最重要的是,以前人们不敢轻易出海特别是出远海,只靠总结出来的那些海上谚语和眼睛观察到的规律,不足以预警海洋危险天气。
    渔夫出海那真是将脑袋挂在船头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人船两失,所以人们打到鱼后,尽量榨取最高利润,能卖的都卖掉,不能卖掉的留下腌起来,腌咸了慢慢吃。
    吃晚饭前没什么好说的,王博就把以前听到的有关渔民的一些事情讲给伊娃听。
    “这个我能理解,生活很苦,我们乌克兰历史上大多数时间,百姓只能吃黑面包和一点咸肉,这类似你们的干粮和咸鱼是吧?”
    王博点头道:“对,就是这样,不过有点不同的是,你们吃咸肉的方式只有简单的就着面包和做咸肉汤,咸鱼的做法很多。”
    伊娃问道:“我知道可以炸着吃,然后呢?”
    博爹笑道:“炸着吃其实是现在的吃法,以前要是有油来炸鱼,那谁还吃鱼?吃油的那个钱可以换成猪肉吃。”
    伊娃对厨艺很感兴趣,就是不知为何,她在这方面实在没有天赋。
    听说以前吃咸鱼的法子很多,她就询问都能做出什么菜式。
    博爹看她好奇,说道:“这样,其实偶尔吃个咸鱼菜也挺好,不如今晚咱们就做这些菜吧。”
    王博洗洗手道:“那我可得帮忙了。”
    吃咸鱼菜,那主食不能用馒头或者米饭,得用粗粮糊饼子,比如苞米面饼子、四合面饼子之类,这个专门搭配咸鱼。
    博妈拿出一堆面粉,有玉米面、豆面、地瓜面和小米面,然后用纯牛奶和白砂糖来和面,加上蛋清,这蒸出来的饼子可比馒头米饭好吃多了。
    “上车饺子下车面。”博妈一边呼饼子一边笑道,“我这还想晚上给你们下面条吃呢,从你四婶子家里提的挂面,她家压出来的真好吃。”
    王博拿出一瓶落日蜂蜜,道:“你在面里加上这种蜂蜜,更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