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清也跟我们说,说你们一家对她特别好,让我们放心,其实我们本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顾巍多好一个孩子,能教出这样的孩子父母肯定错不了。”
“这话该我说才对,你看你把几个女儿教的多好,今天一见你我就知道几个女儿都是随了你这个当妈的。”
女同志们商业互吹时,老爷子跟夏志民的话题更多的围绕在农村经济和发展上,比如一亩地收多少粮食,小卖部的生意如何,镇上建了什么工厂之类。
“我小时候也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粮食产量低,也没有农药、肥料这些,一亩地打不了多少粮食,家里人口多的根本吃不饱,现在好了,科技进步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老爷子的父亲是老红军,老爷子自己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所以顾家是根正苗红的革命之家,小一辈,顾嵘在部队服役,顾巍没有选择这条路,但老爷子没有不满,什么时代做什么样的事业,在国家经济急需发展、变革的时候,顾巍投身经济浪潮,也是另一种“革命”。
用顾巍的话说,公司每年给国家交几百万上千万的税,这些钱会投入到国家基础建设,投入到军费预算、财政预算等方方面面,他们每年都会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遇到灾害也会捐款,这不也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吗?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啦大家~
第67章
在首都, 正常的订婚的流程是很繁琐的,首先得挑个好日子,双方长辈、亲友都得出席, 在媒人的见证下,男方将聘礼送至女方家,再进行一系列的流程。
现在的情况是, 顾夏两家不在一处,现成的媒人好找, 但要顾家的亲友带着聘礼从首都长途跋涉去夏家送聘显然不现实,老太太觉着新社会新方法, 没必要什么都依着古例来。
“亲家母, 我的意思是既然孩子们两情相悦互相喜欢,咱们该简化的就简化, 只要你们同意,咱们就挑个日子,再找个媒人,把订婚礼过了, 过了礼小清就是我们顾家未过门的儿媳,顾巍就是你们家的女婿, 给你们当儿子也行。”
老太太拉着李秀琴的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说完后也怕李秀琴觉着诚意不足,略有些忐忑的问,“你觉得这样成吗?不成咱们再想其他法子,反正小清这儿媳我是要定了。”
最后一句话把李秀琴说笑了, 她看了眼对面坐着的丈夫,家里的事多半是听她的,但事关女儿, 夫妻俩自然的商量着来,不过她心里估摸着,丈夫的想法应该跟她差不离,在农村,就是不订婚直接结婚也没啥,顾家主动提出订婚,这态度已经非常尊重了。
夫妻俩过了二十多年,早就有了默契,只看夏志民的眼神李秀琴就知道他的想法,并不在意这些旁枝末节的小事。
“老姐姐,我们没什么想法,只要孩子们感情好,他们高兴就行。”
老太太赞同的拍起了手,“你说的太对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在意太多了也没意思,两个人感情好才是真的。”
既然夏父夏母对简化订婚流程的事没有异议,接下来就得选日子,最好挑近期的,免得夏父夏母再跑一趟。
“聘礼呢咱们按照规矩来,礼金、礼饼、茶点这是给你们的,另外我们男方要给小清买首饰、新衣裳、新鞋子,还得有皮包、手表、见面的礼钱。”
老太太一样样说下来李秀琴就觉得太多,如果按照老家的习俗没那么多讲究,别说订婚,结婚也不过给点礼钱买些糖啊烟再给新人买身衣服的事,简单的很。
“老姐姐,我也不知道首都的规矩是什么,但我们那挺简答的,要多了人家得骂呢,说咱们靠着女儿发财,要不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秀琴的话老太太不赞同,本来订婚流程简化已经觉得对不住夏清了,聘礼再不给厚点,老太太自己都过意不去,那不成欺负人了嘛。
“亲家母,你真是多想了,咱们这确实是这样的规矩,你说你们把闺女养大不容易吧,还这么优秀,花多少钱也买不到啊,怎么能说卖女儿呢,就这些我还觉得给少了呢。”
老太太会说话,三言两句就把李秀琴说的反驳不了,听上去确实是这个道理,什么叫卖女儿,难不成我女儿就只值这么点?
“老姐姐,我都让你给绕进去了,其实不是我这么想,我是怕别人说三道四的难听。”
老太太拍着李秀琴的手安慰,“放心,不会的,谁要是多嘴你就说这是男方硬塞给你的,你不要都不行,再说了,像小清这么好的媳妇要是花钱就能买着,我看大家伙儿恨不得捧着钱去买十个八个的回来。”
这话说的风趣,还化解了李秀琴的顾虑,李秀琴到底没再推拒,只是打定主意,顾家给的礼金全部给小清存起来,等她结婚的时候给她当压箱底。
其实这两年夫妻俩靠小卖部挣了一些,每年除了家里用的,其他都存到银行,就是留给女儿们结婚用的,多一分好一分,做过被人家媳妇的都知道,自己兜里有钱到了男方家腰杆子才硬的起来不受人欺负,哪怕日子有个不顺心,有钱起码也有了保障不是?
农村里,普通人家订婚的礼金顶多6666,8888这样的吉利数,顾老太太定的是99999,祝福他们长长久久的意思,另外龙凤手镯一对,手表一块,项链一条,戒指、耳环也都配套来,再买两身新衣裳,一双皮鞋,一个皮包,见面礼金9999,取义百里挑一、九九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