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归根结底,他们想让湘军放下武器,解甲归田的打算,最后只能是落空了,现如今,留给湘军的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而且,是一条不归路。。
想到血战到底,李鸿章与罗泽南的心中生出一股悲壮之情,按照清军与湘军双方力量之对比,清军已占优势,他们将这种优势转化成胜势也只是时间问题,湘军最后的结局似已注定而不可扭转。这难道就是湘军的归宿?
昔日之湘军,那是何等的威风八面,试问,天下间谁人敢撄其锋?可谁又曾想,这回首之间,湘军已沦落到了即将被覆灭之地步。沧海变桑田,世间之事,若论前后反差之大,也莫过于此。
李鸿章心中很难受,不仅是因为湘军如今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因为他对曾国藩之承诺,那些话犹言在耳,可转瞬之间,湘军却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试问,即使他杀身成仁,若干年之后的阴世,他有何面去见自己的恩师曾国藩,他有负重托啊!
英雄迟暮,总会是感慨良多,何况现在湘军已处于生死攸头的时刻,用穷途末路来形容也并不为过,李鸿章等人的心情之复杂,那更是无须赘言。
除了忧心忡忡之外,李鸿章还有更记挂之事,那就是在他前面的几拨湘楚兄弟,他这一拨,虽然是险象环生,但有他在,至少还可以勉力支撑,但骆秉章,江忠源,刘坤一率领的楚军怎么样了?胡林翼与彭玉麟又如何了?李鸿章更担心。
闻琴音而知雅意,李鸿章自己都在勉强维持,何况是其他人,李鸿章有点不敢想,但又苦于现如今众人被清军分割包围,消息互不能通,李鸿章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但是,李鸿章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骆秉章率领下的楚军之情况确实也不咋地,面对强悍的禁军毫无休止的进攻,他们与李鸿章的处境是大同小异,处于那种此时尝可支持但覆灭却也为时不远的状态。
胡林翼与彭玉麟则更为不堪了。
胡林翼与彭玉麟作为清军主要的突破口,受到了清军的特别照顾,战斗一开始,在清军的突袭下,他们所部人马就已经落在了下风,虽然凭借湘军的悍勇之力,找回点场子,但大势却已然全部被清军压制住了。
而在僧格林沁连番强令之下,神策军更是不要命地向胡与彭二人发起攻击。湘军虽是倾尽全力,但防线已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胡与彭二人带领所有的湘军兄弟已经拼尽了全力,但奈何,他们上天无门,下地无路,请援已是不可能,即使想投降都难,更别说湘军不可能,也绝不会干这种讫降之事。
在几乎绝望与不屈的厮杀中,第一个被清军突破的防线是胡林翼率领的第二拨次湘军,清军从四面涌入,以凶残的手段围杀残存的湘军将士。
整体防线被攻破之后,湘军立刻化整为小队,几人或者几十人组成一小队,与清军作战。清军则采用相同的策略应对之,但在人员安排上,清军往往是以一倍甚至几倍的人数淹没湘军的每一个作战小队。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攻防大战依靠的是大家的团队协作,那从这一刻开始,双方比拼的则是单兵能力,比谁更强,比谁更狠。
残酷的搏杀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几的战斗中,湘军往往会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常常以一己之力连挑清军多人,上演孤胆破敌的神话,但神话毕竟不是现实,战力的强悍并不能掩盖住湘军与清军之间综合实力上的差距。
一个人实力再强大,他也只是一个人,而人的精力都有是限的,精力必定有耗尽的时候,当精力耗尽之后,能拥抱的,也只有死亡了。
强大的湘军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在战斗中,湘军一个接一个地被插死,被割喉,被斩头,被穿胸,甚至是被拦腰截断,死的悲壮,死的让人扼腕,死的让人不忍卒看,但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的死,是值得的,甚至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这一点,连清军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只要看一看每一个战死的湘军周围,看过的人可能都会有所悟,湘军,究竟是怎样的士兵。
在每一个战死的湘军周围,都会有成片倒下的清军,湘军固然是最终被斩头了,插死了…。。但清军的死法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于比之湘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清军也有被斩头的,被插死的,但有很大一部分却是被湘军磨死的。
或许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也许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湘军最后的不屈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这在有些死去的清军尸体上可以找到明证。
在这些死去的清军里面,有一些人,鼻子没了,似是被什么东西咬掉了,有一些人,耳朵缺了,跟狗啃了似的,还有一些人,指头也少了几截,却不似被刀削的那样齐整,而是有着被牙齿光顾过的痕迹,更有甚者,裆里的那货都被弄破了,粘粘糊糊的哈喇子流了一地,让人看了就觉得恶心。
再仔细看这些清军的脸,他们的面容扭曲,死的时候一定很痛苦,从一些死不瞑目的眼睛中,更能看出一丝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也许,让清军恐惧的,正是这些至死不屈的湘军。
这场仗,即使最后的赢家是清军,但湘军注定是他们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因为湘军带给了他们无法忘怀的印象,甚至是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