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向是欺软怕硬的性格,统帅十万雄兵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踏破中原,横扫大华,信心满满,但是今日两战过后,死伤四万骑兵,那些草原健儿,就这样惨死了,让他感到愤怒又无奈。
特别是大华的雷暴武器,让他恐惧,当时如果他不是有些谨慎,没有直接跟着第一波将士冲过去,下场很可能和左将哈必鲁一样,死在乱军爆炸中,粉身碎骨了。
“只有不足六万将士了,他们也都出现厌战情绪,对大华这种武器很是抗拒,不愿意跟大华打下去。”右将军拓跋牯这样沉叹道。
叱吉心有不甘道:“怎么回事,难道大华就不可战胜吗?”
拓跋牯分析道:“关于大华的皇帝罗成,传说太多,这十年来,可以说中原名声最为响亮。镇乱王,平吐谷浑,打辽东,解雁门之围,通河西走廊,退吐蕃等等,这是战出来的名气,那片我们不服气,但是这些战功,无法抹杀,我们这位对手太强了,如今自己为君王,又研造出这种神秘杀器,有雷霆之威,无法敌对。”
一位突厥谋士哲玛干叶说道:“我不相信,他们这种东西会不计其数,能够一直使用,我们可以仗着骑兵优势,分散冲击,此外,可以让梁国的军队,以及唐军在前面探路,我们在后面冲锋。这样,我军伤亡就会减少,还能给大华一次猛袭。”
左贤王叱吉听后,点了点头,觉得谋士所说很有道理,拍案道:“说得好,我们不必冲锋在前,可以让梁国军,唐国军冲锋,等到大华军队的武器耗光,或是难以为继,我军从后面杀出,就可以大破华军方阵了。”
第0756章 血腥鏖战
突厥大军统帅叱吉,召集了唐军大将殷开山,梁国统帅梁洛仁,商议对大华发起疯狂的进攻,让两军出动骑兵,来率先冲锋,突厥铁骑在乎,然后是步兵进攻。
“虽然大华有了新的神秘武器,还不知道具体名字,只知道会爆开,发出如雷的炸响,威力不小,但是这东西大华不可能无限使用,只要以速度压制,快点接近,短兵交接之后,就失去了左右,不可能把自己人也给炸了。”
梁洛仁、殷开山二人虽然听着有道理,但心中明白,这是突厥人不肯自己冲锋,让两军的骑兵做牺牲,充当炮灰了。
但二人无法反驳,因为今日突厥以及损失了四万骑兵,如果再让他们受损,估计突厥要直接撤兵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梁国、唐国。
没有突厥这个外援,它们两个诸侯国,对付大华就更困难了。
三方达成协议后,次日,整合军队,殷开山派出了五千骑兵,梁国派出一万骑兵,心中都在滴血,但是没有办法,突厥下了硬指标。
突厥一方,大将拓跋牯率领两万骑兵参与,这样加在一起,就是三万五千骑兵,要一波波冲锋,相信肯定能冲过爆炸区。
后方使梁国两万甲士,唐国一万甲士,组成了步兵方阵,随后要进行攻打城关。
大华已经后撤二十余里,在自己的临时搭建的防御土堡城墙,迎接三方联军的进攻。
罗昭云心中也清楚,敌军来势汹汹,不会就因为一个爆炸,而彻底击溃他们,让他们恐惧撤走,那是不现实的,人的恐惧总会被利益驱散,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轰隆隆——”
地动山摇中,无数骑兵大马同时奔踏,掀起的尘烟,刹那笼罩边荒旷野,唐军、梁军、突厥三方骑兵队伍仿佛滚滚泥沙,汹涌呼啸而来。
面对这等场面,土石垒筑起来的城墙上,大华将领以及士卒,都高昂着头颅,紧握手中的兵刃,浑身热血沸腾,面对着数倍于己方的敌军,没有一个人惧怕,眼中满是兴奋杀敌的神采,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罗昭云站在城墙后方一座高木台上,居高临下,眺望三方大军,人头莽莽,仿佛数之不尽,至少投入了十万兵力,接近五万的骑兵,后面源源不断在增加徒步甲士,在列方阵,跟在骑兵后冲锋。
不过,罗昭云没有信心动摇,因为打仗不只是军队素质、兵器精良、辎重钱粮、兵将多寡,还是打心理、打人性,统兵主帅一言一行都被部下看在眼中,所以越临大战,越要沉着冷静。做主帅的人,就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心理素质,激起将士视死如归的精神,任敌军再多也吓不倒。
罗昭云身为君王,亲自坐镇城内,仿佛定海神针一般,坐在这里,城内七八万人,其中包括众多新军,全都安稳许多,军心不乱。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伺机迎敌,坚持就是胜利!”
“诺!”诸将按照事先制定各军任务方案,前去清点人马,亲自指挥本部兵力准备死守城关防御线,一场充满血雨腥风的大战即将来临。
这里虽然不是正式的城墙,但用泥土和石头垒筑起来的厚重墙体,简单实用,里面搭建不少木板站着士卒,以石墙为垛口,居高临下来防御,墙外也有壕沟,沟内是倒刺、尖木,掉下去死路一条。
“大华皇帝就在这座防御壁垒后面的军营内,只要撕破防线,我们就能活捉大华的皇帝!”拓跋牯大言不惭地狂笑道,企图振奋士气,提高将士们的野性和斗志。
殷开山、梁洛仁都心中冷笑,要撕破大华防线,谈何容易,防御壁垒后面,可是有着六七万大华将士,厮杀起来,没有几日的鏖战,如何能轻言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