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鸣亲自带兵维持秩序,不得不连恐带吓的才稳住了这些眼冒绿光的人。
“你们去做些拒马栅栏来,把粥棚隔出通道分成进口和出口。”刘湛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他也是灵机一动想起火车站外转圈的栅栏。
张小满立即带人下去做栅栏,砍了好些树,又用麻绳一扎,很快现成的栅栏做好了。
用栅栏分流人群果然十分有用,流民只能前后跟着排队领粥,再没有出现混乱不堪的情况。
初来乍到的流民每人能分得一碗粥一张粗粮饼子,粥不稠但粗粮饼很饱腹,直到吃饱了这些人才有一种活过来的感觉。
此时此刻迟来的感动才油然而起。
“已经吃饱的人别滞留在这里了,到前面登记入户,马上就有人带你们去安置的新村划宅基地!”衙役喊得嗓子都哑了。
宅基地这套政策乃刘湛提出,他给流民用于建房的地就叫宅基地,不能买卖只能代代相传的住人。
一开始宋凤林也没明白,仔细琢磨才明白这里面的妙处。
一来不怕有好吃懒做之徒转手买卖,二来得让这些百姓明白这一切都是齐云将军给予的,并非上天眷顾。
在这套理念的基础上,宋凤林给予补充完整,若日后绝户则宅基地收归衙门重新安排。
至于流民自己新开的荒地则属于流民私产,新村的宅基地搭配多少荒田都有定数,每户多少人配多少亩田均有标准,如此一来便能尽可能的多收容更多流民。
随着北疆雪化回暖,越来越多滞留在中原的流民到达湟川之畔,眼前所见大出他们的意料。
齐云将军不仅派了渡船来接,到了对岸还有施粥的粥棚,办理入户的官吏就在渡口摆了桌案,根本无须他们去找,只要回来马上有人安排去处。
临时搭建的户籍登记处外,拒马栅栏把人群分流,但依旧里三层外三层一片喧腾,几个浊吏嗓子都喊哑了。
“已经拿了牌子的人别滞留在这里,速去安置的新村,到了地自然有人给你发放稻种,还有士兵帮忙盖房,如今正值春耕,赶紧去吧,别在这耽误了!”
“以前的村子都被燕贼毁了,现在的新村都是宋先生统一规划,你想要返回原籍不能了,再说新村都有驻兵,安全也有保障。”
“从军是有银钱,只要去了就能领二两银子,你哭什么?进了营能吃饱还能挣军功拿赏田,又不是要你儿子去当奴隶,去去去到隔壁去,别在这里占地方。”
“你呢,你有什么问题?”
“拿了户籍牌子的人别滞留在这里了!!”
“从军到隔壁——!!”
芙蓉坪顶到笔架岭一带,宋凤林规划了数十处新村,成立文曲乡芙蓉乡管辖这些新村。
刘湛又在芙蓉坪顶的制高点建立兵营,从这里可以纵观苍霞平原一马平川的荒野。
新村开荒如火如荼,刘湛也在加紧募兵,如今平均每日能征来数百新兵,这些新兵全部进入兵营集训,由曹壮负责练兵。
到得五月中旬,到燕地刺探敌情的斥候回禀,燕军并无异动,燕王在重建燕大都收拢部落。
刘湛估计燕王在今年内都不会派兵南下,正好可以趁此良机发展晋阳城周边的荒野。
夜里,将军府掌了灯,宋凤林依旧带着闻青山路长全等几名文官在算账。
这些日子收容安置流民可谓是花钱如流水,粥棚每日发放的粗粮粥和粗粮饼都掺了磨细的稻糠以降低成本,可即便是这样,银子依然像泼水一样的支出。
征兵给了二两抚恤银子不能少,流民入户给的稻种更加不能少,征上来的士兵也得配装备,都是钱啊。
幸亏去年抄了陈氏一族得了不少银子和粮食,否则周转会更加困难。
“把陈氏那几处宅子挂牌卖了吧。”宋凤林拿了主意。
“不能就这样用银子去买粮食,刘成,你先到汉中去跟胡商低价买了货,再跟中原到汉中来的大商队市换粮食。”
刘成马上明白了宋凤林的用意,如此利润套利润,他就能用最少的银子换回更多的粗粮。
一旁,刘湛安静的喝茶陪着,听到这里也是十分佩服。
北疆这烂摊子,也只有宋凤林有办法盘活,换是谁胆敢收容这样多的流民,还能有条不紊的安置妥当?
这些日子刘湛可是亲自鞍前马后的侍候,夜里也不敢胡乱折腾。
“光是施粥治标不治本,得让这些流民能尽快自力更生。”宋凤林笔下刷刷的写。
“让刘记商行提高山珍的收购价,鼓励流民闲时进山采摘,往后可以逐步在粥饼里多掺稻糠,免得有人好吃懒做。”
多掺稻糠听起来残忍,但是唯有这样真正的饿肚子的人才会去吃,从而减少流民的惰性。
粥棚的存在只是预防有人饿死,并非让这些人不知进取。
闻青山十分赞同。“马上就到夏季了,正是山货最多的季节,野菜随处可摘,只要一个晚上就有新的长出来不愁没有。”
当年刘家也是靠着这些野菜才渡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年,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很明白在齐云山靠山吃山的道理。
只要熬到秋收能收起来第一批粮食便能熬出头,新田免税两年,只要勤劳肯干,肉眼可见的能盼来好日子。
在激励的政策和严厉的要求下,落户的流民都有序的开始了新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