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出城的人很多,司南灵活地穿梭在行人之中,带起一阵风,眨眼的工夫就超过了前面的牛车、驴车、骡子车。
司家兄弟成了官道上最靓的仔。
过往行人瞧稀罕似的看着他们。
“这是哪家的小郎君?怪俊的!”
“骑的那物也稀奇,我竟从未见过。”
“瞧那个抱着花的娃娃,小脸红彤彤的,和那花倒般配……”
二郎臊得不行,脑袋几乎扎到花盆里。司南恰恰相反,不仅不害臊,还笑呵呵地跟人家打招呼。
二郎猛戳他后腰,“快走!”
司南故意逗他:“花抱着没?”
“抱着呢,赶紧走。”
“二崽,前面……”
“司嘉!”
司南笑,“司嘉大将军,前面有辆马车,想不想超过去?”
“超!”小郎君立即来了兴致。
“瞧好吧!”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司南扶着车把,弓起身子,修长的腿飞快地捣腾着,骚气的小三轮嗖地一下从马车旁蹿了过去。
“兄弟,先走一步喽!”
司南扬着手,嘚瑟地冲人家摆了摆,根本没看清车边坐的是谁。
暮春的暖风撩起他额角的发丝,少年脸上的笑比春日的暖阳还灿烂。
唐玄想起一年前,他在狄青大将军的灵前见过“他”,那时的他还没有这般耀眼。
车里伸出一只手,想要拍拍他的肩。只是,还没拍到,唐玄就不着痕迹地躲开了。
官家遗憾一笑,唉,又没拍到。
今日他瞒着百官微服出城,只乘了一辆青帐马车,唐玄在前面架着马,特意换了身黑色劲装,戴着斗笠,不然司南也不会认不出来。
赵祯探出头,慈爱地笑着,“玄儿啊,方才我瞧着那个车子倒是特别。”
“官家若喜欢,臣替您要一辆。”
“欸?怎么能随随便便朝百姓开口呢,就算想要,也得是买。还不能硬买,要人家愿意才好。”
唐玄:“是。”
赵祯碎碎念:“玄儿啊,你性子冷,又时常板着脸,到时候一定要跟人家好好说,可别把那孩子吓着——我瞧着年纪好像不大,有十五了没?”
“十六了。”唐玄说。
赵祯故作惊奇,“难不成玄儿认识?”
唐玄嘴角一抽,我每天做了什么、认识了谁您老不是最清楚吗?
“好好好,玄儿都有朋友了。”赵祯笑呵呵地抬起手……
唐玄闪身躲过。
唉,又没拍到。
今日份的拍肩挑战到此为止,赵祯遗憾地坐回去。
唐玄把帘子放下来,“您坐好。若被风吹着,又要病了。”
赵祯笑呵呵:“有了朋友就是好呀,都会关心人了。”
唐玄:……
我不是,我没有。
“小飞车别忘了啊!”
“是。”
过了片刻。
“我眯会儿,有事没事都别叫我。”
“是。”
又过了片刻。
“我瞧着那孩子倒挺有意思,有空叫他到宫里喝茶。”
“是。”
又又又过了片刻。
“那孩子叫什么来着?”
“您要再不休息,臣就赶着马车回去了。”
赵祯笑呵呵:“休息休息,不说了。”
唐玄半个身子探进马车,在他背后塞上软枕,膝头盖上毯子,一切妥当了这才出去。
赵祯眯着眼,嘴角微微扬起,他此生最大的幸事之一,大概就是收养了这个义子。
这么好的小玄儿,是把清源郡君许给他呢,还是南城郡主?听说十三家的建安县主一直惦记着他,不然让皇后做个媒?
第13章 躲雨
越往南走行人越少。
村路弯弯曲曲,远处有灰色的小房子,两边是绿油油的田地,一块块深深浅浅的绿色,就像童话里一般。
繁华的汴京城很少看到这样的景色,司南不由放慢了速度,二郎也好奇地左看右看。
“臭兄长,先生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怎么今日不见下雨?”
“叫声亲哥,哥告诉你。”
“臭兄长。”
“就犟吧,待会儿就下瓢泼大雨,把你淋成落汤鸡。”
二郎做了个鬼脸。
司南故意拐进一个小浅坑,三轮一颠簸,二郎吓得哇哇大叫,连声叫哥。
“哥,前面有条大河!”二郎揪着司南的衣裳站起来,兴奋地往那边看。
司南耳边仿佛响起一道含笑的声音:“看到河,就快到了。”
是司旭说的。
司旭在时,每年清明都要带着一家老小回来扫墓,每次看到崔家河,都会笑呵呵地说上一句。
崔家河上游有个村子,叫崔家寨,这里是祖父的老家。
祖父常说,崔家寨在前朝只是一个山匪寨子,本朝立国,官家施行仁政,收拢流民归籍、招安山匪,这才让寨子里的人有了田地,成了正正经经的农户。
只是崔家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土地少,出行不便,村民的生活十分贫苦。
司旭发迹后,修桥铺路,时常接济,村民们对他十分感激。
虽然村里已经没了司家人,他却从未忘本,每年都会回来。
从前回来,他们是一家六口,坐着宽敞的马车,带着一盒盒礼物。这次只有一辆小三轮,外加兄弟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