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得知?
沈绝一直待公主不冷不热,公主心中急切,出了坏招。
那日书院以文会友,输了的人要去桃林折一枝桃花。公主买通夫子,故意让沈绝输了比试。又打着竹骨伞,等在桃林中。
殊不知,来的却是沈晏。
沈晏,沈府的庶子,沈绝的庶弟。从来默默无闻,少有人知。
沈绝输了比试,命沈晏来帮他折桃花。
公主唤来的王公贵族们远远瞧见这一幕,想起公主的嘱托,也不管瞧没瞧清人,便大喊——
“沈公子与公主幽会桃林啦!”
可不,沈晏,他也姓沈,也是沈公子。
公主脸都绿了,愤然地将竹骨伞扔到沈晏身上。一场误会就此展开,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传遍了长安。
沈绝听闻,自此对公主更是不闻不问,置若罔闻。
公主逼不得已,一不做二不休,嫁给了沈晏为妻,只为能日日看到沈绝。只是真心却换不了真心,沈绝待公主深恶痛绝,每每瞧见公主与沈晏同行,更是冷嘲热讽,拂袖便走。
公主去追沈绝,沈晏便留在原地,将那把她曾经扔过来的竹骨伞,缓缓收起。
至始至终,没有人问过沈晏的感受。
他好像一粒尘沙,被风暴席卷。
可他总不言不语,默默承受着嫡母的苛责家罚,长兄的冷言冷语,妻子的无名怒火。
虽总是争执,好歹也算相安无事。
直到大渊三十二年,除夕夜,因圣上嘱咐,命公主待沈晏不得无礼。公主不得已留在沈府,陪沈晏过年。
那时他们刚好成亲一年,却依旧形同陌路。
那夜寒风凛冽,风声呼啸。
或许是折腾累了,公主百无聊赖地坐在炉边,一边慵懒地取暖一边斜了书案旁的沈晏一眼。
那么冷的天,他衣着单薄,坐在书案旁提笔写字,骨节泛白。
公主随意问道:“你不冷吗?”
沈晏顿了顿,说不冷。
公主便笑道:“怎么可能不冷啊?我坐连在暖炉旁都觉得冷呢。”
沈晏抬眸望了她一眼,远眉微不可闻地皱了皱。
公主叹了一口气,也不管沈晏沉默不语,自顾自惆怅道:“从前在宫中,燃了地龙,铺着狐毛毯,是多么的暖和。”
沈晏便道:“那便回去吧。”
“回去?若我独自回了宫,定要被父皇训诫一顿。”公主皱眉想了想,忽然灵机一动:“沈晏,你跟我一起回去吧!”
带着沈晏入宫,父皇便不会再说什么。到时再将沈晏随意扔到哪个角落,不就好了?
公主越想越美,不顾三七二十一,拉着沈晏就回了宫中。
殊不知,这一去,便出了事。
圣上果然没说什么,只是宫人们看公主脸色,暗中苛待了沈晏一番。寒冬时节,竟没给沈晏炭火。沈晏便这般病倒了,昏睡不起。
公主得知,罚了宫人,万般自责地坐在沈晏榻旁,一遍遍唤他——
“沈晏,沈晏……”
虽然不喜欢沈晏,可她也不想沈晏死。
公主朝双眸紧闭的沈晏道:“平日里我唤你你便不应,如今怎么又不应?沈晏……你可不能死,你死了,我还怎么留在沈府啊?怎么找沈绝啊?”
情急之下,公主便说了气话。
沈晏似乎隐约听得,缓缓睁开眼眸,虚弱又恍惚地朝她笑了笑,随后便阖上了眸。
他心想,若如公主所言,死了也罢。
谁会在意他的死呢?好歹,公主会在意,公主会难受,毕竟他死了,公主便不能去找沈绝。
太医院首说,沈晏已有不可挽回之势。
沈府派了沈绝入宫探望,沈绝立在殿中,瞧见公主伏在沈晏榻边,竟哭得悲痛欲绝。
那一瞬间,沈绝心中生恨。
他面无神色,淡淡道:“听闻城外金安寺来了位得道高僧,若能求他作法,或许能救沈晏一命。”
其实那位高僧闭关已久,不见世人。
沈绝这般说,不过是为了捉弄公主一番罢了。
可是任凭谁也不曾想到,公主神色一变,竟然当真亲自去了金安寺。为表诚心,她摒退宫人,一步一步朝拜,踏上了金安寺前的漫长石阶。
谁也不曾想到,昨夜雪大,石阶湿滑,公主一脚踏空,摔死在了雪阶上。
宫中,轰动一时。
圣上大怒,流放了数人。沈绝恍然,跌坐在昔日公主邀他赏花的廊下。无人得知,本有去意的沈晏竟然醒了。
沈晏醒了,却沉默数日。
他一身素白,面无神色地参与了公主的葬礼。他消瘦更甚,回到沈府,收起了公主的东西。他不言不语,一路争功名,入仕为官,于三十岁那年,坐上了当朝首辅的位置。
那年,沈晏以雷霆万钧之势出手端了沈府,将沈绝流放边疆,半分回旋的余地都没留。
那时,人们才知,这位沈府的二公子,哪里是什么尘沙。他原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为了某个人,才露尽锋芒。
直到那年,沈晏才能走上金安寺,在石阶前独立良久良久。
他打开那把竹骨伞,轻轻放在石阶前,说:“……对不起。”
“你那么怕冷,还在雪日里朝拜。”
“我出手流放了沈绝,他此生都将颠沛流离,凄苦潦倒……你若知道,一定很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