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人们都不信这是穆秀冬带来的好运,直到那些帮忙的人家接二连三遇上好事儿,大家才信以为真。
一时间之间关于穆秀冬有菩萨保佑的话儿传遍整个尖头村,那些想沾穆秀冬好运气的人都快踏破了穆家的大门。
穆秀冬也没想到锦鲤运会影响这么大,瞧着那些天天上门来看她的村里人,眼里都冒着绿光,甚至很多年老的妇人日日来给她说媒,直把她吓的闭门谢客,一到早上就跑去学堂,不下课堂,不回来。
这日一大早,天还没亮,穆秀冬就起床把昨儿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了,端在小院子里支架好的竹竿晾衣杆下,一件件的把衣服晾好。
院子左边猪圈里的半大黑皮猪,听见她的脚步声,饿得哼哼直叫。老母鸡也扑棱着翅膀,从鸡舍中钻了出来,两只长大的鸭子,也嘎嘎的叫了起来,交汇成农家特有的声音。
穆秀冬挂好衣裳回头,穆老三已经起身了,正拄着她做的新型拐杖,费力给鸡鸭黑皮猪喂昨儿她剁好的猪草。
“爹,你怎么起的这么早,可是天热睡不着?”穆秀冬放下手中的木盆,过去帮忙。
第031章
时间进入六月下旬,已经到了最热的三伏天, 天还没亮, 就有知了不知疲倦的呱噪叫着,让本就热的人们更觉心烦气躁。
穆老三扭了扭昨夜睡落枕的脖子, 看着穆秀冬喂鸡鸭说:“起早不是热的,是年纪大了, 觉浅了,听见声儿就起床来了。”
“那您今日不要去地里忙活了, 我看这个天儿像是要下雨。”
新家修葺好后, 穆老三征询了村委会的意见, 带着穆秀冬到尖头村东面,较为偏僻的一座名为拇指山的低矮山顶上, 开了近一亩的荒地自种,种了半亩玉米、半亩红薯精心伺候着, 没事儿就拖着残缺的身体上山拔草、灌水、施肥, 人看着一天比一天瘦, 穆秀冬还是有些心疼。
“也成, 今儿就不去了,一会儿我砍些竹子在家里编几个筲箕背篓, 等到镇上下次赶集的时候,拿上之前编织好的筲箕背篓一起去镇上卖。”
农村的人们基本都会编织筲箕、簸箕、背篓、鱼篓、凉席、竹椅、竹凳等等竹编用具,通常都拿到镇上去卖,根据编织器具的大小,能给家里挣个零用钱。
穆秀冬四个月前就开始去山外的红旗村上学, 由于尖头村到红旗村的路都是山路,来回至少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穆秀冬经常天不亮就去上学,下午放了学又扛着麻袋四处收破烂,很多时候天快黑了才回家。
穆老三为了减轻她的负担,除了忙活地里,其余能赚钱的事儿他都会去做,家务活儿也尽量自己干,平日更是没少对穆秀冬关系,只用了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就从一个渣父变成了‘慈父’。
说完话,穆老三抬头看了看天边的乌云,又说:“一会儿记得带上蓑衣斗笠,六月的天儿雨来得急,打伞没用,会打湿身子。”
“记住了,爹。”穆秀冬喂完鸡鸭,到院子右角的瓦缸里舀水净了手,便进到灶房做起早饭来。
当初搬过来的时候,穆大林给他们拿了二十斤玉米面,三十斤红薯,并十斤白面、大米类的精细粮食,穆秀冬父女精打细算的吃了一个多月后,穆秀冬征求了穆老三的意见,把当初银元换的钱拿出一半来,到县里的黑市买了近六百斤粮食,足够他们父女俩撑过后半年了。
他们买的粮食里,以粗粮居多,比如红薯、土豆、黑面、玉米面加起来就有五百斤,剩余的一百斤都是没去壳的麦子和稻谷。
因为是贫困户,在村里人的眼中,穆秀冬父女穷得叮当响,虽然村委授权了他们开了一亩荒地,到底地里的庄稼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因此父女俩不好再大家面前暴露有点钱,有存粮的事情,平时粮食都锁在穆秀冬的柜子里,轻易不给别人看。
为了避人耳目,也因为这时代没有多少工业机械,要□□细米面,得自己用石磨磨,三个月前,穆秀冬偷偷去村尾公用的大石磨,把麦子、谷子一样磨了二十五斤,如今早已吃完。
她寻思着等哪天晚上天气晴好,她再背着剩余的麦子、谷子偷偷去磨。
新家安定好后,穆秀冬瞧着院子挺大,空着也是浪费,便把靠近鸡舍的地开垦了三分出来,一半种了土豆、红薯,另一半则种了一些姜葱蒜,时令蔬菜。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土豆已经可以吃了,屋里虽然还有不少土豆,不过放了好几个月,好些土豆都已经变青发芽,穆秀冬怕吃那些土豆会中毒,因此半个月前悄悄的挪进空间里种着。
经过半年的时间验证,穆秀冬发现自己空间里种植的作物,生长速度和外面同等,但是作物长得特别葱郁,不用灌水撒肥就能双倍的收获。
这让穆秀冬大吃一惊,于是半个月前,把空间里种菜的一分地,除了番茄、辣椒、西瓜三种作物留着,其余全部挪到院子的地里种着,再把土豆种进空间里去。
今年夏天雨水充足,整个尖头村的庄稼作物都比往年长得好,穆秀冬院子里的菜园子也一样。
她在地里种了些辣椒、黄瓜、豇豆、四季豆、茄子、蕹菜、南瓜、冬瓜等蔬菜,没怎么灌水施肥,但就是长得青翠个头大。
比如那些搭了竹竿架子的豇豆、四季豆、黄瓜,都是硕果累累,挂满了整个架子,前来串门的村里人无一不惊奇,纷纷向穆秀冬讨要种菜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