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页
    余凌峰根本不用劝,听说要整佘家, 船都没下,直接跳上金镰侃的船。
    玉皇山在玉春江北岸绵延几十里,龙岩寺就坐落在玉皇山的最高峰,比江面高出八百米,寺里的香火福耀这片山水有几百年之久。
    从龙城出发到龙岩寺有十几里水路,在江中欣赏了壮观的落日,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绮芳三人的小船行到山脚。
    找了隐蔽的地方藏好船,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往山顶爬去。
    龙岩寺不久之前才重新开放,香火不旺,一路行来,半个人影都不见,落日将尽,倦鸟归巢,山中静谧,连三人的脚步声都消融在石阶的青苔中。
    蜿蜒的山路总有尽头,视线前方露出一抹黄,那是龙岩寺古旧的外墙,墙后可见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寺庙建筑群。晚钟被人敲响,悠远的钟声给这座百年古刹格外增添了一分肃穆。
    余凌峰自绮芳受伤后就有个习惯,爱给妹妹讲古,边爬山边介绍,“龙岩寺香火鼎盛时,天不亮山道上就挤满了来上香的人,上任住持是少有的得道高僧,以前爷爷和金爷爷隔一段时间就来龙岩寺小住,听他讲经,运动一起,住持就坐化了,寺里剩下的僧人都被赶下山强制还俗。听说龙岩寺重新开放后,陆陆续续回来一批,不知道现在的住持由谁来接任?”
    很快余凌峰的疑问就得到了回答,紧闭的寺门被敲开,一个胖墩墩的光头大和尚开了门,看到金镰侃惊喜得脸颊上的肉都颤了,笑成了弥勒佛,“哎呀,小金,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金镰侃少见地露出微笑:“慧能住持好久不见。”
    绮芳、凌峰:“……”
    新住持看起来可一点都不像得道高僧,气质吗……反而更像个迎来送往的酒楼大掌柜,入世很深的那种。
    两人真没猜错,法号慧能的住持没等问就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竹筒倒豆子全讲了出来,“我斋饭做得好,被撵下山就在市革委会下属第一招待所当厨师,有个领导最喜欢我做的素斋,破格提拔我当经理,干了七八年,龙岩寺重新开放,又把我调回来当住持,平级调动,哈哈哈哈。”
    这能叫平调?慧能“大师傅”莫不是走欢喜佛这一路,负责搞笑的?
    慧能那对陷在肉里眯成一道缝的小眼睛闪着精光,肉掌拍了拍金镰侃肩膀,“就猜你今天会来,所以我专门在门口接待室等着。今早有人上山跟我打招呼,说佘家明天来人点长明灯,来人是政府的,我面上也不好回绝。
    寺里各处地方你比我都熟,反正我是没看见你来。其他人都在后院做晚课,你更不需要担心,要不是出家人不能杀生,我们早就棍棒招呼他们了。”说了一大堆,意思只一句,随便你们玩。
    看绮芳兄妹脸上露出原来你是这样的慧能住持的表情,胖和尚摸摸自己的圆肚子,肉脸上的笑容狡黠,“小金是自己人,佘家是仇人,龙岩寺还是以前的龙岩寺,余家不也是以前的余家吗?”
    慧能住持膳食和尚出身,讲不出高深佛法,但出家人不打诳语,所以净说大实话,说完圆滚滚身影圆润地消失在一处转角的禅房。
    绮芳觉得把慧能安排回来当住持的人也是个高人,历经风霜的百年古寺有这样身子圆,处世圆,但内心方正的住持在,很快就能走上正轨。
    为什么小金是自己人?绮芳走过几处殿宇才从金镰侃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他这些年混黑市,消息灵通,曾经在冶炼厂的锅炉前拯救了好多佛像,秘密藏起来,龙岩寺重开之后都捐给了寺里,不光如此,还费劲心思从各地找来修缮专家,帮忙修复寺里被破坏的壁画、佛像,以及建筑。
    认识这么长一段时间,余凌峰头一次认真打量金镰侃,“这些年你人虽然没出现,但龙城好像哪里都有你的影子,你为什么对龙岩寺这么上心?。”
    小金简短的回答在绮芳的意料之中,“爷爷喜欢这里。”
    说完脚步没停,带余家兄妹直奔山顶一处殿宇。
    大殿无名,挑空的二层结构,一楼的格局跟普通的寺庙格局不一样,布置得特别精巧,正后方是一座精致的銮金佛像,佛像前引来活水,修了个室内莲池,水面有小巧的金莲绽放,池中有两道支架支起的圆弧形供桌,上面供放着长明的灯火。
    绮芳在第一排的供灯中发现了金家人的名字,紧紧挨在一起有十数人之多,都是金镰侃的至亲。跪在金镰侃身后,绮芳和凌峰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金镰侃回身见两兄妹面色凝重,打破沉默,提醒道:“别忘了我们来干什么。”
    绮芳环顾四周,还想再劝,“你家人不介意?”
    “他们生前最爱玩。”
    “好吧……”劝无可劝,那就一起作。
    金镰侃从手里拎着的袋子里翻出几包东西,递给余凌峰,下巴指向殿侧放灯具的矮柜,道:“酿酱油的也算半个搞化学的,交给你没问题吧?”
    余凌峰接过东西,打开闻了闻,坏笑道:“你就放心吧。”
    “最里面留下一盏。”
    “明白。”余凌峰头不回应了一声,忙不颠地去搞他的化学实验。
    留余凌峰在殿侧忙活,金镰侃带绮芳来到佛龛后侧的影壁,见他一件一件从袋子里往外掏东西,越看越眼熟,绮芳眉头轻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怎么这么会利用周边环境干坏事?”金镰侃的聪明劲一旦用对地方,佘家在聊斋里别想走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