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死活要娶温婉起,太后就知道这个儿子是个主意大的,有什么事要是皇帝不愿意的话,那么太后娘娘就打算另外找条道。
一定,一定的。皇帝连声道,站起身来。
这一刻的皇帝陛下他,恨不得赌咒誓,让他娘太后娘娘放心,只是这短短的时间,他娘已经说过好几次,说明他娘真的不怎么相信他。
这时候的皇帝,说的话都是真心的,巴不得自己母后笼络住阿娣,所以一口答应他娘的要求。
反倒是太后娘娘眯缝着眼睛,有些怀疑地看着皇帝,这儿子是真的答应?还是顺口一说?然后转身就忘!
说起来,到了这京城之后,太后感觉自己活得虽然轻松了,不能再下地干活,也不用挖空心思挣钱,但是感觉活得没滋没味的。
后来还是在宫外的义女余颖,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自己再宫里养养花,后来太后最后没有养花,却养起菜来。在太后看来,菜比花好,能吃。
人一旦有了目标,那么活下去,还是很有滋味的。
可以说,在太后心里,亲儿子皇帝陛下,也没有余颖这个义女贴心。
至于那些儿子的妻妾,太后一般是谁也不管,毕竟说起来,一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所以她这个老婆子,才不管皇帝大小老婆的那些事,那都是皇后的事。
对于太后娘娘的态度,姚皇后是心知肚明,所以皇后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没有一个作妖的婆婆,真好!皇后特别对太后娘娘恭敬,甚至连她膝下的儿女,也都是对太后娘娘很尊敬。
对于这一点,太后看得很清楚,也明白皇后的心思,但是太后娘娘已经过惯了田园生活,和一直是贵女做派的姚皇后,根本就是两路人。
就是姚皇后的儿子也已经是六岁,已经不小,原本祖孙之间最容易相处得来的情感,已经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嫡皇子已经是小大人样,和太后娘娘再也亲密不起来。
好吧!其实太后娘娘也知道她自己,在骨子里已经变了,曾经那位文雅秀气的小娘子。在经历不少风风雨雨之后,随着时间的流淌,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妇。
其实在逃出来之后,太后娘娘就把她所有的习惯都改了,也就是说变成另一个人,这样子沈家就找不到她和儿子,乡下的村妇生活,太后是甘之如饴的。
就这样,太后抱着这种态度,把什么风度、仪表统统扔一边去,可以说,太后娘娘那一次蜕变,是从各个方面的改造,如同脱胎换骨一样。
现在已经贵为太后,但是骨子里的她,依旧还是那个农妇,过去的一切,让她更喜欢过一种平淡和缓的日子。
这就是太后和后宫之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
省得有人拿着她这个太后当什么挡箭牌,反正在太后心里,阿和是她嫡亲的孙子。多年在一起的感情,让他们真的如同祖孙一样。
至于亲孙子辈,一个个都是唤奴使婢的,甚至有人眼睛长在头顶上,太后不喜欢。更何况太后知道,他们并不见得喜欢她这个乡下来的奶奶,无所谓,老太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
反正太后可以自己找乐,也不在乎那些孙子孙女的孝敬。
说起来,太后唯独放在心里,还很在乎的人,就是保国公一家,至于亲儿子是皇帝,呵呵,一个皇帝怎么可能过得不好?皇帝一定会过得好。
看到母亲带着有点怀疑的目光,皇帝有些哭笑不得地道:娘,你放心,我虽然曾经妒忌过娘喜欢阿娣,但是现在我一点也不妒忌,毕竟他们何家有恩于咱们。
那就好!太后笑着说。
这样吧。皇帝摸摸自己下巴,然后接着道:娘,一会我就写个圣旨,娘再派人送到公府,让他们好好收藏起来就是。
当然皇帝绝对不会承认,他对余颖身边的阿一有很深的忌惮,所以皇帝才对太后的提议,很快就采纳,而不是推脱。
说完,皇帝就命人把东西准备好,然后皇帝亲笔写的圣旨。太后看了看,倒是放下心来,终于给她喜爱的人们,弄到了以后有可能有用的护身符。
找机会送去,接过圣旨之后,太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样的。
对于余颖,皇帝其实还是有些尴尬的,不过这位国夫人出乎意外的举动,让皇帝认识到一件事,女人中也是有胆量的人,甚至皇帝羡慕,国夫人还有两个好儿女。
看到太后收好圣旨,皇帝很高兴。
太后娘娘收了圣旨之后,心情也是变好,甚至专门留儿子在慈安宫吃饭。皇帝心里暗道:这一次的事情,幸亏有太后在,才没有酿成大事。
再说余颖离开朝堂之后,先把阿和打到宫门那里等着,毕竟阿和已经是不小,还是不要进后宫。免得出什么事,又有什么帽子扣上去、
然后余颖到了后宫,和太后娘娘说了几句话,太后拉着余颖的手,哭着道:阿娣,是母后对不起你,对不起....你们没有事吧?
没事的。余颖说起来,很是有些诧异,要知道皇帝才是太后的亲儿子,但太后竟然坚决反对让余颖和亲,能做到这一步,太后真的很不错。
两个人说了一会话,太后心情松弛下来,余颖看出来太后娘娘很累,所以就劝太后娘娘早点休息,等太后睡下,余颖带着阿秀退出皇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