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沅觉的奶奶说的也对,不过她还得再想想。
一九七二年中秋节刚刚过去,百家村就开始收玉米了。
村里的小学也都放假了,中秋假连着国庆假,正好是有时间干活。
姚尚清从县里回来,她就主要在家里负责做饭,干这样的重活,吃好是必须的。
陈氏毕竟年纪大了,也干不了重活了,安排也是捆玉米杆,然后有下一道工序的人再用车拉走,放到晒场上去晒。
李月娥和陈有刚都是年轻人,李月娥是掰玉米,陈有刚装袋子,扛玉米,都干的热火朝天的。
姚尚清回来的时候在县里割了肉,还有一些别的料,做了一道红烧肉,算是大菜了,又烙的饼,再配上一些米汤,这一顿饭下来算是扎实的狠。
红烧肉甜而不腻,汁水配上饼,香的不行,再喝上一口熬出油的小米汤,那滋味,说啥也不累了。
沅沅也吃的满嘴的汤汁,还笑嘻嘻的。
其他人更别说了,那叫一个满足。
姚尚清不下地干活,下午带着沅沅去了山上,割猪草,还挖野菜啥的,家里的鸡鸭猪总是要有人看的,反正也缺不了。
其他的几个大孩子,能下地干点小活的,也都跟着一起下地了,一点粮食都不能掉的,毕竟粮食那可是命啊。
姚尚清没想到过来能看到爹娘,本来还以为他们肯定也下地干活了。
两拨人也没敢离的近,毕竟还是要避嫌的,不过村里的人都下地干活了,倒也没啥别人。
“你送过来的药吃了,人没多大事情了,都挺好,现在也在慢慢习惯了,也能干活。”姚志兆弯腰干活,还能跟闺女说话。
周星月也是的。
姚尚清叹了一口气,顺手把自己割的都放到他们的筐里。
“那就行,你们也要注意身体,我们一家人都会团圆的。”
沅沅在那边玩着。
姚志兆站起来看了过去,“沅沅这都快四岁了吧,日子过得真快啊。”
姚尚清点点头,他们也在这里很多年了。
姚志兆夫妻俩的猪草割完之后,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就一起走了。
姚尚清又闷头开始干自己的活,到差不多快中午了,才算是要回家了。
中午做的蒸面,外加做了一锅西红柿鸡蛋汤。
用的是干煸豆角蒸的面,后面又切了一盘腊肉,还有旁边配着的大葱和大蒜,吃起来特别的舒服。
陈有刚自己吃了两碗,又喝了一大海碗的汤,剩下的她们三个大人,一人一碗,小孩大多数都是大半碗之类的。
沅沅吃蒜被辣到了,慢慢的也觉的好吃了,一口又一口的,也吃了半碗呢。
秋收忙了七八天,才算是结束,接着地里也要犁地靶地,然后又要种上冬小麦。
学校也就都开学了,姚尚清回到城里继续上课。
百家村的小孩也都开始上课了。
十月底,百家村下了一场大雨,温度就瞬间降了下来,厚衣服就全部都出动了。
这一冷算是马上就要入冬了,幸好陈氏之前早早的就给他们小的把衣服都准备好了。
自留地里种的红薯都可以收回来了,陈氏和李月娥带着沅沅上到后面山上挖红薯,陈有刚还是照旧去大队里去挖沟渠,为了来年春天好用。
陈氏把红薯挖出来,一看就不一样,今年的红薯比往年的都大很多,而且结的也多。
两个人闷头挖红薯,干活都出汗了,还脱了外套干的。
等到了中午陈有刚下了工,又过来帮忙运回家的。
陈有功是在十一月初大晚上突然回来的,他还背了两大包的棉花。
陈氏都已经睡下了,披着衣服又起来了,看到人她还以为出什么事情了呢?
陈有功累的够呛,“娘,这里面都是棉花,是之前那个我们一起出事的那个货车朋友弄到的,他给我分了这两大包,你看看给家里人做衣服用还是啥的。”说完之后又看看陈有刚的屋子,他还有别的事情呢。
“娘,把我二哥叫起来。”
陈氏笑的都眯起了眼,说实在话,就家里的小孩的棉袄里面的棉花是比较不旧的,大人的自然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棉花都有些硬了,但是村里的人都是这么过的,谁家都一样,就连没啥负担的李桂花家也是这样的,棉花难弄。
陈氏听完当即就过去叫人了,两口子都弄了起来,“老二媳妇,给老三煮碗面条,中午不是擀的面条没下完吗?”
李月娥穿好衣服就直接进了厨房。
陈有刚知道陈有功回来了,自然也从床上起来了。
“老三,这棉花很难弄吧。”
陈有功嘿嘿笑了一下,想着今个说的事情。
“二哥,我还有件事情跟你说一下,你愿意去学车吗?”
陈有刚瞪大了眼睛,“你说啥,学啥车?”
“就是货车,这是那年跟我一起遇到事情的货车师傅,这几年我们也都有联系,平时没事也都聚聚,他到年龄了,要退下来,他的工作可以自己决定给谁,这不他没儿女,一辈子也没结婚,就问问我来着。”
陈有功把大致的情况说一下,货车司机前些年也不太平,毕竟一些偏僻的地方还是不安全,再加上一些开车的问题,而且一走就一两个月不进家,但是货车司机的收入高啊,所以他才会连夜就回来的,自家先想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