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雯慧切了肉丝、胡萝卜丝炒了个鱼香肉丝,两天鲫鱼跟豆腐一起炖汤,另炒了份白菜,婆媳两的午饭就做好了。
陈美凤没想到儿媳真会做饭,尝过后味道竟然不差,特别是那豆腐汤,熬的汤底雪白,自己还做不出那味呢。
她看着桌对面的儿媳,觉得儿媳这两天变化挺大,不过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她心里对儿子婚姻的担忧也少了些。
“锅里还有半锅汤,留着你爸晚上回来喝,他要是知道是你做的肯定高兴。”
“你们要是喜欢我以后就常做。”
“喜欢,做父母的哪有不喜欢子女做的饭,不过你工作辛苦,不像我已经退休了,正是发挥余热的时候。”
“其实退休生活也能很精彩,我听说很多退休的叔叔阿姨会组织一些活动,有合适的你也可以去参加,不用惦记家里,做饭做家务这些我都会。”
陈美凤之前在机关工作,退休后给女儿李玉敏带了一段时间的孩子,李翰东跟苏雯慧结婚后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一日三餐照顾苏雯慧的生活,没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
以前的苏雯慧并不关心公婆如何生活的,但重活一世,她已经不是那个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人。
公公婆婆并不欠她,反而是自己亏欠了他们很多。
吃过饭后苏雯慧接着写,先把昨晚写的内容检查一遍,需要修改的在纸上修改,梳理好接下去的内容,把一些重要的灵感和要点记下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往下续写的时候能省好些力气。
整整一个下午,她思想高度集中,工作效率也很惊人,又一个万字结束了,揉着发酸的肩膀,她决定晚上暂停,明天去报社后把写好的稿子给负责专栏的编辑张书鑫看看,他说可以就接着写,不合适再进行修改。
虽然这篇不一定在本单位报纸发表,但作为报社的一员,她肯定会优先考虑江城晚报。
傍晚的时候李淮山从单位回来,陈美凤就高兴的跟他说了儿媳中午做饭的事。
“味道还不错,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以前还不会呢。”
“可能是回娘家的时候学的。”
“我也这么想,看来她还是有心往好了过的,昨天不是还给翰东写信了吗?”
“她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大毛病没有,咱们做长辈的多包容一些就行,翰东在部队不容易,我们不能给他添乱。”
“这还用你说?我是那种虐待媳妇的恶婆婆吗?”
“好好,我说错了,你做的很好,该注意的人是我。”
“我把中午的鱼汤热给你喝,等会儿吃饭的时候多夸几句。”
“那是肯定的,就是不好吃我也能夸出朵花来。”
“怎么,还光荣上了?不就会掉书袋吗,看把你能的。”
等李淮山做了个讨饶的动作,陈美凤也就停住不说,笑着往厨房去了。
————
苏雯慧站在报社大门前,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模样,曾经以为自己已经遗忘的回忆触景生情般的涌现出来,在这栋楼里,她从毕业开始,经历了七年的学习、打磨,离婚后才辞职创业。
正发着呆,突然有人拍上了她的肩膀。
“没睡醒啊,站门口干什么呢?”
她回头一看,说话的是同组的编辑丁蕊,她们两关系一直很好,即便她离开报社跟丁蕊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还有一点,当初自己坚持跟李翰东离婚时,丁蕊劝她不要离,说李翰东为人正派,有前途,对苏雯慧有感情,放弃了这个人她以后一定会后悔。
当时苏雯慧听不进,后来的一切果然被丁蕊说中了,离婚后再也没能碰上他那样纯粹对自己好的人。
回想起那些,苏雯慧看着丁蕊年轻的面容,笑着挽起了她的手,“这不是在等你吗,走,我们一起进去。”
丁蕊也笑着跟她一块往里走,嘴上却不停跟她怼着。
“少来,你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到,你就是在发呆。”
苏雯慧目前的工作是对稿、审稿,一到办公室就投入到了一天的工作中,连的事都没时间问,直到中午吃过饭后才去另一个办公室找了张书鑫。
当苏雯慧说明来意后,张书鑫一脸的不可置信,接过稿子问,“你写的?”
“恩,张编你看行不行,顺便再给我提点意见呗。”
张书鑫起初并不在意,觉得张雯慧就是胡闹着玩,作为负责专栏的编辑,他最清楚写的困难,不是谁想写就能写的,要是随便谁都能上,他也犯不着整天催着那些作者交稿了,催的早生华发,恨不得自己有那个本事替他们写了才清净。
但苏雯慧人已经找来了,一个报社的同事,总要给些面子,不能当面把稿子放一边吧,于是耐着性子低头看了起来,谁知道这一看就看入迷了,两万字的内容,凭他的速度,不过十来分钟的事,但他已然被故事里的人物吸引住了。
看完最后一句还想接着往下翻,发现下一页纸是空的,意犹未尽的问,“还有呢?不会就这么点吧?”
“张编,我花两天时间写的,先拿过来给你看,如果不行我就不写了。”
张书鑫已经没了起初的随意应付,高兴的站起来将稿子还给苏雯慧,生怕苏雯慧真不写了一样。
“这个故事不错,人物挺出彩的,矛盾、悬念也丰富,只要你写到十万字,都是这个水准的话我就给你安排连载,但事先说好,不能拖稿,每天都得更新五千字,最好来个上中下三卷,只要市场反响好,咱们完全可以出版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