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70页
    第203章
    果然跟顾学章预料的一般, 黄永贵直言不讳,说有好几个厂子来挖他,自己说总比老板从别人嘴里听说更好。反正他坦坦荡荡, 表示绝不会离开大河厂,以后哪怕是大河厂倒闭了, 顾家干啥,他就跟着干啥。
    老爷子说得眼眶泛红, 要不是顾家三口, 他还在广州沦落街头呢。这份恩情,就是别人免费送他一个厂,十个厂也不会动摇的。
    崔绿真后悔自己小人之心了,忙诚恳的道歉,又承诺等开春后安排厂里职工们出去旅游一趟。
    自从《庐山恋》火了后,中华大地上开始出现“旅游”这个词, 引发了一阵旅游热潮,尤其庐山风景区,那个热门哟!黄家人听了都非常高兴,直夸绿真关心员工, 给大家创造福利。
    其他工人听说,本来就不想走的, 心更稳了。
    原本有点动摇的,也不想走了, 为了稳定, 也为了好福利,去其他厂福利不可能跟得上。
    初八开工的时候发现,走掉的都是那几个平时就三心二意的,真正做事踏实, 吃苦耐劳的还在,倒也不算损失。甚至绿真又以人手短缺为由,重新招了一批二十名工人,将皮革厂规模扩大到五十人,加上崔顾几家人在里头,现在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工厂啦!
    她这么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招兵买马,大人们不是很能理解,背后悄悄问崔老太,“绿真是不是太大手笔了?”
    崔老太早得了孙女的嘱咐,“放心,她有主意。”
    “这孩子,有啥也该跟咱们说说,不声不响招这么多人,一个月光工资就多开出去好几千……”
    “呸!滚一边儿去,还有脸提几千块,你要不回来那两万咋不说呢?”崔老太给刘惠脸上啐了一口。
    刘惠只好讪讪的住嘴,要不是幺妹,她这八万还要不回来呢。她也不是不识好歹,只是一时嘴快,不会说话,每次不说话还好好的,一张口就让婆婆抓狂。
    崔绿真现在要搞的就是规模效应,既然大河口乡开起这么多皮革厂,大河厂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能让客户记得住的“点”。
    是,他们是上过报纸和电视,在国内都算小有名气。可名声这东西,如果不加以巩固的话,很快就会消耗掉,而继续上电视?大家都不会愿意花这钱,不如来点实际的。
    扩大规模,让大河成为全市最大的皮革厂,产量最大,占地面积最大,工人数目最多,让别人一提起皮革厂就想到他们家,这就是崔绿真的目的。
    她已经跟黄永贵商量过,也征求过外公的意见,为了这事她忙得脚不沾地,胡峻想来好好看看她,结果也没见上几面,他也被导师匆匆叫回北京。
    首先要再买几块地,把厂房盖上,甭管用不用得上,哪怕当仓库,也要“占着茅坑”。正好原来厂子周围一片责任田都是同一家人的,买过来也划算,用不了多少钱。
    这事崔建国出面,跟农田主人约好,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来家里签合同,顺便请那一家子吃顿饭,大伯舍不得出去外头下馆子,鸡鸭鱼肉买回来,家里七八个女人整治一桌饭菜不在话下。
    喝到酒酣耳热的时候,门口大马路忽然闹哄哄的,小汤圆端着碗,里头是堆成小山一样的饭菜,哒哒哒跑出去看热闹。
    “哎哟你慢点儿,别把碗摔了。”老太太急得在后头大喊,“明明跟绿真最像,却没绿真懂事,她姐有她这么大的时候,做啥都稳稳的,哪里用大人追屁股后头跑呢?”
    正说着,小丫头又端着碗跌跌撞撞跑进来,“奶,奶,我春苗姐回来啦!”
    “春苗?不是才去深圳吗?”
    众人都觉着奇怪,才过去复工没几天,又回来干啥?
    “还有,还有个大哥哥,还有小轿车,红旗牌哒!”
    “哟,你还知道红旗牌呢?又是跟着你姐学的吧?”大家都逗她玩儿,压根没把“大哥哥”听心里去,估计是春苗同学或者老乡什么的。
    只有崔绿真,忽然心头一动,忽然想到什么,赶紧拉了拉妈妈,让她去多准备几副碗筷。
    果然,没一会儿,一群人来到大门口,最前头的是一对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女,西装配洋装,脚下的皮鞋锃亮,那阿姨耳朵上还戴着两颗温润明亮的白色珍珠,脖子上也是配套的珍珠项链,还系着一条粉蓝色的丝巾,歪歪的打个结……洋气极了!
    春苗和一个高个子男人走在后面,提着满手的礼品,“叔叔阿姨,这就是我四婶家。”
    中年男女不急着进门,只是站在门口客气的笑笑,对着院里二三十号农民点点头。
    又不去哪儿,大人们都只穿着家常的解放装,裤腿卷得高高的,有的穿拖鞋,有的趿着鞋帮,头发也是长的长,短的短,男人们耳后还别着半根舍不得吸的纸烟……可不就地道的农民形象嘛?
    关键崔老头和顾老头,不爱上桌跟年轻人一起吃,就各自端着碗,蹲在地上,头颅低垂,露出一段又黑又红的饱经风霜的脖颈,脚面前还吐了一堆鸡骨头鱼骨头,准备待会儿赏黑狼的。
    两个中年人没想到,看见的会是这样一幅画面,不是说春苗家条件好,干个体开厂子的吗?不是说她四婶后嫁的男人是阳城市市长吗?要不是春苗主动介绍,他们简直怀疑进错了院子!
    幸好女人们反应快,赶紧起身,十分客气的请他们进来,又是让位子,又是递碗筷。这对中年人这才和善的笑笑,先给四位老人打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