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0页
    终于得出结论,哎呦,我小孙女累,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明儿起早收奶豆腐时,就买回一些鸡蛋送三儿家。
    你说错眼间,孩子竟干了这么些活。
    ……
    而宋茯苓之所以如此认干,像个小仓鼠一样,带着一群孩子不停地往家倒动各种吃食,想尽一切办法存储多种多样的吃的。
    一是觉得这里的孩子,真的是吃不上什么。
    听起来这么多样式似乎挺好。
    可有些野果子之类的,过了果实成熟期就没了。
    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和大人们吃的一样,没有什么零嘴。
    看到小娃子们只因分到一小块糖饼、分得一勺她煮的酸甜果子就能围着她欢呼到像过年。珍惜到将勺子舔的干干净净,拿糖饼的小手也吸溜到再没甜味才算拉倒。
    每每看到这一幕,她就想再多存些,这样以后孩子们吃的花样越多,笑容就会越多。
    二是,宋茯苓自己也很珍惜现在的日子。
    虽然和现代比,简直没法比。
    要是回忆现代生活,会感觉自己在这里好苦,太不容易了,能哭出声。
    但是和这里的人对比,在这种世道的大背景下,即便老爸每次送货回来很少讲外面过的如何,宋茯苓也能猜到,任家村目前被称为世外桃源一点儿也不为过。
    她是因为有一个好爸爸,强大的老爸,所以才能过上如此安稳的生活。
    奉天城。
    宋福生今日进城是一品轩酒楼陈东家终于有信了,回来了。
    说起老陈,这老小子听到征兵的消息就跑回祖籍老家。
    老陈家里孩子都小,最大的跟米寿差不多,按规定应是交粮抵一个名额,另一个名额是老陈自己。
    给陈东家吓完了,交粮没问题啊,掉脑袋的事,交啥都没问题,做这么多年生意不差钱。
    差在自己绝对绝对不能被征,就跑了。
    得说甭管啥年月有钱也能使鬼推磨,也多亏他的籍贯没落在奉天城。
    回了祖籍老家,托人寻办理户籍的管事,将他买来的两名汉子抵了自家两位被征名额。
    不买俩不行,老陈怕不保险,怕到时候征兵的衙役难为他说:“你家本就该去两位,既然你闲着,不许交粮,你也去吧。”
    两位二十多岁的汉子,加一起花了五十两银钱。
    这就是他们往后的卖命钱。
    用老陈此刻和宋福生说的:“我已经很厚道了,我那兄弟才给一个人只值十五两银的粮食。”
    下面各城,越偏的地方,抢着寻替人卖命活计的汉子就越多。
    他们不要银钱,要粮食。
    担心走后,家里老娘、婆娘、娃子饿死。
    老陈倒是给改户籍的管事,塞了三百两银钱的好处费。
    “就这,都是我那兄弟与他熟才收,要不然别说三百两,五百两也没地方送啊。我想送,人家敢收吗?”
    可说着说着,望着宋福生的脸,陈东家又忽然心疼了起来。
    悔的不行,一拍大腿道:“你说我怎么就不等等你给口信。说白了,我呀,还是对你不足够了解。还是小看你了,怨我!”
    气的没法:“兄弟,我要晓得你都能办成这样的大事了,我将这几百两给你好不好?那俩汉子将来回来,我还要再花银钱给他俩户籍起出去,别哪日我突然没了,再说不清分抢我家产。你说这劲费的,全办完,还要再花些银两。”
    宋福生安抚他:“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行啦,对了,你说什么门面?”
    陈东家领着宋福生去了后面一条街。
    离中街已经很近了。
    “看见没?挺大吧,他家要干不下去了。要价四百两银。”
    陈东家冲宋福生眨了下眼:“我就是让你看看,相中了没?相中我帮你盯着,要是有人买,我就帮你抢下来。要是没人,咱们也等。再过段日子,他家就得自个主动降价,三百五,三百……”
    第四百八十二章 小道消息(一更)
    宋福生之前有拜托一品轩掌柜的,帮他留意价银合适的门面。
    那时候老陈不在。
    掌柜的也一直没给信儿,就将买门面这事搁置了。
    没想到陈东家才回来就帮他寻到。
    俩人没有进去打听,倒是围着这门面外围好顿转悠。
    初步估计,不算后面两间挺规整的小仓房,只前面就能有二百多平方。
    “东家?”
    宋福生正扭头与老陈说话,就感觉有人在喊他们。
    本以为是喊陈东家的,转回身一看,竟是叫他。
    这不是那位在点心店的说书先生嘛。
    那时,接手他说话本子的活,照猫画虎的讲,讲的还行。
    怎么眼下造成了这样?
    “东家,有些日子不见了,您还好吗?”
    “还好。倒是你,这是?”
    说书先生苦着脸告诉宋福生:
    他一共有四子,家里能干活的两子已被征走。
    剩下俩还年幼。
    说不了书了,各地茶馆早在封城那阵就关闭,他从过年一直到眼下就没挣过嚼用。
    雪上加霜,平日里能干活挣钱的俩儿子离开,他就病了一场,身子骨从那开始就有些不中用,干重活干不动。再加上买粮,已给家里存项彻底花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