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31页
    因为出过事儿,那件事还是发生在好些年前。
    听说万老大有位得力手下,在乡下相中一名小媳妇的美貌,硬是给人家污糟了,小妇人被污后转回头上吊。
    那小妇人的男人从很远的地方走了来,声泪俱下就敲这县衙的鼓状告,结果被上上任的知县大人先打五十大板。
    理由说是状告上级,门口的两块石头上刻着呢,越诉仗五十,诬告加三等。
    问那名汉子:“你还告吗?”
    那名汉子说,告。
    汉子被打后,口吐鲜血就趴在眼下这官衙里陈述详情,听的他们这些围观百姓至今记忆犹新,气愤不已。
    就在他们期待着上上任知县,能让那名汉子豁出被打死也要个说法给予公道时,十日后,县衙忽然贴出告示。
    大致意思不了了之,说是那名汉子身体不行,五十大板后已病死在羁候所。原告已死,此案已结。
    他们小老百姓,不知晓是不是真的病死,但是打那之后就知晓,能不告状就不告状。
    那知县老爷,他不是青天。
    所以说,万家老大那手下的差役都敢如此为非作歹,更不用说万家人了。
    万老大的小妾听说都海了去。
    此时,堂下,外面的围观百姓越来越多,站的是里三层外三层。
    有王忠玉敲锣挨条街通告的原因。
    王忠玉是听宋福生升堂前嘱咐的。
    他说,知县口谕,审案,每家壮汉都要去旁听。
    更有百姓们奔走相告的原因。
    大家伙当然要来啦。
    百姓们就想亲眼看看,这名年轻知县到底是不是青天大老爷,到底敢不敢办万家。
    与此同时,堂下的抢劫犯们还在纷纷像人证般阐述着,告知被大人正法的两位领头私下与他们讲过,万家不好找上门要保护费,万家还想要点脸还想要点钱,就想出这一招。
    让他们在大树坡两面县衙都不好管辖的地方收银钱。
    这样的话,即使外地客商吃了哑巴亏也没办法,外地人耽搁不起。
    然后,所抢一半银钱都要给予万家,再去掉头领的钱,实际上到不了他们手里几个银钱。
    说他们是抢劫犯,不如说他们是打手。
    如若大人非说他们是强盗,那他们也是胁从犯,重办要先重办万禀义。
    而这些话,百姓们不知,全是福生示意富贵在押这些人时提点过的。
    富贵告诉这些没文化的,本朝律令,虽不随便判斩刑。
    (正打仗,新皇登基,一切都在新建。在皇上眼中,人命是财富,送犯人去种地,去前线当炮灰,去永远当挑夫也不轻易判砍头)
    但是对强盗犯是很严格的,有分档。
    群盗中的主犯,律令规定,流刑,这辈子都不能再回家乡。且依率禁锢,禁的可不仅指流放者,还有被流放的家人,禁九族以内,子孙三代不准为官。
    三代啊。
    对古代人来讲,宁可自己立即被砍头都不想子子孙孙没个希望。
    所以堂下的这些人,当然要争取做胁从犯啦。别说万禀义真是他们的幕后老大,就算不是,他们眼下也要死咬,争取被宽大处理。
    哪怕最后被判流刑,哪怕这辈子当犯人死在外面了,也别加最后那条禁锢子孙三代。
    这些人被暂时带下去。
    换新的人证跪在堂下。
    两位死去抢劫犯的妻子,两名妇人哭着说,“大人,他再千该万死,但他是受万大人的挑唆啊,他是给万大人干活。”
    另一个妇人也作证,说是万大人去她家里吃过酒,收下夫君劫道的银钱,她亲眼看见过。
    这俩可是当娘的,没空悲伤夫君的死,要先保住不能将主犯的帽子扣在死去的夫君头上,这样才能不坑了自个的孩儿。
    宋福生惊堂木响,“万禀义就万禀义,他不是万大人了。”
    他要还是官吏的身份,你们这些人都要先挨五十大板。
    围观的百姓们,再次对新知县惊叹。
    鱼肉百姓多年的万老大,说撤就撤啦?
    或许,他们可以对新知县有些期待。
    县丞一愣。
    堂下的秦主簿却反应迅速,立马开始书写撤掉万禀义巡检的文书。
    目前,本朝各县的巡检在宋福生眼中就是个聘用制,相当于县里民兵队队长。
    只不过这队长都是地头蛇,又不像做官的有升有降几年就会被调走,所以长此以往,有的县令居然支使不动坐地炮。
    哼,可惜摊上了他宋福生。
    坐地炮咋了。
    老子用地雷给你轰开。
    “押万禀义。”原告审完审被告。
    在衙役们去羁候所带万老大时,宋福生从官袖里抿出一张字条。
    只看,字条上是宋茯苓的笔迹。
    上面写有本朝律令的许多罪名。
    总之,凡是宋茯苓认为爹等会儿会用到的,她都给写上。
    茯苓也不想干这活,但没招,她爹不翻书。
    另外,宋茯苓还写有一条仨叹号的提醒:
    请注意,刑讯逼供是合法的,合法的用刑工具:竹板,夹棍,鞭笞。
    宋福生用手指敲敲桌子:唔,夹棍不错。
    第七百六十四章 我太难了(两章合一)
    “堂下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