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正要关上圈门的时候,她的余光扫到了干稻草上的一道白影,她不由得定睛一看,顿时兴奋得跳起来。
“嗷!”这一兴奋,忘记自己蹲在仓底下,头立即撞在仓板上,磕出了一个大青包。
“哎哟,这怎么磕了,注意一些。”顾婆子在井边洗手,连忙讲道。
顾乔揉着头顶的包从仓底退了出来,两只眼睛眼泪汪汪,却又忍不住激动,急忙喊道:“奶奶,鸭子生蛋啦,生蛋啦!”
“真的!”顾婆子也是一惊,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顾乔连忙同她一起将头探进仓底,两人就着关鸭子的小门挤做一堆,顾乔忙伸手给她指道:“您看,就在右边,中间那里,是不是蛋?是不是?”
顾婆子定睛一看,干稻草上果然卧着一枚椭圆形的绿壳蛋。
“呀,奶奶,这边也有一枚!”顾乔又喊道。
两祖孙蹲在仓底,艰难地望向鸭子窝,这才发现,竟然一共有三枚鸭蛋。
“吃饭了,你们在干什么呢?”梅姑在灶房门口喊道。
“咚”的一声,顾乔和顾婆子扭头的时候,两人同时撞上了仓板。
祖孙俩一起捂着头,然后面面相觑,随后不约而同的哈哈笑了起来。
“哟,这怎么撞到了,小心些!”梅氏连忙喊道。
顾婆子和顾乔这才从仓底退了出来,顾乔更是忍不住欢喜要与她娘分享,“娘!鸭子生蛋了,三枚、三枚呢!”
这不,梅氏也迈着小步,急匆匆地赶来看了。
顾乔又陪着梅氏瞧了一回鸭蛋。
梅氏和顾乔退出来的时候有顾婆子从旁提醒,好歹没有再磕到仓板,三人这才开开心心地去井边打水洗手,然后回了灶房。
今日梅氏炒了一个茄子、煮了一个老南瓜,顾乔吃得喷香。
她们家可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顾乔吃饭的时候忍不住问:“奶奶,鸭子的蛋在仓底,咱们够不着,得做个什么工具把蛋扒出来呢?”
“这还不简单,回头弄一根竹竿,再在顶端用竹条折一个弯钩,就好扒蛋了。”顾婆子答道。
她是竹艺编织的一把好手,家里用的竹篮、箩筐、背篓、撮箕、簸箕、晒席……只要是和竹子有关的,通通都来自于顾婆子这一双巧手。
而顾乔发现,不单她奶奶,这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这门手艺。
也是,都穷成这样子了,若是这些家什还要花钱去买,那还怎么活得下去?
“欸,对了奶奶,你看咱们家养鸭子,就它们小的那一个月需要来回赶,后来大了就不用管了,鸭子又会自己找食,喂到现在还能生蛋,这村里怎么就没有别人买鸭子来喂呢?”顾乔突然疑惑起来,“而且不单鸭子,喂鸡、鹅的人家也没有。”
顾婆子听到这话,不禁笑了,夹了一筷子茄子放到她碗里,“怎么,这问题都想不通?”
顾乔皱眉,“养鸭子除了前期投入,后期基本上不用管,为——”
她的话音突然卡住了,随后恍然大悟,对啊,前期投入!
她忍不住嘀咕:“不是每家都有金簪的!可也不对啊,买鸭子花了五十文,应该还是有人家能够拿出来的啊?比如族老家……”
“吃饭吃饭。”顾婆子敲了敲碗。
顾乔这才低头扒饭,但是还是忍不住琢磨。
顾婆子见状摇了摇头,“村里就只有咱们和四姑祖是畸零户,其他人家就是有这个银钱,也得留着买米粮,不然过不到这个秋天。你看看沈昭,上次吃了四碗饭,成年男子的饭量更大,别人家的钱都得买粮。”
“那族老家呢?”
第72章 热闹秋收,生的希望(二更)
“族老家就算有钱,也不会买,不然大家朝他借钱买粮,他是借还是不借?”
顾乔恍然大悟,族老这是怕老虎借羊,有借无还呢!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也得有咱们家巧儿的运气啊,得去了城里就能碰上卖鸭子的。咱们家赶鸭子的时候,田里还没种粮,方便鸭子认路。后来再买的,鸭子可就不好管咯。”
顾乔点头,不禁偷笑,原来养个鸭子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呢?
“鸡、鹅就更好解释了,鸭子这不用管口粮的,大家都不养,何况鸡、鹅,就是要养,也是翻年的事情了。”
顾乔这才点头,哦了一声。
“对了,你养鱼的那块田,因为是晚稻,所以还没放田水,但过两天肯定要放田水才好打谷,你看看这事怎么处理?”顾婆子朝顾乔问道。
她这是拿顾乔当大人了,所以才不是直接给顾乔拿主意,而是与她商量、听她意见。
顾乔咬了咬筷子头,这事确实挺困扰她的。
她家早稻田里的水早就提前排放干净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田泥硬化,人能平稳地站在田泥上面,脚不至于陷入泥中,利于田间收获和颗粒归仓。
再过几天,晚稻田的水也该放了,那她的鱼可怎么办呢?
“有了!”突然,她眼睛一亮,“奶奶,我们家第一块稻田收割完了,我就重新蓄水,然后将鱼挪到新的田里,成吗?”
“可以。”顾婆子点头。
“奶奶,您都想好了,还故意考我。”顾乔瞅见顾婆子那气定神闲的模样,就知道她早有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