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就是如此,有地就能过上好日子,若是赁别人的地来种,就算碰上大丰年,扣除地租,到手的粮食也就堪堪够果腹。
任谁来说,老魏家也就三亩薄田,等以后杨婆子老了,两兄弟再一分家,每人也就一亩半。
是不至于会饿死,可有银钱在手,不是应该赶紧置办一亩地吗?最上等的水田兴许买不到,那也可以先买一亩中等田种着。
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这样的,靠的就是扣扣索索的攒钱置地,存钱给儿子娶媳妇。
结果呢?
老魏家办了一次席,这个花费倒是不算大,考虑到他们孤儿寡母的确是受了不少亲朋的恩惠,发达了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可后续的做法,却让村里人很是看不懂。
修房子。
据说是家里的房子很久没修了,门窗都损坏了,冬天透风。
道理是说得通的,可魏大牛娶媳妇之前是修过一次房子的,当然是小修,再将墙壁刷了一下,毕竟新房还是要稍微布置一下的。
就算不提四五年的事儿,修房子对吧?那有必要将门窗全部换新吗?屋顶也要修?倒不是漏雨,说是怕冬天下雪把屋顶给压塌了。
单单修了房子还不算,老魏家又开始做棉被、棉衣、棉裤、棉鞋了!
用的是先前魏家哥俩从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其实他俩还买了不少棉花,只是先前压在下边了,没瞧见。这不,其他事儿都做完了,他们就开始找人缝衣裳被褥了。
之所以找人帮忙,是因为小杨氏不善女红,她是家里的小闺女,小时候有当娘的做事,略大一些她嫂子就进门了。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拿不了针线,可她想起来了……
“当初是咋说的?怀孕以后我不干活儿的!”
不干就不干呗,杨冬燕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拿了一块料子就跑去隔壁找魏大嫂,回头她就带着侄儿媳妇过来做针线了。
魏大嫂还对杨冬燕进行了灵魂拷问:“你就这么惯着她?说不干活就不干活,家里的事儿不管,这连针线都拿不了?她是怀了个孩子,不是怀了个金蛋啊!”
“她要是会干,你就没这块料子了,县城里买的细棉布呢,做衣服可舒服了。”
好的,没问题了。
告辞!
如果说,修房子、做衣裳被褥还算是正事,那么之后老魏家的做法,就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大牛啊,你买羊干啥?你家打算养羊了?那也该买小羊羔啊!”
“二牛媳妇想吃烤羊肉。”
“窝头他娘,你这也太宠窝头了吧?谁家买饴糖是买一坛子的?让我瞧瞧……你还买了花生糖?这是冬瓜糖?”
“二牛媳妇想吃小零嘴儿。”
村里人:……
就有人忍不住找上了魏二牛,让他管管他媳妇,太不像话了,就算孕妇金贵,那也没作成这样的。
魏二牛挠头:“我媳妇……她也挺不容易的。”
她还不容易???
行叭,这么作天作地的是挺不容易的。
一般人都作不成这样!
第021章
是挺不容易的。
那么多口锅呢, 一个两个的往身上背,可不是挺不容易的吗?
哪怕家里发了一笔小财,说实在的, 那也经不起这般挥霍。村里人还仅仅只是嘴上叨逼几句,不至于直白的问到人家面前。
亲朋里头本来是可以劝的, 可有句话叫做,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前次老魏家办席,他们吃得太高兴了,之后魏家采买了一堆东西,或多或少都是沾了光了。
就连平日里关系最为亲近的魏大嫂,也只是在询问了一番后,就此偃旗息鼓。
早二十年前就分了家,折腾啥呢?
如此这般,老魏家就过起了天天吃鸡的好日子。
将做被褥棉衣的事情交给隔房侄媳妇后,杨冬燕跟方氏这对婆媳俩, 开始琢磨起了家里还能添置什么东西。
还真别说, 在这一点上, 方氏要比杨冬燕有经验多了。
这也没法子,杨冬燕已经太久太久没管家了。
真要算起来, 老王爷过世后, 她是彻底撂开手不管了。可就算老王爷还在世时,因为是有大管家、管事嬷嬷等帮衬着, 实际上她要做的事情也就是看看账本。
可惜她不认识字,看不懂账本,所以这些事儿都是交给王妃处理的,她只是得闲了问几句, 听管事嬷嬷说一下大致情况。
而眼下,杨冬燕只恨不得能重新推翻房子盖新屋,但那是不可能的。
乡下地头盖新屋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那不是今个儿一拍脑门,明个儿就能招人过来干活的。确切的说,哪怕真的想盖新屋,那至少也得提前半年时间,先将要用的材料给准备好了。
横梁要上山砍,砍来的木头不能直接使用,得晾着等木头干透了。若是想盖青砖瓦屋,那还得提前跟砖窑那头打好招呼,定下要买的砖和瓦的数量……
当然,要是只想盖泥墙稻草顶的屋子,倒是简单多了。可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折腾啥呢?老房子就挺好的。
再一个,乡下盖房子是比城里要便宜,可那也不是区区十两银子就能盖好的。在自家有地的情况下,勉强倒是能盖个两三间,可那样一来……
还不如继续住老房子!
杨冬燕只能跟方氏商量,花钱的事情还能暂缓缓,记得先想一个新的借口,好让魏家哥俩下回还带钱出门打零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