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跟安平王世子说,反正你小时候喜欢刘侾,想娶他当媳妇,不如娶他妹子,他妹子比他还好看!”杨冬燕斩钉截铁的道。
噢,懂了。
王妃和刘二太太同时恍然大悟。
原来啊,安平王世子是个单纯只看脸的色胚。
作者有话要说:
#安平王世子风评被害#
第134章
却说当年, 安平王世子刚从边疆回到南陵郡不久,就得到了圣上的口谕,让他亲自带领一队人马, 火速赶往北方济康郡。
安平王世子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这般重任, 除了多年以来在边疆战绩斐然得到了圣上的信任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离开南陵郡太多年了。莫说那些后起的家族,便是原就同气连枝的另外三家,交情其实也不剩下多少了。
只有他才能不管不顾的将所有涉案人员一一拿下,至于那些人是否有罪,自然另有他人来判断,但起码在捉拿案犯这一关里,他可以保证无人逃脱。
可饶是他离开南陵郡太多年了,也知道蒋家代表着什么。八大世家才是真正的同气连枝,几百年来的交情不是所谓的同袍交情能比较的。甚至于,这都跟所谓的交情无关了, 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纠葛。
但他还是亦如反顾的前往了济康郡……
最终的结局是好的, 那个自称是蒋氏后人的蒋郡守, 实则跟蒋家并无太大关联,不过就是个狐假虎威的混蛋玩意儿。可在经历过那一次事件后, 安平王府上下也开始警惕起来了。
开国功臣四大异姓郡王里, 有三家已经逐渐失去了兵权,像排行最末的永平王府, 更是在军中彻底的失去了话语权,其他两家就算略好一些,但其实也差不多的。试想想,身为大将, 手头却无兵权,那跟被拔了牙的猛虎有何区别?
只剩下他们一家了……
安平郡王本人尚在边疆,但在世子回来之前,父子二人却也曾促膝长谈过。
有句话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话听着是非常残酷,却无疑是真理。
本来,安平王世子只是作为一个聆听者,哪怕他本人相当得尊重他爹,可讲道理,光听并不能说明什么,很多事情除非本人亲自经历一番,不然别人说破天都是没用的。
跟态度无关,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一种心境吧。
好在,因为蒋郡守那件事儿,安平王世子就算不能完全体会自家的处境,却也多少有了明悟。
他本来就在考虑自己的亲事问题,圣上的三公主在当时并未许人,但已经明确的告知会留在南陵郡。他最担心的就是被迫尚公主,哪怕按理说,身为公主是不可能嫁给王爷世子的,可别忘了,他家是异姓郡王,哪怕本朝并无这样的先例,但在早先,四大异姓郡王中的另外一家却是娶了圣上的侄女。
即郡王世子娶了皇室郡王所出的郡主。
也就是说,安平王世子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跟其他人家不同,他一点儿也不想同皇室沾边,尤其他本身就是能够承袭爵位的世子,尚公主……
这非荣耀,而是负担。
要不怎么说是赶了巧了呢?就在恰好他需要有件事儿磨砺自己时,济康郡出事了。等他去了济康郡,处理完毕那些事情后,又碰巧遇上了曾经在杨老太君跟前伺候过的人,还提到了刘侾,提到了刘家嫡女……
四大异姓郡王之间关系是不如那几个世家大族,毕竟几百年的交集不是说着玩儿的。但甭管怎么说,哪怕几位老王爷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彼此之间总归是有交情的。
只这般,安平王世子一回到南陵郡,第一时间就请了他婶娘代为相看。他在意的倒不是刘韵的相貌身段,而是想知道刘韵此人是不是那种会全身心投入到情爱之中的人。
成为安平王府的世子妃,她可以不需要外在,但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至于拿杨老太君在世时说过的话当成借口,这还真不是纯粹的借口。安平王府的徐老太君年事已高,整个人也是糊里糊涂的,但偶尔也是会清醒的。在她清醒时,没少嘀咕嫡长孙的亲事问题,也曾提过她和她的手帕交那些玩笑话。
大概就是,我俩要是将来一个生儿子一个生闺女,就结为儿女亲家。
结果这俩全生的是儿子,倒有女儿,却是庶出的。兴许男子不会太在意这个事儿,大不了可以选择庶出联姻。但两位老太妃却是心有芥蒂的,这儿女联姻要是扯到庶出上头去,这到底是喜事一桩,还是故意恶心人的?
等到了孙子辈儿,刘韵就是杨冬燕的嫡长孙女,虽然是二房的,那问题也不大。
而安平王府那头,王妃很早就过世了,王爷又常年驻守边疆,倒是有二房陪伴左右,可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鬼了,二房没闺女,嫡出庶出都没有。
反正硬要扯到两家联姻还是很容易的,徐老太君也是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当然是在她清醒的时候,她觉得为了嫡长孙的终身大事,坑一把曾经的手帕交又怎样呢?大不了等她下去了,亲自给人道歉呗!
——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哪怕她今个儿真的下去了,也见不到杨冬燕的。
本来是一桩特别严肃权衡再三的联姻,万万没想到,从杨冬燕这头一过,愣是变成了单纯的见色起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