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浑不在意:他真心喜欢颖儿。和颖儿有缘无分他也只觉得遗憾和惋惜,不可能为此闹腾出什么大事来。娶不到颖儿,还不是有办法和承文侯绑在一起。
老嬷嬷看出太子不以为意继续轻声道:“恕老奴僭越,殿下若是亲眼见着陛下与王夫人如何相处……这才是天子柔情。若非如此,娘娘何必把王夫人放在心上,不惜亲自劝说太后暗中出力。”
太子眉头立时紧皱,“不是先帝乱点鸳鸯谱?”
老嬷嬷严肃道:“先帝指婚是挺随性,但给儿子选人总是要问一问儿子亲娘。”
太子坐在椅子上半晌没言语。他就想知道父皇对王夫人执念有多深……父皇知道真相后会不会迁怒……父皇太难以捉摸了!
一见这表情就知道太子自己把自己吓到了,老嬷嬷心中安慰:殿下懂得敬畏就好,不想皇后一意孤行,认定不得宠全是因为她没孩子,所以她要想办法把陛下哄到坤宁宫,再用秘药……到时候陛下不认都不行。
她都懒得再劝,横竖陛下不会上当,也不怕皇后真惹出什么大乱子来,因为皇后没这个本事。
老嬷嬷略等了等才出言提醒,“王夫人与承文侯成婚后时常往宫里来拜见,陛下和承文侯也一如既往君臣相得。陛下不是耽于儿女情长之人。”
没错。
太子心说姜还是老的辣,差点让老人家给忽悠着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他体会着了。
老嬷嬷自觉也没几年好活,所以全无隐瞒,每天都为太子讲点旧事。
而太子每天在面无表情的父皇眼皮子底下旁听站班,回到东宫老嬷嬷的故事缓解了他不少压力——原来他祖父他父亲在登基之前同样有忐忑不安的一段日子。
不过故事听多了,值守的内侍和宫女也不再像最开始那么精心,而东宫本来探子就不少。
皇帝派到东宫的内侍听了好久的故事,才小心翼翼地总结了一下,写成密信呈了上去。
而总觉得坤宁宫这边会给她惊喜的淑妃盯了一阵子皇后,才意识到“宝藏”让太子请去了东宫。
淑妃之前算计过太子和姬四郎,即使顺藤摸瓜最后查到她身上,皇帝却没怎么罚她,还说给她改过的机会,实际上皇帝倒是没发她这个正主,但把给她办事的属下全清洗了——她陆续折损了几乎全部安排在东宫的钉子,还赔上了一位偏向她的内务府副总管。
虽然对比过派出刺客后心腹几乎全军覆没的皇后,淑妃勉强能心平气和,但这一波还是太伤了,淑妃对东宫已然有心无力,只能继续不甘心地围着坤宁宫打转。
俗话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盯着坤宁宫大半个月的淑妃果然有了收获。
皇后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秘药之上,她之前都是自己捣鼓自己吃,皇帝明显懒得搭理她。而吃药吃多了,皇后不仅傻还疯,唯独容貌越来越娇艳,而那病恹恹的样子再配合适当的妆容……淑妃买通的嬷嬷都感觉出很不对劲儿,连忙打发小宫女跑到淑妃这儿报信儿。
淑妃一直目的明确,她要掀翻太子,越早越好——她生五皇子的时候出了点意外,当时有能力有动机算计她的也只有元后。
最后淑妃自认凭本事“死里逃生”,请来皇帝亲自坐镇,但她也元气大伤之后再也没有好消息。元后死得早,这仇自然母死子继落到了太子头上。
如今她暂时弄不死太子,退而求其次除掉皇后也还可以。所以她得到消息就亲自跑到坤宁宫验证去了,然而眼见为实,她猛地看见站在坤宁宫大门处的皇后,整个人都呆住了:隔得远了,看着真跟王氏……特别像!
一时之间她什么都顾不得了,这事儿她必得亲自去告状:陛下绝对不许皇后这样玷污心中挚爱!
淑妃赶得够巧,皇帝知道当年先帝乱点鸳鸯谱的真相,这两天心情非常不好,大夏天的那脸色冷得能冻着手边三个儿子。
淑妃亲来告状,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天子一怒,火山爆发。
皇帝带上内侍和儿子们一起匆匆赶往坤宁宫。
太子脸都气吓白了。素来爱看别人笑话的五皇子因为淑妃牵涉其中,也吃不动瓜。唯有七皇子这会儿还能冷静思考,知道跟父皇的心腹大太监对下眼色,派上两个激灵的小内侍去搬救兵:就在户部办公的承文侯姬以及……四姑娘还在承文侯府,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次就去请姬四郎了,反正他在总比不在强。
却说皇后盼星星盼月亮,多方明示暗示,就想让大哥或是太子把皇帝请来,如今见到皇帝,她表情还没准备好,就听皇帝冷冷吩咐,“掌嘴。”
皇帝让人掌皇后的嘴……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愣是没人敢上前。
因为元后救过皇帝且早逝,太多人包括淑妃和贤妃在内都自以为是地美化了元后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皇帝的确看元后比看别人,比如淑妃贤妃顺眼点儿,但也仅此而已。得知元后和太后背地里联手,他才没能抱得美人归,他对先帝的怨恨以及被愚弄的羞恼全部转移到了元后身上。元后已死,那他就只能先迁怒“手贱”的皇后了。
皇后大惊失色:这跟她设想得不一样!
而皇后挨打,跟自己挨耳光也差不离了,太子心里再不情愿也得为皇后求情,他直接跪下了,“父皇,母后失仪,您该罚她……”但这是坤宁宫大门口,“还请父皇进门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