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6页
    试验场有专门的贵宾台,但距离爆炸点只有一百二十步,对于纸火雷、陶火雷和瓷火雷,这个距离没有问题,但对于铁火雷,一百二十步太近了,依旧会被铁碎片伤及,范宁要求在两百步外设立观看点。
    观看点移到了两百步外,天子赵祯望着远处的各种建筑,笑问道:“范爱卿今天打算用什么目标试验?”
    范宁躬身道:“微臣这次带了三枚铁火雷,准备试验木屋、城墙和木桩阵,陛下认可吗?”
    赵祯微微一笑,“朕拭目以待!”
    范宁给随从打了一个手势,两名随从立刻抱起一只木箱向试验场内奔去。
    这两名随从就是鲲州火器支局专门负责试验铁火雷的士兵,经验十分丰富,他们穿着铁铠甲,还背着一面铁盾,防护得非常严密。
    两人进了一座木屋,这时,范宁对赵祯道:“陛下请捂住耳朵,爆炸声极为震耳欲聋。”
    赵祯闻言,连忙捂住了耳朵,张文晋也连忙将耳朵捂住,他非常清楚铁火雷的爆炸非同小可。
    只片刻,两名士兵从木屋里疾奔而出,奔出数十步便一头扑进沙坑中,紧捂耳朵,用铁盾牌遮住头。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浓烟弥漫,木屋被炸得粉碎,屋顶、横梁以及大大小小的碎木腾空而起,足足飞起三丈高,飞出数十外,轰然落地。
    赵祯尽管捂住了耳朵,依然被强烈的爆炸震得惊魂失色,心中一阵阵发悸,爆炸声透过手指缝传入耳中,使他耳中嗡嗡作响。
    好一会儿,浓烟渐渐散去,只见木屋已经完全消失了,只剩下几根木桩矗立在原处,地面还出现一个一尺深的土坑,而旁边十几步外的石屋也轰然坍塌。
    事实上,经过这两年工匠们的不断改进,鲲州制造的铁壳火雷的威力已是最初铁火雷的三倍,已经接近炸药的威力,这次范宁带来的三枚铁火雷便是威力最大的类型,每颗铁火雷重达五十斤。
    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赵祯叹息道:“若与西夏作战时能有这样强大的爆火利器,元昊恐怕早已伏地称臣!”
    “陛下,下面是否继续进行试验?”
    赵祯望着远处一片木桩阵问道:“铁火雷对付骑兵会有什么效果?”
    “回禀陛下,仅仅从爆炸力来看,威胁其实不大,一颗铁火雷爆炸,爆炸力最多波及三丈,对庞大的骑兵伤害甚小,但如果铁火雷内填满数千枚淬毒铁钉,一旦炸开,方圆数百步内的骑兵都难以幸免。”
    赵祯点了点头,又看了看木桩阵,便对范宁道:“木桩阵就不用试验了,剩下的两枚铁火雷全部用来炸城墙,朕很想看看,它们究竟能不能把这段城墙彻底炸平?”
    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
    赵祯极为满意地离去了,留给了范宁重赏鲲州火器匠的口谕。
    范宁还在火器试验场上查看爆炸效果,试验场的大门开启,工匠们蜂拥而入,所有人都听到了剧烈的爆炸声,只是天子在场,他们不得入内,现在允许他们进入,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挤进了试验场。
    试验场上,十丈长的一段城墙已经完全消失了,这段城墙是用大青石砌成,比东城城还要高大坚固,但在两枚铁火雷的冲击下,已经被荡为平地,只剩下一地的碎石和泥沙。
    连范宁也暗暗心惊,他们在鲲州没有建造城池做试验,他没想到铁火雷的冲击波竟然如此强大,把城墙都彻底炸塌了,当然前提是要在城墙上挖出一个洞,把铁火雷放置中城墙中爆破,这样才会有效果。
    当然,任何文明都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宋朝的火器也是一样,如果宋朝没有积累足够的火器基础,就算范宁再有发明,工匠们也未必能造得出来。
    正因为有了纸火雷、瓷火雷的进化,以及为研制铁火雷而进行的大量试验为基础,火药和火器工匠们才能深刻理解范宁提出的造出铁火雷的原理。
    这才能完美地造出铁火雷,而且成品率极高。
    这时,张文晋走上前叹道:“大家都知道铁火雷的威力要比瓷火雷强得多,可怎么想不到威力竟是如此强大。”
    “张都监现在明白为什么天子不肯把铁火雷放在京城进行制造了吧!”
    张文晋点点头,“我怎么会不明白,辽国早就得到了宋朝的火器技术,比我们晚不了几年,西夏也有了瓷火雷,只是纸火雷也好,瓷火雷也好,威力都太小,他们都不屑一顾,倒是火箭运用得十分广泛,如果他们得知铁火雷出现,威力如此强大,那他们一定会不择代价和手段搞到铁火雷技术,对于以城池防御为主的大宋,那真是灭顶之灾了。”
    范宁沉默片刻道:“难得天子也如此冷静理智,这才是大宋之幸也!”
    ……
    铁火雷试验结束,范宁的主要公事也基本结束了,剩下来他要忙一忙自己的事情了。
    从火器局回来,范宁先来到了位于内城新桥附近的我朱门客栈。
    朱门客栈是朱元丰的产业,在京城内一共有三座,在行业内颇有名气,属于高档客栈,除了一座三层的木楼外,还有六座独院。
    这次跟随范宁一起回来的官员和十几名属下都住在这里,客栈内给他们安排了三座独院,吃住都十分舒适。
    范宁来到客栈内,找到了从事主官杨显,范宁打量一下布置精雅的院子,笑问道:“这两天大家住得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