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笑了起来,这个侯县令倒是第三个突破方向。
……
宋城县衙位于宋城县北部,距离府衙不远,也是前衙后宅结构,但和府衙不同的是,县衙没有被鸠占鹊巢,依旧是知县的住处。
宋城知县姓侯,叫做侯文,宣州宣城人,和范宁为同科进士,他是上閤门通事舍人王克基的女婿,王家是开国功臣王审琦的后人,属于京城的功勋世家,但不是曹家、高家那种领头羊,虽有家财万贯,但在政治上却不得势。
不过王家也有门路,侯文在坐了几年冷板凳后,终于得到王家的帮助,转正为京官,在京城国子监呆了两年后,出任宋城知县,由于宋城县是正赤县,所以他的官职便是正七品官。
不过侯文却遭到了通判杨渡的沉重打击,王家惹不起张尧佐和贾昌朝,无法帮助侯文,只能劝他忍耐,但忍耐并没有换来杨渡的让步,侯文连续两年在府衙的考评中列为差评,如果再得一次差评,吏部就会挂号,他就会失去升迁的希望。
侯文极为忧虑,却又无计可施,王家还没有给他找到合适的调动机会,他只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每一天。
入夜,侯文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饮酒,这时,他妻子王氏快步走进来,一把将他手中酒壶抢走,低声对他道:“有重要客人来了,你赶紧振作起来?”
“谁?谁来找我?”
“新任范知府亲自上门来找你!”
第四百四十二章 首局认怂
侯文慌了手脚,连忙出门迎接,好在他还没有喝醉,脚步还算稳健,他走到影壁前,一眼便认出了范宁,连忙躬身行礼,“下官侯文,参见范知府!”
范宁闻到了他身上的酒味,并不以为意,上前笑眯眯拍拍他胳膊道:“我们好像是同科进士,我还记得侯知县呢!”
侯文也笑道:“我也记得范知府,当初范知府是童子科第一,进士科第四,我是乙榜三百五十一名,一晃已经快十年了。”
“今天没有打扰侯知县吧!”
“当然没有,快进客堂坐。”
范宁又给他介绍了随同前来的公孙玄策,这才跟随侯文进了贵客堂。
两人分宾主落座,使女给他们上了茶,范宁端起茶盏笑问道:“这十年侯兄经历了何职?”
“我最初任太平军节度使户曹参军,在京城虚度了四年,后来转为京官,在太学和国子监又呆了四年,两年前任宝文阁副承旨知宋城县。”
“不容易啊!听说侯知县是王家之婿?”
侯文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得丈人关照颇多,否则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蹉跎呢?”
“底层仕途艰难,我也深有感受,天下读书人能考上进士者只有凤毛麟角,个个都是十年寒窗,吃尽千般苦才修得正果,可就算考上进士也只是踏上仕途的第一步,进士能转正者不过十之一二,再向上走更是步步艰难,像侯知县能做到正赤知县,正好是个关键的坎,只要过了这个坎,侯知县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侯文完全明白范宁的暗示,他好容易才熬到今天,却被杨渡强力打压,让他前途黯淡,也让他有点心灰意冷,但他毕竟才三十余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怎么能接受命运的摆布?
“那我该怎么办?”
范宁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我送侯知县两句话,态度决定立场,立场决定命运!”
……
范宁告辞走了,并让侯文随时可以和公孙玄策联系。
侯文回到自己书房,再没有饮酒的念头,负手在房间里踱步。
他妻子王氏走进来低声问道:“这个范知府是来对付杨渡的吧!”
侯文点点头,“范宁是巨鹿王心腹,是韩相公最锋利的一把刀,他来应天府很明显,是要打开应天府被张尧佐和贾昌朝独占的局面,他第一个对手就是杨渡。”
“那不是很好吗?扳倒杨渡,你的命运就能改变了。”
侯文叹口气,“哪有这么容易,杨渡掌控应天府的军政大权,又得到贾昌朝和张尧佐两方面的支持,范宁一旦扳不倒他,必将被其所噬。”
“那又能怎么样,范宁若失败,你的日子就会好过吗?”
王氏对丈夫的软弱着实有点恨铁不成钢,又道:“夫君,你要明白一点,我们王家和曹家几代联姻,命运休戚相关,曹家支持巨鹿王,天下人皆知,你如果不肯帮忙,王家不勉强你,但如果你要站到张尧佐一方,那就自绝于王家了。”
妻子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一般,侯文心中一下子明亮了,他缓缓点头,“娘子请放心,我如果要倒向张尧佐,就不会被杨渡往死里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你知道范宁需要什么?”
侯文缓缓点头,“我知道!”
……
一连几天,范宁都是在了解应天府的情况中度过,杨渡也没有理睬范宁,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官衙内。
这天上午,贾昌朝的长孙贾群从京城赶到了应天府,直接来到杨渡的府上。
“衙内怎么来了?”杨渡迎到大门处笑问道。
贾群看了一眼杨渡的官宅,冷冷道:“你还真把衙后官宅霸占了,为这件事,我祖父被天子质问,你倒心安理得。”
杨渡后背惊出一身冷汗,他连忙问道:“这件事太常寺没有按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