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太后微微笑道:“这件事你有绝对的权威,他们都是你的战俘,应该是由你说了算,你回去写一份书面奏报,明天呈给天子,好好打那帮人的脸。”
“太后还有什么事需要和微臣商量?”
“还有就是那三个变法项目,扩大太学,恢复三省六部,裁减冗官,前面两个朝野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都同意要进行变法。但第三个项目裁减冗官,争论得非常厉害,整整一个月,报纸上都在争吵这件事,唯一达成共识的,就是用爵位和土地换虚官,官家说这是你的方案,倒通过了,但在怎么安置大量在职冗官上,实在是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哀家着实很为难,所以想请教你,这件事哀家该怎么事?”
范宁欠身道:“感谢太后对微臣的信任!”
“不是君臣之间的关系,你是我的嫡亲侄女婿,也算是我的家人,我希望从这层关系,你给姑母一个建议。”
范宁默默点点头,“我的建议只有一个,太后……要把住一个原则,任何变法,必须要达成广泛共识后才能实施,如果分歧太严重,那宁可不改,那会撕裂朝廷。”
曹太后暗暗念了两遍,笑道:“好像官家也说过这话,也是你告诉他的?”
范宁点点头,“这其实我的原则。”
“这个原则很好,哀家记住了。”
范宁随即告退,曹太后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微臣打算十天后离去,租借一支官船队,给北岛和南岛送一些补给。”
“你走的时候把你老丈人也带上,告诉他,他若真不想回来,我这一次就不勉强了。”
曹太后所说的范宁老丈人当然是指曹佾,他一直想去海外定居,但曹太后就是不答应,看样子,曹太后终于改变主意了。
……
从曹太后那里出来,范宁又来到紫微殿觐见天子。
赵顼听说范宁求见,又是欢喜又是惊讶,连忙让宦官带他来到御书房。
范宁上前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赵顼连忙让宦官抬椅子请他坐下,范宁坐下,赵顼便笑问道:“范相公是几时回来的?”
“微臣是昨天晚上乘船到京城,今天一早,特地拜见太后,然后向陛下上缴兵符。”
一名宦官上前,将盘子放在桌上,盘子里是金牌、兵符和天子剑。
赵顼点点头,“这把天子剑,朕就赐给相公了。”
“谢陛下信任!”
赵顼又道:“相公见太后有没有谈到安置西夏百姓之事?”
“谈到了!”
范宁态度很坚决道:“微臣坚决反对把西夏百姓安置海外,那会给海外各地留下极大的隐患,西夏迟早会吞掉大宋在海外的一切利益,谁在提这个建议,当弹劾罢免!”
赵顼一怔,他没想到范宁态度会这么坚决,他点点头,“朕明白了,之前朕就给富相公和文相公说,这件事等范相公来决定,这是他的权力。”
“陛下,西夏百姓和汉人混居在一起,百年后,党项人将不复存在,这才是正道,把他们放逐海外,那是舍本求末,取祸之道。”
赵顼明白了范宁的态度,点点头又道:“还有就是裁减冗官,分歧太大,只有虚官们都接受了范相公的方案,以爵位和海外土地换官职,这一点很顺利,但分流职官就不行,朕提出设立乡镇一级官员,也遭到了百官的强烈反对,朕想再听听相国的意见。”
第六百五十九章 准备出海
范宁沉思片刻道:“陛下,臣想知道,用爵位分流虚官后,冗官问题解决了多少?”
“大概四成左右!”
“那已经不少了,如果财政压力不是太大,臣建议这件事从长计议。”
“此话怎讲?”
范宁微微笑道:“裁减官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来慢慢解决,但只要把制度建起来,随着时间消逝,官员慢慢就平衡了。”
赵顼眼前一亮,他听懂范宁的意思了,先不裁减官员,而是建立制度,然后用制度来调节,这就不是损害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和所有人都有关系。
“范相公具体说说。”
“微臣建议实行严格的年龄退仕制度,从三品以上,六十五岁退仕,从三品以下,六十岁退仕,这是用制度来自然淘汰,这是一,其次是试用官的转正制度,微臣知道,有些官员等了二十年都没有转正机会,这样不行,也不公平,必须定一个确定时间,比如五年,所有新官员都必须五年后转正。”
赵顼点点头,“这两个制度已经有人提出来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增大于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只会越来越多。”
“这就是第三个制度,官员平衡制度,不管科举也好、太学也好,荫官也好,必须有节制,这是吏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年吏部要核算官员增减情况,然后制定名额,不得随意增加官员,只要吏部严格控制,那官员基本上就不会失控。”
“朕明白了,相公还有没有比较实用的方案?”
范宁笑道:“倒是有两个办法,可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相公请说。”
“一个是加大移民,在海外扩县,比如宝州,现在只有一个县,但那里设十个县都不止,还有南大陆,至少可以设十个府,上百个县。再有一个办法就是提职,把县里的押司和学正提高为从九品,每个县至少有三个押司,他们名义上是吏,但他们的职权很高,又被百姓称为隐官,押司升为从九品,由科举士子在转正前出任,有利于让他深入了解百姓疾苦,学正也是,早就该升为从九品了,这样一来,大量的科举闲官就能安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