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帅的红旗挥下,士兵们用火折子点燃了铁火雷的引线,随着火焰嗤嗤燃烧的壶口,众人纷纷将一百颗铁火雷向峡谷里抛去……
一百颗铁火雷在一万五千士兵的人群中接二连三爆炸,血肉横飞,四肢碎裂,辽军士兵被炸得惨叫哀嚎,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山谷内回荡,仿佛地动山摇,山谷瞬间硝烟弥漫,仿佛变成了修罗场。
待爆炸声稍停,反应过来的辽军士兵争先恐后向山谷外奔逃,互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三千宋军从娄烦关内杀出,在后面追杀,一直杀到十几里外的谷口,才迅速撤回关城。
这一战,仅仅一百颗铁火雷在人群中爆炸,便炸死炸伤五千余人,加上互相践踏以及宋军追杀,辽军一战阵亡超过八千人,主将耶律万山被杀得胆寒心颤,率军退到数十里外,不敢再轻易进攻,天子给他的命令并不是死战,而是以最小的代价南下救援井陉,他一战便被杀死八千人,这哪里还是最小的代价。
娄烦关的战役暂时停顿了,井陉围困战依然在继续,这时,一纸诏书从京城送来,宣范宁回京述职。
……
天刚刚大亮,一艘三千石的官船便缓缓驶入京城,官船两边各站着十几名士兵,船棚上插着一面三角黄龙旗,船头挂着两只灯笼,上写‘相公范’三个大字。
这艘三千石的官船正是范宁的坐船,他接到天子赵顼宣他回京的诏书,直接乘船返回京城。
船只在金水桥码头停下,时间还早,范宁上了岸,在数十名士兵护卫下,骑马赶去皇宫。
从宣旨宦官口中得知,辽国特使张孝杰正在京城和宋朝谈判,但范宁知道天子宣他入京,并不是为了谈判,而是要了解整个战局的走向,宋军从东线到西线,投入了五十余万大军,数千艘战船,确实铺得很大,这一切都掌握在他范宁手中,在外人看来,就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了。
范宁一路来到紫微殿前,对一名当值侍卫班直道:“速去禀报官家,就说范宁求见!”
侍卫匆匆跑去御书房了,范宁则在台阶前等候,这时,忽然有人叫他,“贤婿几时回来的?”
范宁一回头,身后竟是欧阳修,他连忙上前行礼,“参见岳父大人!”
“不必多礼,你是几时回来的?”
“刚刚到,还没有来得及回府,就直接过来了。”
“难怪没听倩儿说到你,昨天她还带孩子来探望我,说你可能要过一些日子才能回来。”
“原本是这样打算的,我准备亲自盯住井陉之战,但接到天子诏书,不得不赶回来。”
欧阳修点点头,又问道:“井陉之战怎么样?大家都很关注,但报上语焉不详,让人担心啊!”
范宁微微叹息道:“只能用‘惨烈’两个字来形容,双方都伤亡惨重,不过局面还在宋军的控制之下。”
“那能用谈判解决吗?”
范宁摇摇头,“已经打到今天,谈判是解决不了,只有你死我活。”
“哎!现在谈判也陷入了僵局。”
这时,一名宦官跑了出来,躬身道:“范相公,官家召见!”
范宁对欧阳修笑道:“那小婿先进去了。”
“去吧!回头有时间来我府上坐坐,我们好好聊一聊。”
“一定回来!”
范宁给欧阳修行一礼,便跟着宦官匆匆进偏殿去了。
欧阳修望着女婿背影走远,轻轻叹口气,哪有翁婿同朝为相的道理,前几天已经有人发出了质疑,这个欧阳修知道自己迟早要面对,自己女婿前途无限,这个相位自己应该辞去才对,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说闲话。
范宁来到御书房,宦官进去禀报了,片刻出来道:“官家请相公进去!”
范宁稍微整理一下衣帽,这才走进了御书房,他见天子赵顼正坐在御案前批阅奏折,便连忙上前道:“臣范宁参见陛下!”
“小范相公免礼平身,请座!”
两边各放着一把软椅,这是给年迈大臣坐的椅子,范宁在左边椅子上坐下。
“陛下召微臣进京,有什么紧急事情吗?”
赵顼迟疑一下道:“朕宣召相公进京,有没有影响河北战局?”
范宁摇摇头,“井陉之战是狄副帅指挥,微臣只是去巡视进度,不影响军队作战。”
“现在井陉之战进展如何?”
“双方都伤亡惨重,辽军阵亡已超过三万人,宋军伤亡也不少于八千,不过宋军是受伤者众多,实际阵亡只有两千四百余人。”
“双方激战快二十天了吧!辽军的粮食就一直没有耗尽?”
范宁微微笑着:“在微臣回来之前,宋军巡哨抓获了一名正翻山越岭寻找出路的辽军士兵,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了辽军的粮食情况,他们带了二十天的干粮南下,他们为了节约干粮,到处剥树皮,挖草根,并杀马煮汤,在微臣回来之时,他们的干粮只剩下不到五天,杀病弱战马超过三千匹。”
“那相公觉得他们还能支撑多久?”赵顼担忧地问道。
“从马匹数量来说,至少还能维持半年。”
“还要半年吗?”赵顼惊呼起来。
“其实用不着半年。”
范宁轻轻摇摇头道:“陛下,井陉攻防战其实是一场意志和战斗力的较量,辽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强,意志也很坚韧,二十天来,攻打娘子关一天都没有停息过,但我们军队的意志和战斗力更加强大,不管辽军怎么拼死进攻,宋军士兵依旧牢牢守住娘子关,微臣觉得井陉之战其实已经没有悬念,如果辽军要突围三个月,那我们就死守三个月,一直将敌军全部歼灭干净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