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九思没说话,其实不用刘善说明,他便已经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刘善的哥哥刘行是范玉最初的侍从,死于范玉虐打之下,那时候范玉刚刚成为太子,刘善顶上了刘行的位置。
顾九思最初是给刘善送金银,后来才相交。
刘善抬眼看着顾九思,提醒道:“大人说了周大人会放过陛下,可是陛下欠的,又岂止是周大人?”
“我明白。”
顾九思点点头:“好好收敛,听周大人安排吧。”
范玉没了,但早朝还是要开的,所有朝臣都接到照旧上朝的消息,但也接到了兵变的消息,所有人都参不透发生了什么,只能是假作什么都不知道,忐忑上朝。
这其中有几位异常镇定,例如刑部尚书李玉昌,亦或是御史台秦楠。他们站在人群中,对于朝局变化似乎没有任何感知。
此时天还没亮,所有朝臣按顺序站在大殿之外,有一个臣子忐忑拉了拉李玉昌的衣袖,小声道:“李大人,您看上去一点都不怕啊?”
“有何可怕?”
“昨晚兵变了。”那人接着道,“万一换了一个陛下……”
“那又如何呢?”
李玉昌眼神转过去,看着天上乌云,平静道:“换了个陛下,我也是百姓的尚书。”
东都的天慢慢亮起来,永州黄河段,却是大雨倾盆,黄河水流最终还是冲垮了堤坝,但柳玉茹在后方垒起来的沙袋,再一次堵住了黄河水的去路。他们所有人手拉着手走上前去,站在汹涌的水里,给后方人时间加紧抢修。
柳玉茹已经没了力气,她和印红、傅宝元、李先生一起手挽着手,站在洪水中,任凭洪水拍打着身躯。
她面色发白,整个人都在颤抖,全然是用着毅力在拉着别人,以至于不被冲开。
\李……李先生!\
印红颤抖着声开口:\还有多久?\
\等雨停……\
李先生也有些撑不住了,可他仍旧扯着嗓子,大喊出声:\等太阳升起来,雨就停了!\
而太阳尚未升起,东都大殿,便传来了太监嘹亮的唱和声,而后大殿门开,官员鱼贯而入,等他们进入大殿之后,便看见顾九思站在高处,他一手捧着圣旨,一手拿着天子剑。
顾九思在高台上宣读了范玉的圣旨,宣读完毕后,他终于道:“请诸位与我一同去城门迎接陛下吧。”
朝臣面面相觑,顾九思继续道:“陛下路上已经下令,攻下东都后将劫掠东都三日,我等前去迎接,意在安抚陛下,和平入城,以防动乱。”
众人依旧不说话,李玉昌冷声开口:“如今不去,是打算等着日后被清算吗?”
听得这句提醒,所有人终于反应过来,秦楠接着道:“东都为难在际,诸位身为官员而不救,这东都还有谁救?”
周遭不言,秦楠踏出一步,对顾九思道:“顾大人先行。”
顾九思从高台上走下来,李玉昌和秦楠随后跟上,列在他身后第一排。而后顾九思的门生也跟了上去,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原本动摇着的人咬了咬牙,最后都跟着顾九思一起出了宫门,去城外迎接周高朗。
他们出城时,百姓也在出城,周高朗来的西门已经被锁了,百姓只能从其他三个门疏散出去。
这上百官员浩浩荡荡走在路上,百姓无不侧目,察觉百姓的目光,这些官员不由自主挺直了腰背,跟在顾九思的身后。
等到了城门口,这时太阳也在远处探了半个头,而后所有人远远见到“周”字旗帜飘扬在空中,远远看见大军往东都奔袭而来。
周高朗来得比顾九思预料还要早,可见他当真没有休息,星夜兼程。
顾九思让所有人停在城下,自己一个人往军队走出。
晨光下,黄沙漫漫,泛着金色的光芒,顾九思一把剑,一身红衣,便朝着千万军马而去。
没有停顿,没有犹豫,虽千万人,他亦往矣。
而后他停在城池百丈开外,周高朗驾马在前,叶世安和周烨驾马并列在后,他们远远看见了顾九思,见风翻飞起他的衣袖发带,在一片黄沙之中显得格外惹眼。
他们没有减下速度,而顾九思一动不动,直到最后,周高朗临近他时,顾九思突然扬声,单膝跪下,大喊了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这一句话,周高朗骤然勒紧了缰绳,堪堪停在顾九思面前。
随着周高朗的停下,整个军队也急急停了下来,顾九思跪在周高朗面前,神色平静从容。
“顾九思,”周高朗皱起眉头,“你又要做什么?”
“陛下,”顾九思双手呈上圣旨,恭敬道,“昨夜少帝已经下旨,禅位于陛下,故而臣领文武百官,特来东都城门前,迎陛下入城!”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是一惊,周高朗在短暂错愕后,他静静看着顾九思:“我若入东都,司马将军、韦将军、杨将军将如何说?”
“那敢问陛下是如何入东都?”
顾九思抬眼看向周高朗,周高朗挑眉:“我如何入东都,又干他们何事?”
“若陛下此刻下马,卸甲松剑,那东都上下,无论军民朝臣,都以圣君之礼迎陛下入城。”
“若我不呢?”
“若陛下不,”顾九思抬手将剑插在身侧黄沙之中,平静道,“高祖曾赐臣天子剑,上打昏君、下斩奸臣,高祖赐字成珏,望臣君子如玉,为国之重器,守百姓四方。今顾九思立于东都城前,若陛下不卸甲,还请从微臣尸体上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