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洵接到侄女的传讯,以为谢知把注释写好了,他兴匆匆的赶过来,看到谢知再看林季华的诗词,不由尴尬的摸摸鼻子,阿菀,你都知道了?
我早知道了。谢知放下诗词,将自己清静经的注释递给谢洵。
谢洵迫不及待的翻看侄女的清静经注释,看着看着他就看入迷了,他本还想要是阿菀写不好,他就给阿菀修改下,但没想到阿菀能写得这么好,尤其是后面谢知关于内丹之道的衍生,谢洵看的如痴如醉,看完之后他拍案而起,阿菀,下面呢?
什么下面?谢知不解的问。
谢洵兴致勃勃的说:下面的内丹之术,阿菀你都可以去写内景经的注释!
谢知说:我都写完了。
谢洵满脸失望,阿菀那你再写一本关于内丹之道的?
谢知没好气道:小叔,我还又不是坤道。写点纯理论的注释还行,内丹之术还是等自己当了坤道再说,您说这本书如何?
很好。谢洵点头说,我都替你想好了,趁着林季华这次宣扬玉色媛姿,我替你宣扬这本书,我想陛下也会盛赞你的,等来年就说瑶姬念你诚心,梦中授你纺织之术。
为什么是瑶姬?谢知奇怪的问,瑶姬跟纺织似乎没关系?纺织跟嫘祖、嫫母有关?
因为瑶姬是神农大帝之女,你将来还要将稻种推出去,我替你想了好几天,觉得让你得瑶姬传授较好。谢洵说。
好,我听小叔的。谢知对谢洵的安排没有意见,她想趁着这次机会,先推广纺织术,但她没什么名声,贸然宣扬纺织术,谁理会自己?还不如先打点名气再说。谢洵欲言又止的看着谢知,谢知问小叔,阿叔你怎么了?
林季华的事你别放在心上,我估计陛下是不知道,不然绝对不许她如此。谢洵怕侄女多心,替拓跋曜说了几句好话。
谢知好笑的说:我没放在心上,她拿自己跟我比,不是说明她觉得我比她好吗?既然如此,我为何要愤怒?在大部分时候谢知都对女孩子都挺宽容的,林季华一个汉女,还是没落世家的女孩,在鲜卑当道的后宫生活也挺不容易的的,谢知不想跟她正面对上。她诗词方面还挺有天赋的,古代女诗人本来就少,她说不定将来能做个上官婉儿?
谢洵想到侄女都不准备入宫了,自然也不在乎争宠,遂点头说:你把文章再抄写一遍,然后我去给你写序,我让人去刻雕版。
谢知微微点头说:好,你五天后来拿。
谢洵卷了侄女的原稿,匆匆去找父亲了,谁说阿菀没写书的本事!看她清静经注释的多好,他敢保证当世没人对清静经的了解超过阿菀。
第72章 拓跋曜的道歉(上)
谢知默默看着小叔离去的身影, 她一直在等, 等小叔和凤容来问自己, 她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可他们不仅不问自己,小叔还主动给自己想到了瑶姬入梦传承来解释这一切。这种贴心让谢知心中又酸又暖, 她随手拿过草稿纸慢慢写着。
以祖父的聪明,恐怕在看到她推广纺织机后就应该知道她跟小叔的意图, 他肯定会很生气。她不入宫对谢家的损失颇大, 她把祖父的计划都打乱了,大事方面谢知从来不是任性的人。她必须要承担自己的出尔反尔造成的损失, 她跟谢家向来是一体的,小叔对阿耶那一句生是谢家、死是谢家鬼很排斥,谢知并不排斥,没有家族哪来现在的她?
谢知不想因为这件事跟祖父闹翻,人都是有感情的, 祖父母养育她、疼爱她多年,或许对他们没有小叔阿娘他们亲近, 但她也不想让他们伤心, 更不想因此在祖父心里有隔阂。虽然谢知时常看不惯祖父的种种做法, 可她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乱世,祖父在用他的方式守护家人。
幸好祖父是理智的人,或许对亲人来说, 他爱得不够深, 但这样的人有时候更容易沟通, 谢知要祖父看清自己的价值,要让他觉得把自己留在家里,比嫁出去更好。谢家不是没有女儿不嫁人的先例,祖父不是重男轻女的人,只要自己能符合祖父的期待。
这个时空现在发展历史跟她原本的世界不同,所以谢知也无法明确知道未来如何,但是就她现在看到的魏国形势,联系她各朝历史,谢知心中也不是没有隐忧。魏国看着繁华强大,可就像小叔说的危机重重,尤其是拓跋家控制的那些草原部落酋长,更是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历史上的士族是怎么灭亡的?科举、皇权?不,这些都没有真正压制士族,他们是被自己毁掉的。他们把持政权,不给寒门豪强晋升机会。当上升之路断绝,底层想要上位,只会想到用暴力手段,所以华夏历史上时常有士族被族灭。杀光了,士族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就历史进程来看,谢知觉得士族没落是历史的进步,当一个朝廷开始完全看家庭出身取士,别的阶层晋升之路完全断绝时,这个朝廷离毁灭也不远了。所以谢知对梁国完全不看好,就因为梁国的朝政已被士族完全控制,萧家皇室想要改变现状很难。
就算萧家被人篡位,改朝换代依然很难。皇帝轮流坐、士族屹立不倒,已经是南朝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想要快速改变现状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一个盖世圣主,压制士族、提升寒门,整合南朝;一种就是出现一个疯狂杀人狂,把士族都杀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