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5页
    她要用她的吻,用她的身体来告诉他,她有多想多么思念他。
    江泠紧紧的抱住怀中的虞晚晚,他的眼眶有些热,他也无法控制他的悸动。
    ……跨越千年,他终于找到了她。
    深吻已经无法宣泄思念与爱恋了。
    沙发蹭着地板发出了一道响亮的摩擦声。
    虞晚晚觉得她仿佛真的变成了江中的一条鱼,享受着鱼水之欢……
    江泠很快就适应新生活。
    他本身就是高智商,家中的各种电器、电脑、上网等,虞晚晚只教他一遍,他就会了。
    而且从学会了用搜索百度后,他基本上就不用虞晚晚教了,想要了解什么,就会自己上网查找资料。
    作为美食博主,虞晚晚也是签了营销公司的。
    本来公司以为虞晚晚一年多没露面了,粉丝也该跑得差不多,可是没想到,虞晚晚一开直播却更火,是因为她身边多了一个异常帅气,可以与正当红的明星相媲美的男助理。
    于是虞晚晚的直播间就变成大型的追星现场。
    江泠却很不高,这些网友怎么一个个都喊他老婆或公主呢,他明明是男的。
    不工作的时,虞晚晚和江泠就和所有的情侣一样,逛街、看电影,去游乐场,游泳,打球,虞晚晚把她想的要和男朋友做的事情,和江泠都做了一遍。
    虞晚晚带着江泠去见二姨姥姥,江泠能看出来二姨姥姥必定是猜出什么,但这是一个聪明的老人,她什么也没说,只让他好好的照顾虞晚晚。
    而江泠在二姨姥姥家中看到一张老照片,是二姨姥姥故去的丈夫年轻时的影像,也是他的恩人--林万里。
    虞晚晚也通过视频让父母见了江泠,带着江泠见了她的好友们,好友们都很惊讶江泠的突然出现,但也承认,他和虞晚晚的确是相配的。
    三个月过去了,一切似乎都是快乐的。
    但虞晚晚却总有些不真实的感觉,这种不真实带给她一种不安。
    果然八月十五,江泠穿越过来时,身上带的七星宝珠上显出一串文字来。
    北胡和鞑靼联手攻打大魏,战火重燃,大魏岌岌可危 。
    尽管抉择艰难,但虞晚晚清楚的明白,江泠是要回大魏的。
    他在她这里,没有身份,他连火车、飞机都坐不了,更不要提出去工作了。他只能在她身边做个小小的助理,她的好友都有了微词,觉得他是吃软饭的小白脸。
    而在大魏,他是保家卫国的大将军,是大魏的守护神,他的重要性要比她在这里大出无数倍。
    江泠也知道他在她的世界停留的时间到了,来的时候,灵犀道士便告诉他,没有人与他互换身体,他迟早得回去的。
    可是他怎么能舍得与她再次分开。
    事情的解决也是很奇妙的,大魏的虞晚晚和朱齐找到灵犀道士,他们想要来这边的世界。
    朱家人都死了,朱齐是孤家寡人去哪里都无所谓。
    而大魏的虞晚晚觉得她在大魏已经没家了,父亲和祖母不用提了,母亲显然更爱那个虞晚晚。
    唯一需要割舍亲情的只有虞晚晚,好在另外一个虞晚晚会来陪伴她的父母。
    时隔半年,虞晚晚再次回到了大魏。
    所有见到她的人都是又哭又笑的。
    江泠很快带兵出征了,留在府里的虞晚晚很想见下那个神奇的灵犀道士,却被告知灵犀道士被江泠关在玉泉观中,永远不许他下山,无字天书也被江泠烧了。
    虞晚晚不禁扶额,江泠这是多怕她会再出现被换走的事啊!
    好在身也不断的有好消息,江泠连连大胜,母亲林氏怀孕,江知漓准备下山还俗了。
    哟,嘉敏长公主与江知漓这是要破镜重圆了?
    虞晚晚没好意思打听长辈的事,可江聪却来找她了。
    原来嘉敏长公主上次朝堂自捅一刀后,就自以为大彻大悟了,也要到五台山出家。
    可她一生享红尘富贵,山寺那般的清苦,她的身体怎么能受得了,别回头去了没几天再病了什么的。
    所有人都劝嘉敏长公主,但嘉敏长公主来了犟劲,谁都劝不动,逼得江知漓最后说了,他不当道士了,回来陪着她。
    可嘉敏长公主却不干了,只说当初江知漓是定了亲的,是她仗着公主的权势把江知漓抢过来的,现在那个女子丈夫去世了,她把江知漓还回去。
    “父亲大人真的还喜欢那个女子?”虞晚晚听着就不相信。
    江聪叹气:“怎么会呢,父亲根本不是贪慕权势的人,有一次父亲喝醉了,曾说过他对母亲也是一见钟情,否则,就是母亲杀了父亲,父亲也不会娶母亲的,就是那个女子的家里当初曾资助过父亲读书,父亲为了报恩才答应婚事的,后来父亲与母亲成婚,也是近所能补偿了对方,现在那位女子也二嫁了,还生了孩子呢。”
    诶,看来嘉敏长公主是“作”呢。
    但作为儿媳,还得帮解决问题!
    虞晚晚做了两道菜,一道是把把糯米放入去核的大栆内,放到冰糖水中熬煮一刻钟,沥水装盘,撒了糖桂花。
    另一道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萝卜刻制出心与箭,然后用一对虾仁扣在心与箭上,寓意着婚戒;淋入火腿粒的高汤表示沐入爱河。
    这两道菜都叫一见钟情,虞晚晚另备了一坛二十年女儿红,请嘉敏长公主和江知漓二人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