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劫杀,栽赃楚国?
魏国文武百官那么多人,都怎么想的啊?
脑子被狗啃了吗?
因为这个栽赃的打算,就算是截杀自己的计划都显得那么聪明。
信陵君气得眼冒金星,整个人都开始前后摇晃起来。
来人想要帮忙,却被信陵君身边侍卫抢先一步,一左一右地将人搀扶着,没有倒在地上。
等到信陵君恢复过来,他迅速理清楚如今形势,果断放弃了回到魏国的打算。
在知道有人埋伏的情况下,他倒不是没有平安回到大梁的办法。
但魏王为了不与秦国起冲突,连杀死自己栽赃春申君的行为都做得出,他就算回到大梁,又有什么用呢?
窃符救赵已经做过一次,就算他在魏国势力不减,在魏王宫的势力却肯定被清洗得一干二净,魏王又有了防备,再想从他身边偷东西可不能了。
信陵君遥遥看了眼魏王宫的方向,嗤笑一声,整理好仪容后直接转身:“收拾一下,派几个人到大梁去探探虚实,若是真有人伏击,我们直接离开魏国!”
他又不傻,可不会为了别人的江山赔上自己的性命。
可虽然心中明白,魏王等人很可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信陵君心里也未必没有一点点的侥幸的想法。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
“回信陵君,大梁各处城门外,确实藏着为数不少的魏武卒。”
“魏武卒?”
“是的!”
信陵君脸上的表情瞬间消失,转头与前来报信之人道谢,并让人奉上重金酬谢后,直接带着手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魏国。
魏武卒,魏国最精锐的部队。
如今,却被魏王等人用来伏击信陵君,明摆着就没想着让信陵君活着踏进大梁城的想法。
信陵君的离开,标志着这场针对秦国的计划,与魏国再无关系。
信陵君从魏国离开不久,消息传进魏王宫。
魏王听说信陵君离开的消息后,不由叹息一声:就差一步,就能将这个心腹大患彻底解决,可惜了……
他却不知,就在消息传开后,立刻有人从大梁城内离开,一路疾驰,一个多月就赶回了秦国,然后,进了范睢的府邸。
不久,范睢入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赵馨:“魏王驭下不严走漏了消息,被信陵君门客探知,提前守在必经之路上,将魏王的打算告知了信陵君魏无忌,令其逃脱一命。”
虽然不知道太后为何这般忌惮信陵君,但她既然不想其回到魏国效力,他自然要为其达成目的。
魏王与信陵君之间本就有着非常大的隔阂,在没有外力逼迫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兄友弟恭,君臣相得。
信陵君想要回国的消息传到魏王耳中,都不需要他亲自出面,只需让魏王看到信陵君在魏国的声望,再贿赂一个得魏王宠信的大臣略挑拨几句,说信陵君回来会威胁到魏王地位,魏王自然会想要置信陵君于死地。
毕竟,这本就是事实,也是魏王心病。
不然当初信陵君窃符救赵,怎可能那般顺利就成功?
魏国再不会兴风作浪。
紧跟着,韩国也拒绝了楚国联合的提议。
韩国是如今几个国家中最弱的一个,同时还与秦国相邻,平时就战战兢兢不愿得罪秦国。
如今秦国都没打过来,他们做什么要去撩虎须?
楚国与秦国相距甚远,危险不大,本身更是国力强盛,可与秦国一较高下,自然可以想怎么造怎么造。
但他们韩国要是敢乱来,岂不是第一个就被收拾了?
韩国上下那么多人,就没一个想与秦国的虎狼之师打仗的。
韩国国内倒是有不少聪明人,能看出秦国强大之后肯定会对其他国家出手——
从这一点来说,韩王比其他几个国家的君王都要清醒得多。
但是吧,这个国家上上下下都没啥进取心,绝对不想与秦国正面冲突,就算意识到秦国对自己国家的威胁,想要对秦国搞点儿破坏,想出来的骚操作那也让人捧腹大笑。
比如公元前262年,韩王将上党这个地方献给了秦国,偏偏郡守不愿,于是将其献给了赵国,这时候韩王若是清醒一点儿,其实可以挽回,谁知韩王觉得郡守这样做可以将自己的危机嫁祸给赵国,于是默认了这个做法。
最后毫不意外,直接被秦赵两国教做人,不但上党没了,野王等黄河以北的要塞险地并黄河南岸的水路要道也全被秦国吞了。
韩王:“……”
也比如这次,韩王在楚国使者的劝说下,意识到了秦国强大起来后,对韩国的威胁绝对是最大的。
但韩国上下又不想要出兵,也不敢得罪楚国,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馊主意:肥周转祸。
具体操作与历史上肥周退秦事件几乎一致,都是韩国割让两座城池给仅剩的一脉周王室,让周王室出面搞事儿。
肥周退秦是希望周王室出面与诸侯国联合,出兵征讨秦国;肥周转祸却是为了让周王室顶替韩国,与楚国等国联合,去与秦国硬碰硬。
韩国,只愿意给楚国等国家的士兵借道。
可惜结局没什么两样,最后都被教做人了——
联合尚未成功,秦国直接派兵将周朝残余势力剿灭干净,连带着韩国刚送出去的两座城池,也被秦国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