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不想让自家女儿或孙女入宫,他们自然也不会强迫。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将人送入宫的底气——
本身军功傍身,只要不谋反,儿孙们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都没问题,既然如此,何必让孩子入宫?
嬴政可不是良人!
但在他们之下的那些官员与勋贵们,可就对这个位置蠢蠢欲动了。
谁让,嬴政只打算娶一个皇后呢?
只有一个皇后陪伴,吹一下枕头风,也许可以影响嬴政呢?
至于女儿的幸福?没人在意!
这是一场博弈。
想要让女儿入宫的人家,实在太多了。
除了年纪太小,与已经定亲了的那些之外,剩下的加起来仍有三十多位候选人。
经过一番你争我斗之后,最后只剩下了五位。
三位出自大秦老牌勋贵,两位出自九卿之一,家世不算最顶尖,但也绝对拿得出手。
赵馨看过之后,又将三位性子柔弱的筛了下去。
这般性子的女子入宫,怕不是要得抑郁症。
但在正是筛下去之前,赵馨还是让嬴政亲自与那三位姑娘见了一面,确定他真的对这一类型的姑娘没兴趣,才派人将其送回了家。
——必须说一下,先秦时期虽然有男女之防的说法,但就和现代差不多,完全没有其他朝代那么严重。
——毕竟这是个为了促进人口增长,还特意定了一个名为踏青,实为相亲的官方节日的时代,婚前男女见面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剩下两位姑娘嬴政也见了。
赵馨问过,他对两人一视同仁,并无特别的看法。
娶谁都行。
赵馨:“……”
这到底是她成婚,还是嬴政成婚啊?哪儿有自己成婚,却对新娘人选一点儿也不在意的?
她都想要撂挑子了!
好在最后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继续认真考察两个姑娘。
两位姑娘家世不错,相貌姣好,性子也都相对独立,非要从中选个优劣,实在让人感觉为难。
于是赵馨直接将两个姑娘叫到面前,询问她们自己的看法。
毕竟成婚的是她们不是?
两个姑娘站在赵馨面前,闻言不禁面面相觑,但很快又垂下头,并不敢真的相信赵馨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赵馨将宫殿所有人挥退,再次询问她们意见。
似乎感觉到赵馨诚意,其中一位姑娘大着胆子开口:“虽然直到前些天才见了陛下一面,但臣女已对陛下心生仰慕,若能相伴左右,必然倾其一切辅佐陛下。”
另一位姑娘却在沉思之后,语气郑重:“臣女愿意侍奉陛下左右,若能中选,必会努力适应宫中生活,担负起大秦皇后的责任!”
第129章
两人都是自愿的,且看起来都做好了成为大秦皇后的准备,并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赵馨,陷入了沉默当中。
认真来说,嬴政真不是个合适的丈夫人选。
他除了坐拥天下的权势,俊秀英朗的外表,以及超出常人的大脑……
诶?
这么一想,好像自家儿子还挺吸引小姑娘的啊!
赵馨暗地笑了下,没再胡思乱想。
她的视线落在两个小姑娘身上,再一次地回想她们各自的条件,既然自愿与否的问题不能作为评判二人的标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年龄和性格了。
赵馨更愿意给嬴政挑一个年龄更近的妻子,毕竟这样代沟更少,也更有话题。
而这两个姑娘,说想要辅佐嬴政的姑娘叫孟秦(孟是老大的意思,秦是她的姓),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并未给她取名,今年不过十七,正是待嫁之龄。
说要担负起皇后责任的姑娘叫李翾,是家中独女,年已二十二。
放在现代,这个年纪不过刚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尚未沾染社会的复杂与污秽,勉强还能称一声“孩子”。
但在这个时候,就不太正常了。
不是说这个年纪没成婚不正常——
在法定成婚年龄颁布之后,并非没有疼爱女儿的人家趁机将女儿多留在家里几年,一直到二十几岁才嫁人。
李翾的不正常之处在于,她甚至没有定亲。
备选皇后,一开始就将定亲了姑娘排除在外了,若是欺君,或是得知消息后立刻退婚,可是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到时候,也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李翾没定亲,并非是因为她家人没给她定亲,而是她的定亲对象在成婚之前突然闹着要解除婚约。
李翾倒也不哭不闹,还拦住了要为她讨公道的家人。
她在安抚住两方人马后,冷静地问清楚了对方退婚的原因——
原来对方早已经对自己的贴身侍女日久生情,以前倒还可以将其纳做自己的姬妾,可这不是一夫一妻制被写入法律了吗?
大秦对法律有多重视,天下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所以在成婚之后,将自己心上人纳为自己姬妾这条路,从源头就被堵死了。
后来解放奴隶,他心上人还直接跑了。
李翾的未婚夫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侍女,于是无师自通地在这个年代来了一回“追妻火葬场”。
他折腾出的事情还挺大,什么送花送首饰送衣服,什么豪气包场请人帮忙,什么写诗作画当众告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