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1页
    尽管这个借口听起来十分蹩脚,但能用来搪塞其他人就足够了。
    康熙意有所指,对胤礽道:“保成,听说她和你年纪相仿?”
    胤礽微微一愣,令仪接过话头,道:“她比我们小两岁。”
    康熙接着道:“既然这瓜尔佳氏这样冰雪聪明,改日召她入宫来拜见你们的皇妈嬷。”
    令仪已经明白了康熙的意思,道:“宁楚格知道了。”
    这不就是想看看舒荣究竟是个什么人,方便将来好掌控嘛。
    康熙看向一旁的儿子,随后道:“用膳吧。”
    胤礽骤然被康熙盯着看了许久,心里有些把不准康熙此时此刻的想法,但还是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夹了一筷子菜,却发觉饭菜早已经凉透了。
    令仪垂下眼睑,随后抬起头道:“雨好像停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来更新了ww
    令仪(打快板):阿玛你听我说,我的想法数不清
    滑马:……
    第73章 算计筹谋
    舒荣一进宫就遇上了令仪,  忍不住小声问道:“怎么突然让我进宫啊?”
    令仪拉着她走在自己的身边,让跟在二人身后的宫人靠后,这才对她道:“皇上知道你造出来的那些东西了,  所以想观察你,  一会儿先去见皇太后,  说话小心一点。”
    “哦,我懂。”舒荣露出一个轻松的表情,  道:“审核是吧?这我熟。”
    令仪不由扶额,  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其实他还有一个意思——”她见舒荣全然不放在心上的样子,接着道:“你和太子年纪相仿,等到出了二十七月的日子,  太子也就到了娶妃的年纪……”
    舒荣瞪大了眼睛,  道:“不是吧?不会是我吧?”
    “只是有可能。”令仪拍拍她的肩膀,  随后道:“也不能完全确定,毕竟婚姻关系是最为稳妥的。工作可以辞职,但太子妃没办法离婚……”
    “英国那个王妃还要比前夫先结婚呢……”
    “所以后来她死了。”令仪叹了一口气,道:“你就不一样了,这个皇上可不是女王,  出了大问题是要累及家人的。”
    舒荣无语凝噎,  沉默了许久,她接着问道:“那如果我当了太子妃还可以继续我的工作吗?”
    令仪听到她的问题不由莞尔,随后肯定道:“本来就是为了让你继续制造才想见你的。”
    “那就好说。”舒荣竖起大拇指,一副很是自信的样子,  道:“太子应该还会有侧妃吧?照顾太子的重任就交给她们了!”
    令仪忍不住噗嗤一笑,随后又想到之前他们父子谈话的时候胤礽的奇怪表现,心里琢磨着这事可难说了。
    “对了。”舒荣忽然开口道:“谁是太子?”
    令仪:“……”
    令仪领着舒荣先去了慈仁宫,皇太后早就知道皇上下旨让石文炳的女儿进宫来拜见,  十有八.九是要提前为太子选妃,因此舒荣一进来,她便关切地询问起了舒荣的事情。
    舒荣倒是应答如流,虽然偶尔“语出惊人”  ,但有令仪在旁边兜着,两个小姑娘一搭一唱的,倒是将皇太后哄的很是开心。
    待到令仪带着舒荣在宫中拜见了一番后,两人才一起回了养心殿。
    令仪忍不住夸她,道:“没想到你还挺会应对长辈的。”
    “我是奶奶养大的嘛。”舒荣忍不住吐槽道:“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四五十岁的人就已经年纪一大把了,心态老得比身体还快。”
    “是吗?”
    舒荣看她似乎习以为常的样子,好奇地问道:“你不会是五十多岁穿越过来吧?感觉你比同龄人老成太多了。”
    令仪眨眨眼,有些困惑地回想自己上辈子的年纪,随后道:“不……那会儿我三十多岁,不过我有先天性疾病,所以一直觉得自己最多只能活四十岁……”
    舒荣思考片刻,忽然开口道:“你这么一说,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该提上议程了。”
    令仪瞪大眼睛,道:“你……你还会这个?我还以为你只懂机械动力……”
    舒荣坦然承认:“这个我确实不会,不过肯定有别人会啊,总该准备吧,虽说中药有中药的好处,但是现代医学也有它的重要性,不能厚此薄彼啊。”
    令仪无奈地开口道:“好好好……听你的。”
    “既然如此,我们先来做一份策划案吧,关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还需要准备很多呢——”提起这些,舒荣双眼发光,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令仪并不懂这些,听得一知半解,只能附和地点头应声。
    不过舒荣所说的这些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康熙的意思,他本人虽然未曾出现,但必然已经派人盯着她们了,也不知道康熙心中到底有没有决断。
    待到天色渐晚,令仪又让齐布琛派人亲自将舒荣送出宫,这才耐心等着最终结果。
    “皇上,喀尔喀最新的军情到了。”
    乾清宫内烛火通明,康熙拿起记录军情的奏疏,不由皱起了眉头,随后放下奏疏,怒斥道:“噶尔丹实在是肆意妄为,见俄国没了动静便跑出来挑事!”
    在谈判使团刚到巴林部的时候,噶尔丹便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气势汹汹地占领了外喀尔喀,因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哲布尊丹巴一世决定投清,于是喀尔喀三部数十万分路南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