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个人,明知道崔书宁不乐意还死皮赖脸的往上帖,桑珠也能同仇敌忾,厌烦恶心的要命,但是这个违背崔书宁意愿穷追不舍的人是沈砚……
桑珠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沈砚等于也是她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真的就跟自家的孩子一样亲切。
还是那句话,如果换个人,他去给别家的姑娘献殷勤却屡次遭拒,桑珠也得义愤填膺的骂那家姑娘眼瞎没品位。
但是现在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能怎么样?
反正问题的症结就在崔书宁那,他不乐意接受沈砚,那就谁也别瞎蹦跶,没用,最后能走多远,成不成的,全看沈砚自己的造化。
这会儿年都过完了,崔书宁赶路也不着急,一行人走走停停的又磨叽了十余日才总算抵京。
这一走数年,再回来竟也有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了。
崔书宁仍是带着沈砚回畅园,这几年他们不在,家里倒是一切如故,留守在家的那批下人还算尽职,日常洒扫整理不懈怠,园子里的一切都未显出老旧来,唯一不同的是那一批丫鬟十来个人,其中一半都嫁了人,有两个孩子已经可以满地跑了。
这事儿是崔书宁走前交代他们的,由于这些人签的都是死契,没她这个主子点头,她们婚嫁是不能自主的,崔书宁当时也不确定自己这一趟出去多久才回,那些姑娘里面大的当时就十五六了,虽然在她看来再等十年也不晚,但毕竟大时代的价值观里不能接受,所以她临走就撂下话了,满了十六的她们愿意嫁就自己寻了人家嫁了。
不过这园子里的人都知道自家主子家规严,又有点疑心病,不签死契的下人她不敢用,为了继续在畅园呆下去,他们婚嫁倒是很自觉,多数选的内部消化。
这么一来……
留守在家的护卫和小厮好几个都娶上媳妇了,王勇那几个跟着崔书宁出去闯荡的回来看得眼热,一片哀嚎声。
欧阳简瞧着他们插科打诨的瞎胡闹,忍不住暗搓搓的偷窥自家少主,果然看见沈砚的脸色很不好,他于是确定
要不是为了强撑面子,现在想和王勇他们一起跳脚大骂,哭惨咒骂老天不公的头一个一定是他们家少主。
论及娶媳妇一事,谁能比他家少主更惨更坎坷啊?
崔书宁长途跋涉回来,暂时需要调整状态,之后就打算先在家里窝一阵,不过她主要是为着敬武长公主回来的,所以回来之后是第一时间叫人去打听敬武长公主方面的动静。
这会儿离着余太后出事都一年多了,京城里有关那件事的风声早就过去,很少被提及。
而敬武长公主那里,这一年都老老实实的呆在皇陵,销声匿迹,似乎你不主动去提,都很少会有人记得皇陵那里还住着一位长公主在替先太后守灵的。
桑珠出去打听,确实也打听不出什么太内幕的消息,崔书宁就打算着稍后得挑个日子过去皇陵走一趟。
但是她不想做的太迫切,以免引起朝中皇帝和余家人的注意,所以暂时也没太着急安排这事儿,就先安顿了自己和家里。
然后崔家这次倒是耳聪目明,她抵京的次日一早家里崔航就叫人送了帖子过来,说是叫她和沈砚晚上回家吃个团圆饭,为他姐弟二人接风。
这几年崔书宁不在京城,但是和崔航之间是保持着不咸不淡的书信往来的。
崔航人在官场,能适当给她透露一些消息,即便她人不在中枢,但有些事情还是要了解了才有备无患。
而每年年关她也叫人寄信顺便送些外面的特产年货回来,她答应给族里办族学,她离京前族学已经落成,而每年五十两银子的活动经费也照给。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吧,反正她不在京城这段时间,少了冲突,虽然不怎么热络,这个崔家对她来说还是勉强能算个娘家的。
崔航特意备宴给她接风,崔书宁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也不算为难的就答应了。
至于沈砚
他和崔家从一开始就没关系,不管她和他之间怎么样,哪怕她现在不想养他了也没必要让崔家人知道并且进来掺和,所以就还是掩饰太平的把他也带着去了。
去崔家的路上沈砚主动上了她的马车,崔书宁不太高兴,皱了眉头正犹豫着要不要让他下去,沈砚却突然问道:“你是想知道敬武长公主的近况是吗?”
崔书宁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收摄心神:“怎么?”
“年前那会儿知道你打算借着年关回来,我提前安排人回来盯着打探消息了。”沈砚道,语气平静而淡漠。
崔书宁确实没想到他会为了她要回京就事先在这种事上都做了准备了,一时微愣。
沈砚道:“她可能确实如你所想,并没有打算就此沉寂下来,我打听到的消息是……这一年多里,虽然余家的人明里暗里接近她想要套近乎,但一律被她拒了,她其实暗中却联络到了寡居的裕太妃,并且与她暗中多有往来。”
裕太妃?和崔舰一起在北境战事中殉国了的裕亲王家里留下的那个缺德正妃?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211章 三姨丈啊
沈砚没往细处说,崔书宁也没多问。
由于他们是卡着点出门的,这样就免了和崔家那些人尬坐尬聊,所以过去的时候天色已暮,几乎是卡着点儿在饭点之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