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275章 混账儿子
沈砚的原话是:“与背信弃义的昏聩之人为伍,曾经我沈氏一门已经深受其害,万不可能再有任何的信心率众归从,不为我自己,也要为我手下部从,总不能叫他们再有第二次被人冤杀的机会。周朝陛下既然已替其父降旨罪己,要表诚意要补偿……曾经我父协同贵朝先帝起兵之初他便有言在先,将来一旦大事可成,必与我父共享富贵,平分天下。若你萧氏父子确实言而有信,那便践诺可好?”
平分天下?
他现在手上有兵,这显然不只是话赶话的一句戏言,就是实打实跟萧翊摊牌的。
过去负责传旨谈判的钦差一口老血梗在喉头,自然无从应对他这大逆不道的狂悖之言,眼见着条件谈不拢,也无话可说,当即将沈砚怒叱一顿,拂袖而去。
他面上看着是被沈砚气到了,从沈砚的驻军大营出来之后连城都没回,怒发冲冠的赶着回京给萧翊复命去了。
实际上么
沈家的小子起了不臣之心,明摆着要造反,他要不赶紧脚底抹油,还怕对方要砍了他当开胃菜呢。
这一队钦差仪仗火烧屁股似的奔回京城,当面向萧翊告了状。
萧翊也始料未及,坐在御书房的案后眸色阴沉的沉默半晌方才听了天大的可笑之事一样冷笑出声:“步步为营,怪不得他耐得住性子,一直蛰伏了这些年方才露面发难,看来是打从一开始就已经把一切都算计好了。”
利用北境的战事危机崭露头角,一亮相就在军民心中先拉拢一波好感;然后熬到两国休战,再行亮明身份与朝廷翻旧账,要说法,顺带着又博了一轮北境军民的好感;等逼着他不得不让步推了替罪羊出来,替沈裎正名之后……
却原来那个小子最终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棋在这里,前面所有都的铺垫,不管他中途选定了推谁出来做替死鬼了结当年旧怨,总归最终剿杀沈裎的密令是先帝亲下的,先帝在这其中总是要担责的,只要有这个把柄在,那小子就有名正言顺的借口拒绝归顺朝廷。
可偏偏
现在他为了平息事端替先帝下的罪己诏书已经昭告天下,就算沈砚那里一看就是借题发挥,但至少明面上他是有发难的契机和正当理由的。
萧翊这个皇帝做到今天,他又几乎是从懂事起就在绞尽脑汁的和余氏一族斗智斗勇了,却万没有想到会在今时今日翻船在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手里。
他那脸色实在算不上好,跪在地上的鸿胪寺卿战战兢兢:“那个小子不过就是借题发挥罢了,实在是太过狂悖无礼了。当年沈裎追随先帝……先帝纡尊降贵与他以兄弟相称那是先帝宽仁,平易近人给他的体面。毕竟君臣有别,就算先帝说过什么恩重的话……他们父子非但不知感恩,反而捏来做把柄,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实属荒谬。”
这普天之下的至尊之位只有一个,说什么异性兄弟,共享富贵甚至天下的话,这真的不过是最正常的拉拢人心的手段而已,谁会真的当真啊?
当年先帝在北境从军时起兵,沈裎一路追随,那时候两人是生死弟兄,感情又好,显然沈裎也懂那些不过都是场面话罢了,所以后来先帝立国以后他压根也没当真,就安安分分做他的臣子。
可是
那也仅仅是因为他懂事,知道拿捏分寸而已。
现在军中好些他和先帝当初的旧部都可以证明先帝确实说过要共享富贵和平分天下这样的话,如果沈砚就是要借题发挥……
最起码,理论上是没人能反驳他的。
萧翊那里气得脸都涨成了诡异的猪肝色,终究也是无言以对,最后为了发泄,狠狠将桌上文房四宝拂落在地。
沈砚蛰伏这些年,确实为起事做足了功课和准备,他和萧翊的使者谈判谈崩之后,都没给对方压制流言的机会,毫不避讳的将自己的原话和当时谈判失利的具体细节都散播了出去,在北境诸城闹得沸沸扬扬。
当年那场旧事里,北境实在是葬送了太多无辜之人的性命,其实真不怪萧翊不会处理事情,他都忍辱负重到那种程度,按理来说也足以安抚民怨军心,做足了一个贤德之君的样子了,在那些尊卑有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普通百姓和士兵眼里,很多人都该被感动的。
可是
那前提得是所有人都顺着他的意思继续给大家洗脑,全力造势,而不是有个人间清醒的受害者立刻站出来和他唱反调。
萧翊现在的姿态摆的再低,也即便把当初那件事的主谋算成了余元良,但先帝总归是涉身其中的,严格算来还是算那些受害者和他们家属的仇人,但沈砚不然,他与他们同是那场祸事里的受害者,他站出来搞事情,那么从感情上那些旧人自然是要更亲近他多一些的。
所以,短短的时间之内,北境诸城那一大片地方对朝廷就都是一片非议之声,大家一边观望着一边暗戳戳的开始琢磨万一需要站队他们选哪边又要站什么队形了。
北境的民心是沈砚最容易煽动的,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多多少少受到过当初那场祸事的牵连,也不仅是民心,军心亦然,杭泉那些隐藏在朝廷军队里的沈家的追随者明里暗里出力不少,事态发展十分顺利可喜。
同时有关沈砚言辞的风声也很快刮遍全国各地,别的地方赞且不论,京城里本以为余氏一族被追究完了就能消停了,此时又再次陷入风声鹤唳的大环境里,明面上依旧一切太平,锦绣繁华的,背地里却是人心惶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