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0页
    可惜,真正受过永和帝恩惠的,并无几人。便是有,也在常年的胆战心惊中消磨干净了。
    陈方珠也跪了下来,却不是对着尚在御座上的永和帝,而是朝杨景澄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语带哽咽的道:“世子,郡公在天上看着您呢!”
    抬脚踏进殿中的康良侯脚步一滞,这等时候,他们自然要进来山呼万岁,砸实自家的从龙之功。却被陈方珠的一句话,生生阻在了门口。
    只因方才杀人不眨眼的杨景澄,已然泪流满面。手刃仇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爽快。便是把仇人千刀万剐挫骨扬灰,也无法换回失去的亲人。他的父亲再见不到他的长进,他的兄长再见不到他的英姿。
    原以为夺储路多难走,可走到了尽头,发现,也不过如此。
    但凡他哥哥能稍微多狠一点,或许早已天下太平。不过事已至此,再多感怀也无意义。杨景澄抹了把脸,对着门口的武将们温和一笑:“进来吧。”
    宣献伯一把推开康良侯,飞也似的跑了进来。康良侯气的差点在关键时候骂娘!靖南伯忍着笑,拉着他家的侄孙女婿楼英一齐进了殿门。紧接着李纪桐赶到,安永郡王也冒了出来。在杨景澄看不到的地方,几十个伶俐的小太监在皇宫与京城的道路上飞奔。而章太后静静的坐在慈宁宫的宝座上,细细的品味着多年前的过往。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五彩缤纷的闺中岁月,在记忆的沉淀里,早已尽失斑斓。
    光阴流逝,时光不返。无论是垂髻小儿,还是耄耋老人,皆只能向前看,不得回头。
    沙沙的脚步声踩在宫廷里的石板路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汤宏、潘志芳、于延绪、朱明德、徐立本、池子卿、齐成济……一个个的朝臣涌向了乾清宫。
    早先一步进来的武德卫给文臣们让开了道路,肃穆的列队于宫道两旁。
    洒满鲜血的乾清宫大殿,文武官员们自觉的按品级排队站好。陈方珠洪亮而绵长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肃、立、跪、叩首——”
    众朝臣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景澄腰背笔挺的立在御座前,居高临下的看着匍匐在地的朝臣。心中默道:惟愿你我君臣,携手中兴,不负先烈重望,继此盛世太平!
    第352章 番外:春回      兰贵手捧着个卷轴,……
    兰贵手捧着个卷轴,在石板路上飞奔着。他身后跟着八个小太监,乍一看去,竟有股声势浩大之感。一行人快速穿过乾清门,朝臣的呼声将止,整个乾清宫有了刹那的安静。
    “皇太后懿旨!新皇接旨——”兰贵洪亮的声音在殿外响起。但凡能混出头的大太监,不论平日里多么的温言软语,到了要紧时刻,皆能声传数里。
    杨景澄迅速回神,大步走到大殿正中,跪下,接旨。刚爬起来的朝臣再次纷纷跪下。
    兰贵略微调整了下呼吸,熟练的抖开了懿旨,朗声念出了章太后册封的旨意。
    杨景澄双手高举,恭敬的接过懿旨。他身后的官员,一个个顿时喜笑颜开。皇太后,在法理上便有废立君主之权,只是绝大多数皇太后做不到罢了。这也是长乐的太子位一直不稳的主要缘故,因为章太后至始至终,都没认可过这个太子。
    如今章太后懿旨已下,杨景澄在法理上再无丝毫破绽。汤宏等人不得不暗赞章太后的心思缜密。不提之前伏线千里的布局,单说今日清晨宣召章首辅,继而分别调顾坚秉与褚俊楠镇守两宫。不仅缠住了章首辅,同时也断绝了永和帝最后一丝力量。
    哪怕永和帝早已人心尽失,章太后却没有放松半点警惕。可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待完全执掌了宫廷,一面在慈宁宫杀章首辅,一面将永和帝扣死在乾清宫,静待杨景澄亲自动手。
    杨景澄太年轻,固然能以利诱几方大将随他入京,却并无震慑武将的威望。让他亲手诛杀帝王,至少体现了他的胆量与决心。武将若想挟恩图报,必得掂量掂量是否会引发年轻皇帝的怒火。
    暗杀是小人伎俩,然以庶民之身,不退不让,当机立断的在乾清宫砍杀帝王,正是在积累他的威望!
    而后,早有预备的太监们,通知朝臣觐见;早备好的懿旨,及时出现。一桩一件,无不彰显着章太后的果决与周全。
    武将或许不惧新皇,但是否有胆不惧心狠手辣的章太后?
    恩威并施,方是皇家气魄。
    兰贵交接完懿旨,躬身将新皇扶起,无比和气的笑道:“禀圣上,今次首恶章鸿祯已诛。圣上千里归来,想必疲乏,后续琐事,且交给下头人去办。久别未见,娘娘甚是想念圣上。还请圣上往慈宁宫一叙。”
    康良侯听的倒吸一口凉气,章首辅死了!?太后也未免太雷厉风行了吧!杨景澄手起刀落的干掉永和帝,为的是避免夜长梦多。甚正统法理的,人都凉了,自是成王败寇。然章首辅与傀儡皇帝又不同,他才是朝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个,章太后居然二话不说的先把人给干掉了!
    不愧是老太后!宣献伯也在心中暗叹道,章鸿祯都说嗝屁就嗝屁,看来老子被她摁着揍了一辈子不丢人!
    进宫便直奔乾清宫的杨景澄微微愣了愣,又很快醒过了神。抬手把懿旨放到了陈方珠手上,转身对众朝臣道:“今日且散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