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国华志得意满地瞥了昭武帝一眼,呵呵,当皇帝了不起吗?不会种土豆插秧起花生的皇帝不是好男人!
第44章 今日份的圣人。
☆
事实证明会种土豆起花生的男人确实不同凡响, 秋国华翻着种植书,他出身好,当然不是专业种地的, 但追求奚寒时正巧奚寒在研究北宋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投其所好,秋国华恶补了一段时间专业知识不说,还亲自下地实践, 就是想跟奚寒能有共同话题。
再后来为了企业形象,下乡慰问时秋国华也会下地干点活, 有模有样的,完全不像别人就是做做样子。
而在大齐,每年仲春之日,帝王亦会亲至农田耕种,以示重农。不过先帝连架子都不乐意做,每年亲耕都是由昭武帝替代, 而昭武帝是个凡事都要做好的人, 所以他虽然不如秋国华精通, 却也不是纸上谈兵, 只有秋漾是扎扎实实的一窍不通。
但她也不是全然没有优点, 她学东西快, 现代书籍讲解的十分详细,还有爸爸在边上补充, 虽说不能马上精通, 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还是速成得相当快。
昭武帝给她的这本小册子上标红的人数并不多,秋漾选择先见她们。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想要争取地位,只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没有用的,女人们必须联合起来,才有走出家门的机会。
秋漾脱下宫装,隐瞒了自己皇后的身份,最先见到的是名叫宁秋娘的小娘子,她今年已经二十一岁,却还不曾嫁人,在大齐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她脂粉未施,形容间颇有一种女强人的风范,册子上写着她现在自己开了一家书铺,虽然赚得不多,却足够温饱,独居离群,似乎没有亲朋亦无好友。
召见宁秋娘的地点是在皇庄,这些是昭武帝名下的庄子,先帝是个大方到看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只要讨他欢心,那土地金银是大手一挥随便送,害得武秀杰常常头疼,这些赐下的宅子与土地总不能直接收回,但好在去讨好先帝之人大多品行不佳,寻个罪名即可,光明磊落的手段不适宜用在那些不知廉耻的人身上。
虽然秋漾未着宫装,然而她容貌美丽又气势非凡,身上的料子更是上好,宁秋娘只瞧一眼便知她绝非凡人,因此心中格外紧张,秋漾让她起身,她还犹豫了片刻。
册子上只写了基本状况,但秋漾却不大明白,这姑娘一看出身便很不错,举手投足间书卷气十足,怎会独自生活?若是放在现代自然不出奇,但在大齐就相当奇怪了。
她不跟宁秋娘兜圈子,直截了当地问:“宁姑娘为何没有同家人生活在一起?可是有难言之隐?”
见宁秋娘微怔,秋漾又道:“不方便说的话,不说也无妨。”
只是她更想了解她们的状况,才好制定计划。
宁秋娘摇头:“贵人多虑了,民女并非有口难言,只是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她被当作异类已有多年,即便自己开了书铺,想要光明正大地出现在铺子里,都要谎称是死了丈夫的寡妇,否则便会招来非议,这些年她受够了冷眼与质疑,因此在贵人找上门,问她是否愿意一搏时,宁秋娘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民女生在官宦人家,父亲乃是舞阳县县令,父慈母爱,还有一位兄长,因此自幼便受万千宠爱长大,也养成了一副坏性子。”
她说自己性子坏,秋漾微微扬眉,因为宁秋娘看起来格外沉稳,秋漾敢说自己二十一岁的时候还是个胡闹爱玩的小孩,但宁秋娘目光沉着冷静,根本瞧不出坏脾气来。
“父母疼爱,兄长纵容,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直到民女十五岁那年,兄长娶妻。”宁秋娘陷入回忆之中,她的手紧紧抓住了裙子,显然对她来说,十五岁过后的日子,便不那么快乐了。“民女一直以为能够一辈子这样过下去,可嫂嫂过门后,民女在家里便成了多余的人,嫂嫂很会做人,待民女也很好,但民女却觉得她抢走了民女的家人,因此始终不愿与她接触。后来嫂嫂牵线,为民女说了门亲事,民女与家中大吵一架,愤而出走,便再未归去。”
她语调很平和,像是在诉说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秋漾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宽容开明,但她能够理解这种感受。
“民女不明白,为何兄长成亲,便是带人归家,女子嫁人,便要去到别人家,如若嫂嫂不嫁过来,我们各自在自己家中,不是也很好吗?”
宁秋娘说着,眼尾微微泛红,“但民女知道,那已不是家了,嫂嫂并没有错,她到了婆家,自然玲珑谨慎,想要自己过得好。而民女……民女冲动离家,便再也回不去了,十六岁离家,五年了,民女在外只敢说是丧夫新寡,若是被人得知云英未嫁,又要惹来争端谩骂,民女厌恨嫂嫂,也厌恨父母兄长,更厌恨自己。”
“幸而圣人仁慈,许民女这样的人立女户,否则才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连独自生活的资格都没有。”
宁秋娘抬头望向秋漾,嘴角微微露出笑容:“现在民女才想明白,民女依赖父母兄长,正如宠物依赖主人,离了父亲,民女便不是官宦小姐,离了母亲,民女便失了规矩,离了兄长,民女后半生便失了依靠,从头到尾,民女最想要的,只有自由。从物质到情感,都不依附他人的自由。”
年轻小娘子的眼神格外坚定,那是吃足了苦头才能得到的沉稳与坚定,明知自己是异类,却偏要继续做这个异类,秋漾觉得自己都要为宁秋娘倾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