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2页
    元朝灭亡之后,为了收拢安抚蒙古、女真的贵族,除了一部分上层阶级被迁往京师定居。从洪武到永乐年间,陆续设立的铁岭卫,自在、安乐两州,就是用来收留投降和被强制从草原迁徙到大明京内的各北方部族的中下阶级。
    所谓“镇抚”就是“镇”和“抚”相结合,大明将他们安排在这几个地方,编入卫、所编制,成为大明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杨休羡说完,大手在图上一挥,最后在写着“铁岭卫”的黑点上方,收紧了拳头。
    所以铁岭真的是宇宙的尽头么?
    万达瞪大眼睛。
    按照杨休羡的分析,铁岭卫及周边地区奉集堡是一个蒙古,女真,朝鲜各方势力的交融地区,就是因为各个部族互相渗透,又有大明的卫所压制,才能保持着稳定和繁荣。
    若是周围地区发生零星的小战斗还说的过去。真的在奉集堡这个地方闹事,等于是一家单挑另外三家,是非常莽撞的行为。
    但是根据陈钺的上奏,说是从去年本来靠着卖给大明人参和貂皮,用来换取明朝制造的农具的女真人,因为兵部右侍郎马文升禁制农具买卖,被逼无奈之下,才趁着新春前来劫掠,然后导致了奉集堡的战事。
    “未免有些过于儿戏。”
    杨休羡用右手的食指关节敲了敲地图说道。
    “女真人自己也过新春。一般就算他们要打草谷,多半也是冬末春初,青黄不接,自己也没粮食的时候。而且奉集堡还是东北诸部向大明朝贡的必由之地,非关西海女真一族之利。散赤哈为何要做这种损人损己之事,因为自己,害了整个女真三卫……”
    “所以陛下虽然去年就收到了陈钺的请战折子,却迟迟不大规模发兵,原因就在这里啊。”
    万达恍然地点头。
    “只是收到折子的时候是去年十二月,没想到正月里又发生了奉集堡的事件……恐怕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大事。”
    杨休羡双手负在身后,“如果没猜错的话,我们要提前动身了。”
    话音刚落,高会敲了敲门,走进了厅堂。
    “怀恩公公来衙门传旨了。陛下要各位大人提前出发,三日后动身。”
    万达与汪直对视一眼,互相看到了对方眼里的佩服。
    三日之后,天刚蒙蒙亮,打扮成了盐茶商人的万达等人,带着用来掩饰身份的车马货物出了北门,往抚顺方向而去。
    这回微服,是装扮成商队,因此他们还带上了数十个锦衣卫内的校尉同行,比起上回只有寥寥几人就前往广西开酒楼,那人数一下子多了很多。
    辽阳为大明“九边”的中心,自从元代以将,官方就修筑了完整的邮路和驿传。这一行人只需沿着长城的辽东都司驿路走,十天之内,就能到达抚顺。
    众人为了赶路,一路上都加快速度,当日夜里就到达了三河县。
    因为是乔装,所以不能宿在官驿,万达等趁着天黑之前进城,找到了一个民间的车马驿,让人卸车,准备随便打发一晚,明天一早离开。
    三河县靠近京畿,距离通州不远,所以此地还算繁华。
    万达打算等行礼都收拾好了,和汪直一块去县里头逛逛。毕竟小阿直很少离开京城,从一出京开始,这半大的孩子就兴奋得仿佛是出了樊笼的小鸟,看什么都新鲜,瞧什么都有趣。
    “也不知道阿澜现在在宫里怎样了。”
    万达带着风帽,披着一件银鼠色的披风走出了驿站的院子,“最近太子心情不好,他可别再给我闹出什么幺蛾子。”
    “易储”这件事情,在朱见深迅速出手后,被快速地镇压了下去。
    幕后主使吴废后的吃穿用度用被削减了一成,又被勒令禁足,莫说西内,现在是连羊房夹道都出不去了。
    至于周太后,朱见深则禁足她本人和她身边的内侍宫女前往邵妃所在的未央宫。还以邵氏有孕在身,身体沉重为名义,免去了她每日晨昏给王皇后与周太后请安的惯例。彻底杜绝了周太后企图强抢儿媳之子的企图。
    这下把老太太气的够呛,天天在宫里敲敲打打,指桑骂槐。
    据说这次能够这么快抓住吴氏收买的小太监,东厂的新任提督尚铭出了大力气,从而一跃成为朱见深眼前炙手可热的红人。
    与曾经的提督怀恩如今的境遇相比,让人看得唏嘘。
    这个尚铭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除去抓出内宫传播易储谣言传播者这件大事,这几日在京师内也掀起了一阵旋风。
    万达虽然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准备离京的事宜,不过也从锦衣卫手下那边听说,东厂厂公尚铭带人在京内搜查富豪之家的罪证,且记录在案。但凡其中有人稍微干一些违乱纪的事情,就会被请入东厂“喝茶”。
    很多富豪为了保命,纷纷献出家产上缴,并且保证此后不敢再犯。
    之前怀恩提督东厂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只听命于朱见深的指示,很少让手下主动出击。加上他本身为人刚正持重,约束手下,因此东厂这十多年来,比起前朝要黯淡了很多,在皇帝面前没有什么很拿得出手的功绩。
    如今尚铭刚上任,就屡立新功,那些富豪们上缴的金银多半又进了皇帝的内库,让朱见深对他越发信任了起来。
    “他又不骚扰普通百姓,只对富家豪门下手。况且那些豪强本来就不怎么干净,这么做,似乎也说的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