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夫人。”曾荣拉着曾华行了个礼。
徐老夫人心知儿媳大概是误会了她的意思,笑着向杨氏说道:“老大家的,我年岁大了,有些事情怕是看顾不过来,你就多费点心,阿荣这姑娘说想进京城的绣坊去做个绣娘,你跟那些世家大族来往比较多,看看哪家绣坊合适?还有,她们两个年龄比较小,你看着给她们两个安排一个住处,最好是咱们后院西边一带,别让外人欺负了去。”
后院西边一带是徐家下人们住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两个小姑娘不是进府做丫鬟的,可也不是来当客人的,杨氏听了这话先是一愣,继而点点头,会心一笑:“是,母亲放心吧,儿媳这就找人安排。”
一旁坐着的徐家二媳,也就是徐靖的二婶白氏听了这话抿嘴一笑:“母亲,我名下不就有一家绣坊么,何必让大嫂去舍近求远?”
曾荣知道这位白氏仗着是皇商出身,家境比较富裕,因而在徐家有点拿大拿乔,不是很得老夫人欢心,只是徐家为了能在京城站稳脚跟,少不了银钱的支撑,所以有些事情只能忍了下来。
比如说这会,她若是真心想为婆母和大嫂解围,完全可以等众人不在场时和婆母大嫂商议,而不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把话说出来。
当然了,曾荣也明白,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故意存了让杨氏难堪的意思,因为杨氏出身比她高贵多了,父亲是国子监祭酒,也是真正的诗礼之家。
可也正因为太注重诗礼传承,未免有点过于迂腐清高,很是不屑于钻营那些黄白之物,所以日子难免拮据些,连带着杨氏的嫁妆也略嫌单薄,以致于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是很舒心。
好在她丈夫是嫡长子,又是庶吉士,地位还是有的,只是过日子也不能只靠这些,还得回归到那些俗物上,偏白氏又喜欢和她攀比,因而,她没少因为这些事情伤神劳心。
比如说这会,白氏发话了,她再不情愿,也只得应了下来,“多谢二弟妹了,我也正好有这个意思。”
可徐老太太听了这话却有点不悦,她其实并不是很希望让曾荣和曾华进白氏的绣坊,一来那是白氏名下的私产,而曾荣曾华救的是徐靖,所以这份人情最好是让杨氏去还;二来,白氏名下的锦绣坊针对的是宫里的各层主子以及京城顶尖的世家大族,她怕曾荣胜任不了,万一惹出什么麻烦来不好善后。
第四十三章 徐家(二)
令徐老夫人没想到的是,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拒绝,曾荣却站出来向白氏行礼道谢了。
因为曾荣的本意也是想进白氏名下的锦绣坊,因而,听了白氏这话,顾不得别的,忙起身行个谢礼,“阿荣多谢二太太,阿荣会好好做的。”
“可你才十二岁,又是乡下来的,你到底学了几年的刺绣,师从谁?”徐鸥插嘴问道。
徐老夫人想到的,她也想到了。
“师从书院的刘婆婆,时间不长,不到三个月,可刘婆婆说我这方面的天分高。”曾荣斟酌着回道。
这件事上她没法撒谎,不说曾华还在一旁,只怕徐老夫人也把她的底细打听明白了。
“啊,不到三个月你就敢放话说要去做绣娘?这样吧,你还是先留在家里练习些日子再说。”杨氏说道,正好她也不想承白氏这份人情,也怕曾荣真会给她惹什么麻烦。
“没事的,大嫂也是,我都把话说出去了,这个时候再反悔岂不让曾姑娘见笑了?放心,曾姑娘既然敢开口,想必也是有她的底气的。”白氏说完冲杨氏再次抿嘴一笑。
事实上,这件事对她来说也的确不是难事,即便曾荣做的绣活真拿不出手,她可以跟绣坊的师傅学啊,不过就是前期白养她一段时日罢了,这点小钱她还不至于放在心上。
而她之所以想留下曾荣姐妹,一方面的确是想给杨氏添点堵,让她承她一份人情,另一方面,她也不知为何,总觉得曾荣的气韵里带了几分清雅和淡然,不像是小户出身,倒是和杨氏有的一拼,因而,她动了心思想扶持她一下,说不定还真能给她带来点惊喜呢。
退一步说,即便她看走眼了,也不过损失几两银子,于她而言,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徐老夫人见事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可巧这会丫鬟们开始摆桌了,徐老夫人暂且放下这事。
想着等私下没人时再嘱咐白氏几句,大不了别让曾荣上手,先正式拜一个师傅。
这顿饭,曾荣和曾华是和老夫人坐一桌吃的,用老夫人的话说,这会她们姐妹的身份是徐靖的救命恩人,是徐家的贵客,理应如此。
曾荣倒还好,上一世在徐家生活多年,这些规矩礼仪什么的早就浸淫于心,因而,相对于曾华的拘谨呆板和无所适从,曾荣的表现落在众人眼里就是惊艳了。
饭后,徐鸥和杨氏、白氏等人忍不住问曾荣是否念过书学过礼仪,得知曾荣只是跟一位先生学过几天认字,并不曾正式进过学,至于礼仪,曾荣找的借口说是这一路跟着徐家人进京,耳闻目睹的现学了些。
“啊,难不成你是个奇才?刚学两个月刺绣就敢说进大绣坊做绣娘,耳闻目睹几天学的规矩竟然可以比肩我们这家这些有专人教导的闺阁小姐?”白氏说完特地瞥了一眼杨氏,颇有深意地笑了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