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2页
    朱恒自是不会去用这些东西,顺手就赏给了小海子几个,可小海子几个谁也不敢要,东西仍是留在了屋子里,被小海子几个收拾起来了。
    再说曾荣得知甄晴的这些举动后,她倒是猜到了甄晴的心思,皇家怎么可能会任由一个顶着皇子侍妾名分的宫女出去嫁人呢?
    万一把朱恒不能人道的消息传出去,皇家的脸面往哪摆?
    因此,这辈子甄晴是出不了宫嫁不了别人了,所以她只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朱恒身上,不求能得到他的心,只求他偶尔能发发慈悲看顾她一二足矣。
    这就是做妾室的悲哀。
    曾荣太明白这种感受了,故而,重生之际她就拿定主意,这辈子绝不做小,宁可不嫁也不做小。
    可人生总有这么多的意外和猝不及防。
    她也没想到她会进宫,会结识朱恒,会被朱恒青睐,更会被太后相中。
    嫁与不嫁都由不得她了。
    她能做到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心,不嫁,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女史官,嫁,也把自己放在掌事姑姑的位置,安安稳稳的,绝不去争宠。
    其实,要依曾荣的本意,她宁可做一个女史官也绝不愿意去做小,左右宫里不嫁人的宫女和女官多的是,也不是什么特例,可奈何人总是有这么多的身不由己。
    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被挟裹进去。
    这日,又赶上一个大雪天,又该曾荣和李若兰当值,巳正,皇上还未下朝回来,曾荣正和李若兰说着今日朝会的反常时,储华宫打发人来了,说是虞美人发动了,看情形像是要难产,理应告知皇上一声。
    论理,这事不归曾荣管,自有当值太监去回话,可当值太监去了一趟前朝又跑回来了,说是前朝正争论不休,皇上正一肚子火呢,别说一般太监,就是常德子也不敢这个时候前去打扰的。
    谁知这个传话宫女离开没多久,瑶华宫又打发另外一位宫女来了,说是虞美人情形很不好,女医拿不准该保大还是保小,这事得皇上来定夺。
    可执事太监刚跑了这一趟,委实不想再跑第二趟,正为难时,瑶华宫的这位宫女突然指着曾荣说:“曾史官,不如你去跑这一趟,正好虞娘娘是你老乡,你不能见死不救吧?”
    曾荣认出这位传话宫女是皇贵妃身边的随侍宫女,忙摆手道:“这位姐姐,第一,我只是一名女史官,传话这种事情不归我管,第二,我从未去过前朝,连地方都找不到,第三,你是瑶华宫来的,虞娘娘的情形没有比你更清楚的了。故此,还是劳烦这位公公带着姐姐去一趟吧。”
    不是曾荣不肯跑这一趟,实在是里面水太深,她才不想被挟裹进去呢。
    “你不用跟我说这么多,是皇贵妃的意思,皇贵妃说,若是皇上不好请,就烦你去跑一趟,皇上不会生你气。”传话宫女催促道,言辞中带了几分倨傲。
    “姐姐要这么一说我更不敢去了,皇上脾气大着呢,我也没少被挨罚。”曾荣一听是皇贵妃的主意,更不想去了。
    她就是一个小小的女史官,后宫妃嫔生孩子和她有何干系?皇贵妃为何指定要她去传话?
    还有,这句“皇上不会生你气”究竟是什么意思?想拉仇恨?
    谁知曾荣话音一落,门帘被人掀起来,皇后扶着一个宫女进来了,身后跟了一群人。
    曾荣等人忙上前行礼。
    王桐没有落座,扫了一眼屋子里的人,这才对曾荣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推推诿诿的,本宫说的,就命你去前朝跑一趟。”
    原来,她也是听闻虞美人不好,本来是打算带几个女医去坐镇的,可想着这事还得先跟皇上说一声,因而,她先拐到乾宁宫来了。
    得知皇上尚未下朝,她也想找个人给皇上去递个话,可巧就听见了曾荣和那位传话宫女的对话。
    皇后发话了,曾荣不得不从。
    可她真没有去过前朝,于是,只好找那位当值太监领着她去了武英殿。
    第三百三十八章 也逾矩了
    曾荣是跟着太监从后门进的武英殿,站住后廊下先听了下朝会内容,曾荣明白常德子缘何不敢上前回话了。
    今日朝会商讨的是北部边境调拨粮草一事,以镇远侯王柏为首的武将认为这事十万火急,是关乎到边境线上数十万将士安危的大事,同时也关乎到边境线安全与否的大事,理应快速执行。
    可以徐扶善为首的内阁成员以及户部官员则认为一个月之前已调拨过二十万石粮草过去,这才一个月时间,如何粮食缺口会这么大,其中是否有什么内情。
    再有,大周和鞑靼的战事已结束两年了,是否仍需留这么多士兵在边境线上。
    文官和武将们争论不休,皇上也不知该听谁的,他倒有心想早点结束这朝会,可奈何武将这边太多咄咄逼人,文官这边也据理力争,似乎不争执出个结果来誓不罢休。
    曾荣见他们时不时提到云州,似有几分耳熟,仔细回想了一下,想起了一桩大事,彼时她不清楚事情的由头,但她记得结果,貌似云州知府因为伙同云州守备倒卖粮草给鞑靼方,最后被抄斩了,这个案子正好是徐扶善经手的,只是时间上有点对不上,不是今年,应该是次年冬天的事情。
    也就是说,极有可能这一次是王柏赢了,皇上仍是往云州北部边境发粮草了,尝到甜头的这些人次年又来了这么一出,最后翻船了。
    --